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静 《高教论坛》2002,(5):127-129
本文阐述了英国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特点: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早期接触临床,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强调全科医学教育。  相似文献   

2.
早期接触临床是一种崭新的医学教育模式,在口腔预防医学的实践教学中,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尽快应用于临床实践,是当前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该文探讨了在口腔预防医学中采用早期接触临床的意义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存在专业理论与临床相分隔的的弊端,研究新形势下麻醉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麻醉学专业"早期接触临床"(早临床)的改革模式,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了解临床实践对理论学习的要求,灵活的学习麻醉学理论,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1950年代以前,医学生临床技能的训练主要在医院的病房中进行,此后,某些医学院校就临床技能训练扩展到能提供连贯、综合卫生服务的诊所和流动场所等进行作了部分尝试,到1980年代,许多学校开始进行认真的改革试验。随着医学教育的重点向培养更多的初级卫生保健医生方面转变,传统的医学教育培养方式也应当进行改革。虽然以社区为基础的训练起初主要针对三年级医学生,但是,目前许多医学院校也向头两年的医学生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训练。许多学校采用以临床医生为导师的辅导计划的形式,让学生到导师的工作场所去接受早期接触临床的训练。Blmentha…  相似文献   

5.
构建了创新型留学生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突出留学生能力培养,体现四个坚持:坚持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教学大纲紧密围绕国外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坚持早期接触临床,注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强化汉语和医学汉语教学;坚持人文、医德教育贯穿留学生培养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重庆医科大学2021级临床药学本科专业共7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药学本科专业“早期接触临床”课程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临床药学本科专业“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可显著提高学生对临床药师职业的认知度、临床药学本科专业“早期接触临床”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得到多数学生认可、临床药学本科专业“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对学生学习和专业思想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哈佛大学医学院十年改革“新途径” ,提出口号 :让学生入医学院校的第一学期、第一周、第一天就接触病人 ,树立终生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打破三段式 ,早期接触临床 ,开设临床医学导论课 ,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医学教育改革 ,在教育部实施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推动下 ,目前正在不断深入 ,取得很多突破性成果。其中开设的临床医学导论课 ,安排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 ,全面培养学生素质 ,是改革的突破口。随之而来 ,在教育部高教司领导下编写的《临床医学导论》教材 ,作为面向21世纪教材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8.
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报道说:日本半数以上的大学在医学教育开始时期就让学生接触临床,根据来自学生的意见、感想和书面调查,认为早期接触临床对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积极的作用。大阪大学医学部从1984年开始举办暑假自愿参加的医院见习,1990年起,提出了把早期接触临床作为必修课,到大学医院参加护理实践和参观的报告。 从自愿参加医院见习的报告看,早期接触临床,对促进医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好的影响。但是,把医院见习列为必修课后,流于表面的感想文章和理性文章很多,如有感于护理的重要性、残疾人生存的勇气、希望能反映在今后的学习态度上等等。因此,从1991年开始对原先的计划进行了调整。现将大阪大学医学部护理体验实习的目标、内容以及1991年体验实习的结果同1990年相比较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专业实施"三早"教育是当前完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途径,已经被国内外医学院校广泛认可。我们以独立学院的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通过实施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和早期接触社会的"三早"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旨在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早期接触临床已成为世界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从2007年开始探索并实施多种方式分段进行早期接触临床,制定了教学安排应遵循的原则;通过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在早期接触临床中存在的问题,以建立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沟通机制和完善管理体制为抓手,促使学校、医院有效联合,达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要求,完成学生临床学习与顶岗实习的有效对接,培养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1.
张丹 《教育教学论坛》2020,(11):321-322
临床思维贯穿于整个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其意义重大。而床边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是让医学生尽早接触临床,以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现如今,床边教学模式尚不成熟,我们需要改革创新,从而使床边教学真正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2.
沈兵  杜鹃 《考试周刊》2013,(83):167-168
七年制医学教育要培养知识广、基础厚、能力强、潜力大的医学人才,学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临床医疗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科研能力.本研究以七年制医学生为对象,通过系统的早期接触科研训练,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科研能力.经过三年的培养,所有学生都能进行不同程度的研究工作,个别学生非常优秀,可以独立完成研究项目,以参与者或重要完成人完成SCI论文的研究,获得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支持.只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培养方法,就完全可使七年制医学生达到或超过对其科研能力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简述了"早期接触临床"课程,然后分析了"早期接触临床"课程中超声医学教学的重要性,接着从教学形式与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六方面阐述了"早期接触临床"课程中超声医学教学实践,最后对"早期接触临床"课程中超声医学教学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4.
以专科为起点的本科成人医学教育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多数的具有专科医学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的专升本医学生有别于全日制本科临床医学生。生理学教学要注重实用性,搭建生理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共提高的教学方法,为提高我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质量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部实施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推动下,医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取得很多突破性成果,其中开设的临床医学导论课,安排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是改革的突破口。新编《临床医学导论》教材的出版,就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一、医学教育改革提出的问题 自1866年由美国医药传教会在广州开设博济医学校开始,至今百余年来,我国的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一直沿用国外的医学教育课程模式。虽然50年代学习过原苏联模式,但主要模式还是由美国Flexner总结欧洲和美国办学经验,于1910年提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探索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早期临床接触教学模式在儿科专业低年级本科生中应用的效果,为儿科临床教学改革提供参考。选30名开展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早期临床接触教学活动的2020级儿科八年制学生作为实验组,32名未接受相关教育的2020级儿科五年制学生作为对照组,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SPSS 24.0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儿科学本科生认为需要在基础知识、临床技能和沟通、医患心理等方面获得相关培训;实验组学生在操作技能(p=0.019)、临床思维(p=0.02)方面有显著提升;两组学生对参加早期临床接触教学活动意愿强烈,积极性较高。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早期临床接触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低年级儿科本科学生在技能操作、临床思维、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满足学生对医疗岗位知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基于临床医学专业“早期接触临床”培养理念,采用院前急救培训、临床模拟实训、寒暑假临床预见习等复合式教育教学手段,以调查问卷及主干课程平均成绩为评价指标,研究探索一种新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医学专科生进入临床时普遍存在的临床思维问题,通过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应用PBL启发式教学、构建规范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组织病例讨论和教学查房、早期接触临床及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帮助他们掌握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为今后成为以临床问题为主导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开展"早期接触社会,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教育可提升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该教育模式已被国内外医学院校广泛认可。面对逐年增长的留华医学生人数和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对医学专业留学生开展"三早教育"具有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5,(A0):164-165
人民医学教育的发源地为中央苏区。上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医学教育与根据地内其他各类教育事业一样,得到了蓬勃的发展。1931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的创办,标志着人民医学教育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本文结合欧洲医学教育历史,探析特殊历史时期中央苏区医学教育特点:旗帜鲜明,以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移风易俗,专业化与大众化相结合;切合实际,学制短,内容少而精;注重实践,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