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荫桓(1837-1900),在1886年至1889年三年多时间里,担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公使,期间,开展了广泛的外交交谊活动,这也是对一位外交官的基本要求和一项重要使命,通过交际,可以传播信息、获取信息、结交朋友、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2.
孙文杰 《兰台世界》2016,(20):82-85
清代学人缪荃孙以其富于传奇的经历与卓越的学术贡献成为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领军人物。但目前学界对其的研究仅局限于生平交游、行政贡献、学术成就、逸文辑释等方面,其著作的全面整理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对缪荃孙的整体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与阻碍。而凤凰出版社近年首次对《缪荃孙全集》进行集结出版,这对推动当代缪荃孙的研究进程有着重要的价值。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旁搜远绍,集其大成;二,校点准确,考证严谨;三,多家协作,共同编纂;四,分门别类,便于检索。  相似文献   

3.
王莲英 《兰台世界》2012,(12):61-62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是《马关条约》的延续,张荫桓接替李鸿章负责条约谈判工作。经过艰难谈判,张荫桓将日本方面提出的约稿进行大量驳删,通过条约内容的改动可以窥见其谈判思想。张荫桓通过巧妙谈判,为国家挽回了许多利权。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媒体不断创新非遗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呈现。通过数字化的技术赋能、活态化的话语建构和情景化的空间诠释,非遗在活态中实现更好传承,在创新中实现更好发展,在融入中实现更好传播。《非遗公开课》和《云游非遗》等节目引领着非遗数字化新场景的不断创新,使得非遗的保护链、传承链与价值链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转化新范式、创造新时尚,推动着非遗的传承空间进一步拓展、体验方式进一步多元、传播业态进一步丰富。  相似文献   

5.
1898年5月,德国亨利亲王来华。接待德国亲王的具体礼仪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并由此引发了清廷接见礼仪的变革,而张荫桓就是这场礼仪变革的倡导者。翁同龢称"德王进见礼节,张公所定也"。张荫桓在清廷官员中思想开放,对外交涉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改革接见礼仪方面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光绪皇帝在甲午战争之后,锐意改革,其中就包含外交礼...  相似文献   

6.
焦桂美 《图书馆杂志》2011,(12):92-96,111
孙星衍的善本书目《平津馆鉴藏记书籍》在洪颐煊的帮助下最终完成,然于文中明确标出的洪氏成果仅有27条小注,大部分成果未作标注。洪颐煊为《鉴藏记》所作工作在其《读书丛录》中尚有部分保存。考察发现,《鉴藏记》著录的338部书中至少有91部是经洪氏之手写录而成,洪氏贡献应予肯定。但洪颐煊作为孙星衍的幕僚,受聘于孙星衍,受其委托撰写该书,虽出力颇多,但该书应是按孙星衍的要求编写,体现了孙星衍的学术思想,著作权应该归属孙星衍。  相似文献   

7.
姜嵘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32-133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息的传播方式.传统媒体也意识到微博对传播方式和话语空间的重要影响,纷纷利用起微博这一平台.微博虽然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冲击,但传统媒体更多的是受益.传统媒体不但可以扩展新闻线索的来源,也可以发布信息,跟踪事件并且与受众互动.本文首先对微博的媒体特征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传统媒体如何借力微博平台;最后以电影《搜索》为例,探讨传统媒体与微博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陈宇 《档案管理》2021,(2):74-75
本文通过对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部分中华老字号采芝斋档案的披露,分析了在新形势下民国档案与非遗保护形成互动的必要性,探讨了民国档案与非遗保护互动机制的发展路径,希望有裨于两者档案资源的合作建设。  相似文献   

9.
以《洪树培致月樵札》修复为例,介绍了针对手稿这一特殊载体的纸质文献的修复方法以及遇到特殊情况的处理方式,比如字迹洇化问题、用水量控制问题和修复完成后如何装帧等等,并且对公共图书馆如何进行此类文献的保护作出思考,力争以详细的记录,分享学习所得,期望对行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石渠"之称,来源于汉初萧何在未央殿北建造石渠阁,收藏入关所得的秦代图籍。而《石渠宝笈》是清内府书画收藏的著录,是对宫廷书画收藏的系统整理和信息登载。《石渠宝笈》初续三编的编录过程,也是鉴定整理的过程。编纂者的工作包括辨别真伪,进行筛选、著录和考证。对决定入录者,记其尺寸、本地、书体、画法、内容、题跋、印章等信息,还要考订作者、相关人物、流传过程,以按语形式标出。因此也可以说,此书还是参与整理编纂者治学能力集大成的体现。人们渴望出版图文并茂的《石渠宝笈》,在于这种影印著录原文与彩色图像的全信息对照,不仅将满足创作、鉴定、收藏、欣赏、学习、借鉴的需要,而且为研究故宫旧藏书画在流传中发生的变化提供了方便,也会为书画艺术史的研究——无论在架起语言与图像的桥梁上,还是解释造假背景的手段上,都因系统资料的推出而发现引人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情感类节目的繁荣,其模式渐渐固定,模式化的形态和大量的情感类节目充斥在电视节目中。情感类节目作为一种释放人的情感、解决人的问题为目的,其互动性越发重要。本文以湖南卫视《8090》为例,对其新的互动形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框架是人们用来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心理模式。框架之所以会导致认知偏差在于框架的偏向性和刻板性,互动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偏向性和刻板性。本文通过对《环球时报》对北京奥运的报道,分析了互动框架的运用与建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助对《知日》及其新浪官方微博的研究,考察了国内Mook与微博客的互动情况。并基于对其互动方式与互动特点的分析,得出了Mook与微博客之间的互动受到了主、被动两方面因素影响,从而使其互动性更强且别具特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15.
陈晨 《新闻前哨》2023,(14):62-64
近年来,随着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大火,各大视频网站都开始自制综艺。《这!就是街舞》的一夜爆火,带着“亚文化”元素走入了中国观众的视野。本文以《这!就是街舞》节目为例,简要阐述了街舞综艺与饭圈的互动影响,并且分析它所带来的问题。对街舞综艺带来的狂欢进行思考,肯定其存在的积极意义,对其负面影响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构非遗品牌不仅能发挥非遗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的经济效益,更能促进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以黔东南雷山为例,从整合营销传播的角度分析乡村非遗品牌构建的策略。在整合所有非遗资源,初步树立品牌形象的基础上,雷山通过加强品牌叙事、联通与整合传播渠道、场景造势来推动消费者与品牌建立良好关系。值得注意的是,雷山乡村非遗品牌的持续发展还应关注非遗产品的开发层次性、拓宽品牌叙事空间、提升品牌叙事能力、强化品牌营销策划。  相似文献   

17.
人类情感从其传播上说,是一种有意义的文化象征交流形式。是人类最基本的支撑力量和创造力量。情感需要激发、需要互动、需要共享。大众传媒是塑造情感文化、传播积极情感的重要手段。《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即在于打造了一条"互动仪式链",从而唤醒了情感、激发了情感,使情感的正价值、正能量得以传播,通过"互动仪式"这个舞台,一方面营造了新的真诚、平等、尊重的互动情感空间,另一方面也展现、传播、建构了一种新的情感文化,在塑造情感文明、推动社会团结、建构公共情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语境的话语传播受多元文化背景、谈话者权力关系、传播活动属性等因素制约.运用互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基于《非正式会谈》的语料,从话语形态表征、话语互动实践、话语权力博弈三个方面展开跨文化语境下的话语分析.研究发现,跨文化语境下的话语传播是以日常交流会话形式呈现的,话轮构成主要以句群或者语篇为主,话轮争夺以合作型故意打断为主,会话秩序较为正式,有间性提问穿插;说话者通过互动修辞手段和建构多重话语展开话语互动实践;跨文化语境中的会话具有"权力博弈-文化认同"的特点.跨文化语境中的冲突难以消除,但是通过调整话语手段可以消弭文化鸿沟.跨文化节目的话语内容应当以意义共享为前提,构建宽容开放的话语互动平台,以理性和尊重破解文明冲突.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的传播生态业已发生深刻变化,网络的出现给了大众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也为大众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和互动方式。与此同时,网络与传统媒体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日益增多的网络与传统媒体的互动现象.理所当然地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柳帆 《新闻世界》2013,(8):114-115
从我国目前的政治文明建设和国家政治方针政策的发布实施来看,新媒体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分析了其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如何为公民和政府提供联络的桥梁,促进公民和政府的交流以及我国的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