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1年11月22日上午,一架飞机超越了泰山高岭,再过几分钟就要降落到济南,便降低机身在浓厚湿雾中寻觅机场,不想“訇”的碰了山崖,着火翻滚到山脚下,于是现代文学巨星徐志摩乘坐此机罹难。他死时门牙已撞尽;额角上一个大洞,这显然是他的致命伤;眼睛微张——他不愿意死。在他短暂的35岁年华中,给人们留下了一本厚厚的诗集和几本厚厚的文选。这些遗著中,贯穿着徐志摩毕生的“单纯信仰”,那便是爱,自由  相似文献   

2.
《海南教育》2013,(5):47-47
<正>《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是徐志摩最有代表性的诗歌。诗人曾经留学英国,在康桥大学读书。在那里,受到英国文明的熏陶,诗人确立了自己的资产阶级民主理想,确立了自己爱、自由与美的人生观,但国内的军阀混战以及恋爱的失败,使他倍感失落,以致他的康桥理想破灭了。康桥,今通译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告别母校的之作,笔者以为它是写惜别恋情的。  相似文献   

4.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 ,有着优美的意境 ,有着高超的技巧 ,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赏析此诗 ,应从意境着手 ,才能把握全诗的思想和艺术  相似文献   

5.
诗题解读:初看诗题——再别康桥——即包含意蕴。康桥之译胜于剑桥,中国人对"剑"与"康"是有基本的心理判断的。"再别",有故事性,其前定有一别,现在又别,内心若何?令人猜想。第一节诗解读:康桥母校,来而别,别而来,来又别,暗合诗题。"西天"可为实写,即诗人于船上所见;或为虚写,即康桥母校。"云彩"何等艳丽、美好,令人向往。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再别康桥>的意境、艺术特色进行了赏析,并简析了形成作者诗绪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蒙丽 《现代语文》2010,(11):124-12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简历及其创作风格; 2.体会诗歌章法、节奏、韵律,感受新月派诗歌艺术上的“三美”;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的诗,不是一遍两遍就能真正读懂的。但是,每读一遍《再别康桥》,你都会为诗歌所织就的缠绵悱恻的情韵所感染,你都会为诗歌所勾勒的依依惜别的形象所陶醉。这就够了。读诗正要如此披文入情,感受诗情,这样才能由情入理,更全面地对诗歌进行审美,  相似文献   

9.
在艺术一度沦为政治的奴仆的时代 ,徐志摩连同他的诗被评论家们有意或无意地束之高阁。当艺术东山再起成为主人的今天 ,徐志摩连同他的诗也就一同回归到诗国的殿堂而为万人所景仰。其《再别康桥》则如一颗奇异的钻石放射她那独特的自然的辉光 ,尤为世人所倾慕。下面 ,我们试从如下四个方面细细品味它吧。第一 :《再别康桥》具有诗所特有的动画之美。苏轼有一段评王维的名言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 ;观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此言给人的印象 ,好像诗如画便是好诗了。这尺度适合于某些诗 ,尽管这些诗可算好诗 ,但决不适宜《再别康桥》 !因为…  相似文献   

10.
1931年 11月 2 2日上午 ,一架飞机超越了泰山高岭 ,再过几分钟就要降落到济南 ,便降低机身在浓厚湿雾中寻觅机场 ,不想“訇”的碰了山崖 ,着火翻滚到山脚下 ,于是现代文学巨星徐志摩乘坐此机罹难。他死时门牙已撞尽 ;额角上一个大洞 ,这显然是他的致命伤 ;眼睛微张———他不愿意死。在他短暂的 35岁年华中 ,给人们留下了一本厚厚的诗集和几本厚厚的文选。这些遗著中 ,贯穿着徐志摩毕生的“单纯信仰” ,那便是爱 ,自由与美。这种“单纯信仰” ,对人生秉持严格不苟的观照 ,对人心进行灵性苏醒的剖析 ,为生活开掘欢悦舒展的泉源 ,为情爱发出惊…  相似文献   

11.
吕李永 《学语文》2012,(1):22-22
文本需要细读,朱熹一再告诫后学:“字字与某着意看,字字思索过莫要只作等闲看过了。”(《朱子语类》)王尚文在《走近语文教学之门)中则说,细读“应当把感官的触觉、心灵的触觉伸向文本的所有组成部分,任何一个角落。哪怕是一个标点也不放过……要从微观中看到宏观,从部分中看到整体。”《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经典名篇,笔者咀嚼了一些不为人触的细微点,收获一些独特的感悟,请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2.
读文章如饮美酒。酒越酿越醇,文愈看愈香。读《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说,就像喝一杯浓茶,细细品读,回味无穷。故事发生在东汉末期,这原本就是个政治腐败的黑暗时期。《三国演义》更是将东汉末期至三国时期这段峥嵘岁月描写得淋漓尽致。故事起始于黄巾起义,起义失败后,各路军阀逐鹿中原,你争我夺,经过大大小小的战役后,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刘备聚卧龙、凤雏之智,  相似文献   

13.
引读辛郁,本名宓世森。这位1933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的江南才子,在台湾诗坛被称为“冷公”。他的“冷”,既因为他时常是一副冷淡的神情,也因为他的诗作中时常流露出的一股冷冽肃杀之气。作为战乱中流落到台湾的诗人,他总能体味到一种生命之中的茫然和无奈。他的代表诗作有《豹》、《演出的我》、《石头人语》等。多读一点他的作品,便会感到他那无可排拒的冷肃之气并不能掩盖住蕴藏在诗行中的一颗火热滚烫的心。台湾诗人洛夫评说他的诗时曾说:“冷是他的语言,热是他潜在生命的燃烧。他的诗堪称冰河下的暖流。”诗作家书屏息噤声读家…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的春天,在"中国好歌曲"主打原创的旗帜下,一首《卷珠帘》以浓浓的中国风让人动容,婉约的歌词中隐约可见古典闺怨诗的柔美。随后,莫西子诗《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改编自俞心樵同名诗歌,赵照《当你老了》改编自爱尔兰诗人叶芝同名诗歌,赵雷的《画》神似诗人  相似文献   

15.
史建筑  时寅敦 《山东教育》2003,(21):111-112
一、整体把握,二、品味览赏,三、拓展深化。  相似文献   

16.
著名学者胡适曾在《追悼徐志摩》一文中概括了徐志摩的人生理想:“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是很贴切的。美,是徐志摩的人生理想,同时更是他至爱的艺术追求,在《再别康桥》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其“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艾巍 《文学教育(上)》2008,(20):100-100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跳跃的文字常常将我带人清波荡漾的康桥,欣赏一首悠扬的康桥乐曲,从中领略徐志摩诗化的人生。诗中表达的阵阵轻乐和徐志摩深崇闻一多先生在诗歌创作上关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有关,《再别康桥》将“音乐美”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 ,把握诗中意象 ,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 .培养学生感悟和鉴赏现代诗的能力。3.背诵全诗。教学重点品味感悟作为“新月派”代表作家徐志摩诗中的“三美” ,尤其是音乐美和绘画美。教法设想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创设情境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 .借助多种背诵提示 ,激活学生思维 ,当堂成诵。3.一课时完成。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投影徐志摩照片) (幻灯 1)导语 :大屏幕上是一位极富才情的诗人的形象 ,他面容清瘦 ,气质优雅 ,多情的眼略带些梦幻 ,料想这文弱的外表下 ,隐藏的必是…  相似文献   

19.
一、文本探究在《再别康桥》中,作者从曾经的一段特殊感情经历和美丽的康桥写起,用极精细的工笔,为我们描绘出康桥的风韵。曾经生活过的每一块地方,每一个角  相似文献   

20.
《再别康桥》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的第一单元,与《沁园春·长沙》《雨巷》和《大堰河——我的保姆》共同组成了本套必修教材的开篇单元,也是其中唯一的一个现代新诗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新诗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掌握鉴赏现代新诗的技巧,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