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关于中国和国际冷战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战的主要特征虽然是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对抗,但中国在冷战中的地位决非无足轻重。冷战之所以没有从“冷战”发展为全球范围的“热战”,原因之一便在于中国的参与及东亚冷战的发展起到了将美苏两大国分割开来的作用。冷战所涉及的并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围绕着国际权力分配而展开的争夺。它从一开始就表现为对立意识形态的交锋,表明意识形态因素在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全球史的观念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整体史、18-19世纪的普世史和文明史以及20世纪的总体史。换句话说,我们可以从西方史学中识别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它有其古典基础,经历了从整体史、文明史和总体史到全球史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对于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史某一专题研究而言,在掌握基本史料的基础上,可以从时间、机构和主题三个维度入手进一步查找档案。时间维度是依据档案的生成时间,来排检同时段的文献,主要可查阅总统档案。外交政策总是一定的政府机构制定和执行的,机构维度则要查找涉及该专题的政府机构,尤其是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档案。主题维度是设法利用已出版的、与所研究相关的专门档案集。  相似文献   

4.
"全球史"又称"新世界史",是一个有别于旧的世界史的史学流派。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历史学家不断关注用跨国的和全球的方法研究过去,形成了历史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全球史在普世价值观、历史观、研究对象、历史分期、研究方法等方面有许多新观点,对传统的教育史研究提出了诸多挑战和启示。教育史学者应密切关注国际史学发展的这种新趋势,并考虑如何加以应对,我们可以从全球史视野推进教育史研究。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世界结束了冷战,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危险消失了,市场经济成为大多数民族的共识,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然而,正因为如此,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即国际商业战争却愈演愈烈。可以肯定地说,21世纪初期将是历史上商战最剧烈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教育问题史注重对不同时期同一教育"主题"或"问题"的研究,是当代教育史学研究的重要动向和方法。借鉴这种研究方法,作为语文课程史研究的新范式,廓清语文课程史的研究范围,确定语文课程问题史论的研究原则与方法,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取语文课程问题加以阐发,并对问题史论研究范式的发展进行反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球史强调把整个世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从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运动、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上。近些年来,史学界出现了全球史研究热潮①,但大多仅限于从批评“欧洲中心论“出发,提出构建以“全球史观“为指导的新的世界史体系,以及对全球史学本体论进行研究,而对于从总体上把握全球史学的兴起与发展的历史变化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对全球史学的兴起与发展做一整体梳理并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8.
自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逐渐走向了一体化的进程,各地区间的交流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历史的发展也从狭隘的以西欧为中心的论点而渐次着眼于全球的背景之下,去探讨世界各个地区的交流与互动,全球化与一体化成为了时代潮流。文章从不同时期对世界史的研究来论述从"世界史"到"全球史"的发展及其各个时期所具有的特征,从而展示全球史观对于现代史学研究的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球史作为一种史学思潮正方兴未艾,目前我国尚无相关专著面世,但是有价值的论文很多。在这些文章中,学者们提出了自己对全球史的看法,本文就这些看法进行梳理,从什么是全球史,全球史出现的背景,全球史的特点,缺陷和质疑,全球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意义和评价这六个方面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真实是指人们能够达成共识的历史的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素的收集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视野展开。从横向来看。历史学家要对某一特定时代背景下所能关注到的要素进行考察,并受到语言等绝对能力、判断理解等相对能力以及研究方法的限制;从纵向来看,历史学家要对不同时代背景下所能关注到的要素进行考察,并受到历史事件的影响力以及所得历史资料本身的限制。历史的真实性总是相对的。以档案解读为主流方法的冷战国际史的研究,充分体现了历史学家对于历史真实性追求的主动性及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在两个方面影响了历史学:研究领域和微观视角。其中微观视角给历史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但同时也带来了碎片化的问题。本文分别从人类学和历史学两个方面考察历史人类学如何将微观视角和宏观视野结合起来,人类学中的政治经济学派和历史学中的全球微观史都试图通过全球视野来理解地方史,以克服碎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三个方面评介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的全球史思想和治史实践,即他如何以历史上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作为标准来划分世界历史的各个时期,他对1500-1900年间早期近代世界演变的理论构思,以及他怎样把上述理论思考应用到世界通史教材的编写实践中.文章认为,本特利近年来的一系列学术成果,尤其是他对跨文化交流及其在世界历史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的分析,为在世界史研究和教学领域进一步超越"欧洲中心主义"史观,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视角,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传染病成为全球史研究中一个重要领域.麦克尼尔和克罗斯比等全球史学家对传染病的研究,从疾病传播来理解人类文明变迁及欧洲扩张,并且提出了"文明病"、"寄生梯度"、"处女地传染病"、"微寄生"和"巨寄生"等概念和分析范畴,为我们理解跨文化接触中的重大历史现象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他们的研究表明,在欧洲人对美洲扩张与移民过程中,传染病成了殖民者的"生物武器",造成了印第安人口急剧下降和欧洲人对美洲的迅速征服.但我们要警惕这种历史解释中以疾病传播来掩盖武力征服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历史叙述中,东非往往被放在以西方为中心的新航路开辟或以中国为中心的东西交通史的框架中进行考察。然而将视角转换到以印度洋为中心的贸易网络和经济世界,用全球史的视野和方法探讨东非,会对东非的地位和意义有新的认识。从印度洋的范围看,东非的一边是印度洋贸易世界(foreland),另一边是广阔的东非腹地(hinterland),这两个因素为其沿岸地区进入世界贸易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在以印度洋为主的贸易世界中,东非城邦及其腹地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印度洋周边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使历史上的印度洋贸易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一门新兴学科,冷战国际史研究目前主要聚焦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美苏关系.在对这一关系研究的过程中,如何从欧亚冷战的同步性来考察美苏冷战战略的出台,是目前研究需要拓展的,它将进一步深化人们对冷战起源的认识.二是集团对抗.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各自阵营中的盟国关系如何影响冷战进程,如何加强两大阵营的对比研究,是同盟研究的发展所在.三是第三世界.摆脱殖民主义的不发达国家很多都诞生于冷战格局之中,这些国家挣脱大国控制的方式决定了冷战格局由两极向多极的过渡,对冷战中第三世界的关注有助于理解冷战的终结.  相似文献   

16.
英国历史学家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以研究西班牙历史为起点,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历史,从专门史家变成通史专家。他的大多数著作只用一个词作标题,但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观念,体现了全球史和生态-环境史视角。他真正摆脱了西方中心论的影响,给予各个文明各个国家几乎同等的关注度;他的历史不仅关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交往,而且关注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影响。他是当代最为多才多艺的历史学家之一:全球乃至宇宙的视角赋予其作品全新的面貌,灵活的文风使其历史著作引人入胜。他也是为数不多的成功走出象牙塔、融入社会的历史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小约翰·威尔斯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汉学家,以研究中国明清史和荷兰、葡萄牙殖民史见长,著作甚多。2001年出版了以全球史观为指导思想的《1688年的全球史》。该书注重细节描写,用细节探寻历史本源,揭示真相;从全球出发,以平等的眼光记述历史的发生,在千差万别中让人明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从而摒弃了先验式的理论阐述;更从历史事件的内在动力与跨文化的交流互动中认识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种种的条件与偶然。  相似文献   

18.
19.
在备考复习中,学生经常有这样的疑问:“全球史是不是就是世界史?”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后认为:全球史和tU:界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不完全等同。一、全球史与世界史的区别钱乘旦先生认为:关于世界史的定义,向来有两种理解。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教育,是社会共识达成的重要精神基石。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国家历史进程与全球史进程呈现复杂的互动格局,对当前国史认同提出了新视角和新挑战,同时也对国史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历史教育工作者适时转换历史视野,直面"全球史"语境下的国家历史认同问题,树立科学历史观,引导国民达成可靠的国家历史共识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