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代墓葬在历史阶段中各具特点,但又显示了一定的演进趋势。墓葬形制跟从于地上建筑的发展而变化,随葬品的设置逐渐向人们的生活情趣靠拢,葬具的变化表现了古人灵魂信仰的松驰。  相似文献   

2.
都城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它的产生是聚落演进的结果.作为政治活动的中心,它又是国家演进的产物.中国古都的起源在聚落形态上表现为从部落联盟中心的大邑逐渐演进到王权国家的都城,时间形态上表现为从三皇五帝时代的丘墟文明发展到夏商时期的都城,地域形态上表现为从黄河上、中、下游的广泛分布渐趋集中于中游的中原地区,建筑形态上表现为宫殿、宗庙等大型夯土建筑物的出现.随着宫殿和宗庙的出现以及聚落中心功能的加强,至夏、商两代,真正意义上的"四方之极",即政治、军事、经济、典仪及文化中心的都城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田野考古中发现了一大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城市遗址。其中以平粮台城址为代表的一些城址已具备了高大的城墙、壕沟、宫殿建筑、祭祀场所、手工业作坊、排水设施等一系列文明因素,集军事防御、政治、经济、宗教中心为一体,明显不同于一般村落遗址的土围子,显示出城乡之间的差别。对照有关历史记载和神化传说,这些早期城址应是早期城邦国家出现的重要标志,华夏文明的起源应从这里去追溯  相似文献   

4.
红山文化是整个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最重要的一种考古学文化。由于20世纪80年代辽宁省朝阳市喀左东山嘴祭坛和建平牛河梁坛庙冢的发现,学术界认识到,红山文化在见证中华五千年国家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从1935年红山后遗址正式发掘算起直到2015年,红山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已经走过了80年的历史,大体上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约始于清末,终于1949年。这个阶段为红山文化的发现探索期。第二阶段始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约终于20世纪70年代末。此间是红山文化作为独立的考古学文化获得正式命名及其文化谱系编年得以初步确立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是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的第三阶段。此间是红山文化研究被正式纳入中华文明起源这一重大研究课题的时期。如今,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系列研究成果的取得,中国早在距今5000年前就已经进入初级国家文明阶段、红山文化代表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观点,遂渐成共识。  相似文献   

5.
学界对史前墓葬的考古研究很长一段时期内在某些领域有“公式化”的结论。这样论证及解释有可质疑之处:1,许多学者将随葬品差别出现的时间无限上升,结果自相矛盾;2、随葬品的多少与墓主本身的财富是否有必然联系;3、古人厚葬及其起源如何解释,有宗教意义上的墓葬吗;4、先入为主的观念能否说明墓葬中体现的早期氏族战争中个人作用,能完全不顾墓葬者或其操办者个人的品质吗?这些质疑对史前墓葬考古研究有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明时代和文明起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国许多学者将二者视为相同,因而得出了中国文明至迟开始于商代的错误结论。本文认为国家的形成才是判断文明形成的主要标准,因而,夏朝才是中国文明时代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燕赵文明的源头可追溯到距今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其后经过磁山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孕育发展,到商代时燕赵文明终于诞生。燕赵文明是当时较先进且连续发展的诸地方文明类型之一,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明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起源的问题,是中国文明研究的最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把握是理解中国文明在周孔时代所实现人文主义转折的关键.对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阶段的揭示指引我们达到这样的结论:气候很可能是中国文明起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红山文化玉龙发现数量较多,分为兽首龙、猪首龙和鸟首龙。红山文化玉龙造型为昂首、弯背、卷尾,整体大致呈圆形,首尾相接或相对。首尾相连者呈环形;首尾之间有小缺口者呈?形;首尾之间缺口较大者呈"C"字形。使用方法是吊挂在巫师胸前。玉龙是想象的灵物,是被崇拜和祭祀的对象,是巫师通天地的法器之一。通过玉龙通天达地,达到人与神的沟通,以实现人们祈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红山文化以精美玉器而著称于世。红山文化动物形玉器与几何造型玉器的抽象化,赋予了玉器新的社会意识,催生了原始的玉礼器发展,形成了近乎完整的红山文化玉礼器系统,并且影响了其它史前文化玉礼器的形制演变。红山文化玉礼器不仅具有祭祀天地四方功用,还有联姻、结拜、诚信、威慑,以及显示身份地位等文化内涵,是中华远古文明传播的重要基石,与中华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问题长期以来深受中国学术界的关注。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学者对中国文明起源提出了许多问题和研究观点。文明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国文明也有着开始、发展的渐进过程。文明起源的研究应该以考古学,尤其是田野考古为主导,开展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确信中国文明是本土发展起来的和多地文化汇聚而成的。  相似文献   

12.
文明起源与古人类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越是生产力低下,越受生态环境的制约。河北北部作为中国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里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变迁各异,因而文明进程有进有退,有快有慢,呈现出极其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人类明的起源是什么?什么因素造成了东方与西方明体系的差异?这无疑是令人学一直感兴趣的问题。从“神话中的狼”出发,探索西方明的形成与发展足迹,通过对于作为神话中“化英雄”的狼来探索西方明最初的特点,或许可以接触西方明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固原发掘不少汉代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品,由此可看到汉墓在固原的分布规律、丧葬习俗、墓主身份、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等,从而反映出汉代高平在高度统一的汉文化影响下的墓葬文化,其面貌和内涵与中原基本保持一致,但也有自己的地方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文明和国家的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众说纷纭的问题。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提出的模式在解释中国考古等的新发现时颇为乏力。而对于传统考古学上认为的文明和国家的象征如世袭制、城市、文字、大型遗址、阶级和阶层等,各个国家因自然条件等的不同,其国家起源也是各有特色的,中国的国家起源应有自己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籍基本可信,可用于中国文明起源史之研究,关键是要认真解读。文物是证史的重要工具,但还有一些误区要走出。农业文明的起源在万年以上,而国家的起源大约在6000年以前。  相似文献   

17.
辽西地区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中国传统的礼制文明的诸多要素,如崇龙、尚玉、祭祀天地、尊崇祖先和神化王权等根本性内容的起源,都与辽西地区的早期农业文明密切相关。然而,由于气候环境的转变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原因,导致辽西一带一度走在全国前列的发达的早期农业文化,在中华国家初创之际,没能直接走向国家文明。  相似文献   

18.
对于黄帝国都的所在,学界至今众说纷纭,缺少证据可靠的定论。通过古代文献和三星堆研究发现,推定黄帝之都就在川西盆地。约5000年前,轩辕黄帝在三星堆一带建立了都城,并且统一了各个部族,使川西盆地成为第一个中国的中心。根据文字、城市、青铜冶炼作为文明的三项标准,川西盆地可能是中国文明的起源。  相似文献   

19.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家喻户晓的上古神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中国文明的演化进程。通过对其进行解读与分析,我们发现,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国家的形成,无论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经济基础层面,还是在"人与人"关系的政治制度层面,都表现出人与自然协进演化的特点。因此,人类的文明史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只有与自然协同演化和谐共生,数千年的文明之树才能常青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河图洛书”源于先秦文献记载的神话传说,长期以来,其因特有的不可知性和神秘色彩,受到了历代文人、学者的重视,并给研究者带来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众多的推测。如,先秦的文化起源论、汉代的神道设教论、宋儒的哲学文本论等,在历史上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随着多科文化现象研究的蓬勃兴起,如何进一步认识和看待“河图洛书”.研究其与中原文化、河洛文化、水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关系,再一次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