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歌唱是用人声唱出带有语言的音乐,普通人要能随便唱歌并不难,但要有艺术的成就便需要许多条件:在发声技巧方面,第一是天赋(天赋包括:发音器没有重要的缺陷,对音乐的感觉很灵敏);第二是有专业教师的指导和正确的方法;第三是要有勤学苦练的恒心。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感觉就是人们常说的乐感,是指在听觉体验上音响及其艺术表现的敏锐和准确的把握力。目前,考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音乐感觉尚不够理想,致使影响教学的进展和声乐技能的提高。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狄德罗说:音乐感觉的培养是“由于反复的经验而获得的敏捷性”。因此,良好的音乐感觉的培养是长期学习和钻研的结果。在教学中,它以理解声乐作品为感性认识的基础,它是塑造生动的音乐形象,使作品具有逻辑性的重要条件,是获得声情并茂艺术效果的必要前提。音乐感觉是人的音乐素质的重要内容,音乐感觉的…  相似文献   

3.
王寒冰 《文教资料》2010,(11):93-94
音乐教学不仅要在充分调动学生感觉能力的前提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良好的音乐人才和欣赏者,而且要注重课堂以外的各种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人类心灵深处情感的溪流,她美丽又缤纷,有极强的感染力。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美国作曲家科普兰在他的名著《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提到,一般人听音乐的方式,可以从他投入的深度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从音乐的感觉面来听,二是从音乐的情感面来听,  相似文献   

5.
乐感即对音乐的感觉,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乐感的体现除了内心感觉、手指感觉和对音乐的理解外,更重要的是指这种感觉和能力的流露和表现。没有乐感就表达不出乐思和情感,也就失去了音乐的意义。乐感虽说如此重要,但在我们的钢琴教学中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由于不重视乐感的学习和积累所带来的令人担忧的后果。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乐感的问题已到了亟待解决的时候,就这个问题,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商榷。一、培养乐感要从基本功训练抓起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是钢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任何人都要遵…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钢琴演奏的基础教育中,强调把音乐感觉和音乐表现的要素同基础技术要素一样加以重视。所谓音乐感觉是人对音乐的敏感性和感受能力;音乐表现指表现音乐的能力。而钢琴弹奏技术是指人的肢体经过训练后所具备的在钢琴上弹奏出构成乐曲乐音的能力。我们学习钢琴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利用技术准确地表达音乐内容。要想达到这个学习的目的,在钢琴学习中养成边唱边弹的习惯很重要,这里唱包括口唱和心唱。  相似文献   

7.
常听到音乐教师抱怨说一堂课要在同年级各班中重复上四五回,上到最后的班,什么感觉都没有了。也有教师抱怨说,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容易上,学生学习兴趣很浓,而高年级的音乐课却很难上,学生都变得没什么兴趣了。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充分重视并开发学生资源来创生音乐课堂,使音乐课堂局限于教师资源和教材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指出:“音乐知识和唱歌技能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识谱能力,发展听觉和增强记忆,培养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感,获得音乐表现手段的基本知识。”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完成教学大纲提出的任务,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结合进行乐理知识的讲授和音准节奏感的训练,以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发展其音乐感觉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音乐感觉本身具有抽象性,容易意会,不易言明。在钢琴教学中,首先要学生学会心情和身体的“放松”;其次要注意“声音”,在钢琴弹奏中要注意解决好各个声部的层次和声部之间的平衡;第三要注意节奏。  相似文献   

10.
王琰 《林区教学》2010,(9):107-109
儿童钢琴教学不仅要加强手指基本功训练,更应注重音乐感觉与音乐表现的培养,只有内心对音乐有了感觉才能完美地表现音乐。在分析儿童钢琴教学认知误区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解决策略,并进一步探讨少儿的音乐感觉与音乐表现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音乐感觉的培养和很多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中有的是直接影响,有的则是间接的影响。音乐感觉是一种音乐能力,笔者认为经过学习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本文分析了几种影响音乐感觉的因素,并提出了几种培养音乐感觉的有效方法,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音乐感觉,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希望对器乐演奏者的舞台表演以及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少儿钢琴教学中,音乐感觉和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辅导教师一定要确定这样的教育理念,把音乐感觉和音乐表现的要素同基础技术要索一样加以重视,加以强调,从原则上说要在学到一个技术要素的同时,就思考利用这种要素来表现音乐,因为我们都知道,所有的技巧,在经过无数次苦练后,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音乐。  相似文献   

13.
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学校的审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我在教授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材初中第四册第二单元”戏曲音乐”时,以美育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钢琴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弹钢琴,还要让他们愿意弹琴;不仅教给他们音乐知识、技能技巧,培养音乐感觉,还要调动他们对钢琴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动机和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学习,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钢琴演奏中决定力度层次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文章着重阐述了三种关键的因素:一、乐器因素;二、演奏因素;三、音乐感觉因素。在乐器因素中,演奏者的触键方式、延音踏板和弱音踏板,决定了钢琴声音的品质。在演奏因素中,能动地利用重力和肌肉力控制的触键方式是决定力度层次变化的根本方法。在音乐感觉因素中,演奏者对音乐的艺术感受决定了力度层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党霞 《教育艺术》2009,(7):20-20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讲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变而为可能。”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审美情趣。由于音乐长于表达感情,也最容易触发听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文化建设和人的培养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方面,而且要特别注意感觉能力的发展方面。对感性文化的规律和特征的认识和研究,是应当特别注意和强化的环节。这一环节中,艺术是最突出和最有特征的部分,音乐艺术又最能代表艺术的这种特征。它紧扣“人的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使生命具有应有的生动。音乐又是以音乐的方式实施感染——它直接诉诸人的感官,直接影响人的情感和精神。直接具体和感性是音乐的基本,它直接对应了人文的根本和核心,并体现人类感性文化创造的光彩照人。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早在古希腊的教育体系中,音乐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哲学家柏拉图在音乐研究中肯定了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柏拉图是在超感觉的“理念”世界中寻求音乐的美,认为它来源于心灵的智慧和善良,所以能够深入人心,起着美化心灵的作用。美国的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而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又要求:“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经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这些无疑体现了音乐教育对学生个体和学生审美体验个体差异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20.
声东教学不但要训练学生的发声方法和歌唱技巧,同时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声乐作品的音乐感觉和文字感觉。从重视技巧的教学升华到重视精神表现的教学,声乐教学才会有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