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猫钓鱼》这个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在我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曾用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做事不得三心二意;在我教书的时候,我也曾用这个故事教育我的学生做事要一心一意。  相似文献   

2.
李宸轩 《作文》2023,(6):9-10
<正>我是个调皮的小男孩儿,妈妈总说我“干啥啥不行,捣蛋第一名”。每次妈妈让我去做事的时候,我总会用“我不行”来逃避,直到那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小女孩儿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儿叫王子今,是第一位夺得斯巴达勇士儿童世锦赛冠军的中国选手。她曾是个“体育渣”,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自卑怯懦,而是跟着爱好运动的爸爸尝试了很多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3.
雪融化了是什么?——雪融化了是春天。或许很多老师对这句话都有很深的印象和认识。但,每当我重新审视这个故事的时候,都会有新的思想萌发。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故事,往往是这些故事引发了我的教育随想,不妨让我们用故事传播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正>五年前我来到了北师大青岛附属学校,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追求梦想的执着和力量在这里写了一个温暖而有力量的教学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大家不同,大家都好"。一、以"和"文化引领学校发展学校一开始建立的时候,我们就确定用文化来引领学生的发展,因为我们认定文化是一群人做事的习惯。中华民族的"和"文化源远流长,最终,"和"成了学校文化核心,培养具有"和"文化气质的  相似文献   

5.
为自己学习     
付静 《小学生》2009,(11):35-35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有悲伤、快乐、兴奋、新奇……这些故事让我们学会做事,变得成熟。今天,我就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时光回到我还在上二年级的时候,那时我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经常受到班里、学校里的奖  相似文献   

6.
做事原则及做事态度关系到事情的成败,我想下面的故事定会给你有效的启示。故事一:克朗凯特是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从孩提时代起就对新闻感兴趣。并在14岁的时候成为学校自办报《校园新闻》的小记者。休斯顿市一家日报社的新闻编辑弗雷德先生,每周都会到克朗凯特所在的学校  相似文献   

7.
石头磨成纸     
大家都知道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毅力,不要半途而废,铁杵真能磨成针吗?我不知道,不过我却看到了石头磨成纸。  相似文献   

8.
曾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在非洲的巴贝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持着一种古老的仪式,当族里的某个人行为有失检点或犯了错误的时候,族长便会让犯错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这时,整个部落的人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将这个犯错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的话语来激励他,使他自醒,从而改正错误。看了这个故事使我想起了我和小伟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今天下午的第二节课是校级语文公开课 ,来听课的不仅有学校的领导、老师 ,而且还有教培中心的教研员。上课铃声响了 ,我的心也在咚咚地直跳。因为 ,老师在布置预习时 ,曾要求每个同学准备上台复述一个故事 ,并从这个故事引出一个观点或一个道理来。我一向怯场 ,怕当众讲话 ,今天的公开课 ,我要不要举手上台发言呢 ?我心一直都只想着我准备的故事 ,哪会专心听课呢 ?可怕的时候到了。老师说 :“同学们 ,本文的一个特色就是用一个故事来引出关于学习的道理。”话音刚落 ,就有同学举手了。上去的同学都讲得很好 ,然而我却很害怕 ,怕他们讲得太快…  相似文献   

10.
《新作文》2013,(Z1):88
我上小学的时候,就读过"囊萤映雪"的成语故事。故事讲的是晋代两个穷孩子读书的故事。囊萤,是说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是说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后来人们常用这个家境贫穷、勤学苦读的故事来教育孩子要珍惜优越的学习环境,勤奋读书。妈妈也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这个故事,可我却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11.
曾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在非洲的巴贝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持着一种古老的仪式,当族里的某个人行为有失检点或犯了错误的时候,族长便会让犯错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这时,整个部落的人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将这个犯错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的话语来激励他,使他自醒,从而改正错误。看了这个故事使我想起了我和小伟的故事:小伟是在二年级时转到我班上的,很惹人喜爱。就是上课老爱做小动作,总不好好听课。如今,小伟升入了四年级,学习自由散漫,我行我素,这使刚做班主任的我感到束手无策,我翻阅了书籍,知道在教育…  相似文献   

12.
曾看过一个故事:风筝问鹰,“为什么我们总是没你们飞得高呢?”鹰答:“因为你们在比赛的时候,总是互相围绕着,往下拉扯着对方。结果谁也飞不高,都掉下来了,而我们在比赛的时候,总是互相鼓励着,竞赛着,都越飞越高。”我喜欢这个故事。在我将自己的新书“中外钢琴家访谈录”最终定名为《鲍蕙荞倾听同行》的时候,有一天我突然惊喜地发现:中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奇妙!“同行”的“行”不也可以读作“行进”的“行”吗?  相似文献   

13.
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是在印度,那儿人们把这个故事当作真事在传播——尽管所有的博物学家都知道这根本不可能发生。后来有人告诉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这个故事曾经在某本杂志上发表过。至于那本杂志里的故事及其作者,我曾尽力找寻却无结果。  相似文献   

14.
阐释和谐     
教育中,我一直在追求它的最高境界-和谐。和谐,我曾凝思细想她的含义……终于,我从这些故事中感悟到了一些它的含义。用智慧来读懂和谐 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让他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菊的花瓶。在麦克斯韦的笔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叶子则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特  相似文献   

15.
很早的时候,就听过静听花开的故事.那个时候的我,欣赏的是一种恬淡的境界.能够无忧无虑地静听花开的声音,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后来身为人师,也同样听到了静听花开的故事.只是这个故事,包含的是辛苦和智慧.如今,我也欣赏到了静听花开的美丽. 陈恰礽,一个简简单单的男孩子,让我品尝了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16.
“见异思迁”是什么意思呢?据老师解释:所谓“见异思迁”,就是说,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心。换句话说,也就是指做事三心二意,胡思乱想,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永恒的毅力,往往是“东山望见西山高,这山看见那山好。”也许有人会说——真是大惊小怪!“见异思迁”有什么不好? 没有什么不好?也罢,那就请听我给你说这样一个故事——张宝贝学艺。这个故事说的是明朝时候的事儿。曾有个叫张宝贝的人,人们管他叫“不成事”。他这个人一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靠父母留下的家产过日子。一天他来到热闹非凡的集市上。东瞻瞻,西望望,真是目不暇接。他来到一个卖画的面前,见那个人,  相似文献   

17.
12月1日 晴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常常给我讲一个故事,到后来这个故事我都耳熟能详了。故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8.
胡萍 《中华家教》2013,(Z1):88-89
我曾和儿子一起看过一部数字电影《爱丽丝漫游仙境》,这部电影讲述了爱丽丝找到自我的故事。电影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带着自己的使命,虽然完成使命的过程会让我们感觉恐惧、不敢面对、退缩、害怕等,但当我们完成这项使命的时候,就是我们找到自我的时候,也是我们内心由弱变强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老妈也胆小     
我的老妈非常胆小.别看她长得人高马大,平时说话、做事雷厉风行,是我们家的女强人.可是这个女强人也有胆小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阳海华 《班主任》2008,(12):34-34
陶行知用四块糖教育王友的故事脍炙人口,其教育境界之高让无数教师深感敬佩。我也曾经学过一回,可惜结果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