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史人物关羽,自三国至清末经历了约两千年之久的漫漫演化,形成以关公崇拜为主题的关公文化现象。创建“关公学”是深化关公文化研究的现实需要和理论趋势。能够称之为“学”,主要在于它是属于自成体系的学说、学问与学理,在于它是展现关公文化总体特质、宏观理论和方法体系,在于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构架,在于它的有序结构性和客观系统性,是对关公文化研究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关公信仰复兴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公信仰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也是当代民众生活中值得关注的民俗事象。改革开放以来,从内地到沿海,从港台到国外都兴起了关公崇拜热,且愈演愈烈。这一现象是传统文化意识与当代民众心理相对接的结果,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社会生活中异己力量的存在和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也为关公信仰的复兴提供了现实基础。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否定,而应因势利导,使其更好地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明清之际,关公崇拜在中国达到鼎盛时期。壬辰倭乱,抗倭援朝明将进入朝鲜,在朝鲜半岛建立了第一座关帝庙。从此,关公崇拜在朝鲜半岛生根发芽。崇拜之风在朝鲜半岛几经沉浮,折射出朝鲜王朝不同时期的文化意蕴。至今,关羽的形象仍流传在韩国人民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4.
关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真实人物,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他被推上了无以复加的神坛之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崇拜现象。本文就关羽产生地——关公文化之源,关羽如何走上神坛,国内外关公文化崇拜现象的产生、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关公戏在关羽形象神化与偶像化的过程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作为舞台形象的关公与作为信仰偶像的关公二者交叉重叠,互为因果,成为三国文化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元杂剧中的关公戏,具有艺术性与仪式性的双重性质,关公勇猛威武的形象在元代已被定型,并且成为后世小说、戏曲、雕塑、绘画等各种艺术中关公形象的标准外形。明清两代关公戏主要以折子戏的形式传播,其题材更加集中,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娱乐性成分亦有所加强。“关公戏”的广为流传,与戏曲的传播特点及力与德完美结合的英雄崇拜的社会文化心理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关公戏在三国文化的传播中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6.
台湾与大陆存在密切的文缘、神缘、地缘关系,这使得文昌信仰在台湾一直较为盛行。本文通过多视角的探讨,认为台湾的文昌信仰与儒学传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关公文化精神的精髓,关公的诚信精神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对大学生诚信文化素质的培育有着积极的示范与推动作用。面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高校诚信文化教育应以关公诚信文化为着力点,分析关公诚信精神对大学生诚信意识培育的补充效能,探索关公传统诚信精神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应用路径,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8.
关公文化涵盖物态层面、艺术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搜寻了关公文化研究的成果,基本理清了关公文化研究的时间脉络、主题分布、高产作者,并从"关公文化"的梳理与探讨、关公神化过程及原因、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关公形象和性格、关公信仰的现象、特点及原因、关公文化旅游开发研究、建筑研究等方面阐述了主要研究内容,讨论了研究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儒学与儒教     
中国传统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儒家就是当时一个影响较大的学术团体,被称为“显学”。当时儒学只是理性的政治哲学,也可以说是政治智慧。汉代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更受重视,在两汉之际就产生了迷信儒学的纬书,对孔子与儒学加进了一些神奇的内容。从那以后,历代当政者都要到孔子庙祭祀孔子,这就产生了信仰儒学的儒教。简单地说,历代书院是传承理性的政治智慧,各地的孔子庙则是出于信仰儒教,祭祀孔子的地方。这就可以明确了儒学在书院中传承,儒教在孔子庙中持续。儒学与儒教并存于世,可以相互配合,也可以各自发展,不必要求统一。  相似文献   

10.
关公传说不仅在各种典籍中有丰富记载,而且民间还流传有大量口头文本,盛行着延续久远的祭祀仪式。从地理分布上看,山西、辽宁、黑龙江、山东等大多数省区都流传有大量的关公传说,遍布着关公信仰的遗迹,仍都定期举行祭祀仪式。宋代以来,对关公的祭祀,随着官方的重视兴盛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与之相应的关公传说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关公的神格地位不断上升,使其形象完成了由人向神、圣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民间信仰中影响重大的关公信仰,在关帝故里是由国家与当地社会双向影响和共同建构的民俗事象.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关帝故里还是关公信仰,都是由地方多重话语来解释的,体现了社会不同主体之间交往实践的过程.关帝信仰在一个地方传承的生命力,在于它不仅与地方社会生活,而且与这个地方社会拥有的其它各方面历史传统文化结成了可以"互释"的密切关系.也就是说,只有发生"在地化"的关公信仰,才能使关公信仰得以普遍流行.  相似文献   

12.
一切宗教的核心是通过信仰而表达人类精神的超越性。儒学是哲学还是宗教?儒学虽然没有明确指向一位人格神,但具有内在的超越性因素。它将天道置于首位,并认为天道存在于人道之中,人要努力在人道中发现和体现天道,这种努力便形成了一种超越自我的动向。同时儒学还强调人性的修养,强调高尚道德或成圣的可能性,它持守人与人之间的基本责任与义务,以建立一个以道德价值为纲领的社会,从而又在对现实世界的阐述中坚持自我向超越境界敞开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旅游文化是以儒道佛三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人文旅游资源多为儒道佛思想文化载体。中国旅游文化对儒道佛思想文化的传承及走向世界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教"问题的学术争论.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生了一场关于"国民宗教"的学术争论.尽管这两场争论发生的时间、空间不同,但涉及的问题却类似,即是否存在一种以政治秩序和政治制度为指向的宗教.就功能而言,"儒教"和"国民宗教"都是与生命神学截然不同的政治神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儒家为先秦诸家学派之一。自西汉以来中国历代王朝皆以儒家学说作为社会政治伦理的理论基础。自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兴起,中国始有宗教观念。西方学者将儒家或儒家学说译为“儒教”,以为是中国三大教派之一。但入华耶稣会士及古典哲学家却发现它是无神主义,而在关于对超自然力的崇拜和对人的终极价值的追求,以及是否存在特殊的宗教仪式等方面,他们仍断定儒家不具宗教性质。现代西方一些学者则从泛宗教观念肯定儒家为中国国教。西方学者的认识存在某些困惑和误解,其中有合理的因素与精深的见解。这有助于我们对儒家性质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历史上的贤臣名将故事,有的衍化为民间神灵,修庙塑身,被人们顶礼膜拜.但是,被后世帝王屡加追封并能受到人民群众无限崇拜的,莫过于孔子与关羽.  相似文献   

17.
儒教在香港宗教中的制衡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中西文化交汇处的香港,在宗教信仰上呈现的多元平衡结构.阐述在外来宗教强烈影响下,道、儒、释对保持中华传统所起的作用,着重论述儒教在香港六大宗教中不可缺少的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体说来,传统儒学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在野的民间形态,另一种是在朝的官方形态,这两种形态的儒学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其共性是,重视人和人际关系,强调社会道德秩序;其差异性是,民间儒学主要存在于社会转型期,官方儒学存在于非转型期。弄清儒学的这两种不同形态,对于认识当下儒学的地位和作用,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公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后更加丰富且具体,现代价值也更突出。洛阳关公文化旅游品牌的塑造和关林景区的深度开发及可持续发展既要合理引导关公的民间信仰,又要发挥好关公文化现代涵义的价值。鉴于关林景区所存问题和优势条件,关林景区应以关公文化全面展现为核心,谋划新的战略定位,拓宽旅游空间,实施文化营销新策略,打造"关公文化之旅"品牌,开发"关公"品牌系列文化旅游产品,从而使洛阳关公文化旅游品牌享有声誉、富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