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学是实验性学科,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实践“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和矫正,其关键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其本质是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师引导,激活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2.
“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新的课程标准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手把手”教学模式,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倾向,突出以学生为本,真正确立!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使学生在自主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能力和具有人文精神。要实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由注重知识本位转向注重发展本位,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一、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论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教师必须确立好“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传统的教育中,学生无自主可言。对学生来说,教师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材,没有教师对知…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生主体研究的演进历程大致可分为“学生主体”命题的确立、学生主体理论的形成和“学生主体”的原则化三个阶段。这一演进历程不仅是“学生主体”由感性直观到理性抽象再到更加抽象的发展过程,而且是学生主体研究不断克服两种极端倾向的矛盾,但始终未能逃离左右摇摆规律的过程。当前,我国学生主体研究需要突破哲学研究的范畴,建立起教育学研究的体系;回归、深化对学生主体性的研究,完善学生主体理论;克服理想化倾向,现实地、具体地去理解学生主体。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解读及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确立“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是教育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时代要求。高校管理“以人为本”的内涵就是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人本化管理,以求达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研究.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积累“指导”与“主体”的常用的教师用语,把握好“指导”与“主体”的火候和分寸,让课堂教学永葆活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改变了千百年来传统教育环境下学生的从属地位和教师的“唯一主体”地位,确立了远程环境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主”模式。充分认识“双主”模式的由来、特征与作用,对于构建远程教育学科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发挥教师和学生作用,促进自主学习和教学相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的核心,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却“流派迭出纷纭而莫衷一是,方法层出不穷而徒劳无功”。几年来,笔者返观传统的作文教学,细读《语文课程标准》,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认识到:传统的作文教学多以教师、知识为本位,关注的是教师的“习作指导”与学生作文的“分数”,多在教师的“教”上探索,而缺少、忽视了对学生主体的认识与关注;在新课标指导下的作文教学,确立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理念,引导教师找回了失落的学生主体意识,关注了学生的生理、心理机制。因此,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记性”,引导学生的“悟性”,追求学生的“灵性”,这是开启现代作文教学的一张金卡,是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作文教改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格局已经形成。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素质,英语教学若能坚持“六多”“六少”定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大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是实行探究性学习、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的核心。霍益萍主编的《研究性学习丛书》中谈到: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的品质和能力的反映和概括,它表现在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那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又该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调整教学设计的主体,确立学生中心观 传统的教学设计通常是以教育客体为中心的,即以教材为  相似文献   

11.
烟台市是国务院教改实验区 ,语文“双轨”教学(即“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发源地。语文教改遵循由“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两全”(面向全体 ,全面发展)再到“两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发展)的逐步深化、层次递进的发展道路 ,构建语文教学“课内”“课外”双轨运行体制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走出误区 ,确立正确的语文教学原则语文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主动发展 ,就必须改变现有的以教师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前我们常说某位语文教师课“讲”得好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并以此判定这是一位好教…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 ,以备学为主、教学结合的学案 ,逐渐代替传统的教案 ,成为语文教师实践新课标的帮手。这里谈谈对学案的粗浅认识。学案的基本特征。(1 )确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案的设计完全从学生的“学”出发 ,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对学案的设计者而言 ,他尊重学生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激发其主体精神 ;他依靠学生 ,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 ,以发挥其主体作用 ;他信任学生 ,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以确立其主体地位 ,做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 ,依靠自身积极主动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改已坚实地走过八个春秋,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课堂不再沉闷。与此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这一角色逐渐黯淡。课堂卜很难再听到教师口吐莲花的点拨,他们甚至在关键时刻“失声”,任由学生盲目肤浅地展开讨论。这样,课堂从传统的教师“满堂灌”滑向学生“满堂闹”,其间的弊端与荒唐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只有转变观念,用心去聆听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上的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自觉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指导者,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如何做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里谈几点看法,与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应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研究、主动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了“三自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其概念内涵、教学流程、实践要求等作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6.
《辞海》对“主体”的解释之一为 :哲学术语 ,同“客体”相对 ,构成认识论的一对基本范畴。主体指认识者 (人 ) ,客体指作为主体认识对象或实践对象的客观事物。主体具有意识性、自觉能动性等基本特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说 ,如何确立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意识 ,是我们当前转变教学观念的一个基本点。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长期以来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教师们往往热衷于“满堂灌…  相似文献   

17.
王盛 《考试周刊》2009,(22):145-146
综合英语是一门系统传授知识、综合训练技能的课程,也是英语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综合英语教学.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课堂气氛往往沉闷:而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实现了“教”与“学”的重新定位.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教学相长。本文介绍了几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并结合课堂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就是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学习,勇于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放式实验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探索空间。如何利用生物学科的特点,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使实验教学获得最大成效?本文作出以下的尝试。一、改变传统实验教学观念,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传统实验教学手法单一,缺乏创造性。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是我们传统所说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一) 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问题,是教育教学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实践课题。为了克服“教师中心”的传统教育弊端,近几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强调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矫忽视学生主体性之“枉”,是有必要的。但对教学过程诸要素的地位、作用及相互联系的理论阐释,则应力求全面、准确。常见的提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或更简要地概括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我以为,这些提法是不够准确、值得商榷的。有必要对主体、客体问题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论教学认识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学认识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有条件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认识活动,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这是近年教育界关于学生在教学认识中的地位的普遍看法。问题是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不是绝对的、无条件呢?理论界似乎认为,“学生”的身份本身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存在学生主体地位确立与否的问题,只存在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的问题。照此看法,所有学生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教学认识的当然主体。但是,哲学认识论告诉我们,主体有“可能的主体”和“现实的主体”之分。“可能的主体”是指具备了一定的(即与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