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既不可或缺又无以替代。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决条件。水利部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不断提升我国生态文明水平,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以黄河流域下游为例,在构建黄河水资源高效管理体系、水工程坚实保障体系、水生态统筹开发体系、水管理法制透明体系、水文化教化育人体系等方面开展探索研究,以期更好推进黄河流域下游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郭锦木  陈冠军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291+54-291,54
水资源作为自然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的基本支撑条件。突出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县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水问题的危害并未根本缓解。人们对新的治水思路强调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轻人对水的侵害,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管理对策方面探索解决水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带给人类的危害日显严重,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全面分析了当前的水资源形势以及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进而分析了水资源管理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强化水资源管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要建立节水型社会。这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原创性很强的浩大工程,它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生活、生态节水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群众思想观念、价值尺度、行为方式转变的各个层面。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场社会革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创新和建设节水的制度、节水的经济、节水的科学技术和节水的文化。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这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措施。同时,发展节水农业是保障我国人口高峰期食物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及整个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的特殊地理位置,加强水资源生态保护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家、省政府已经高度重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武夷山市水行政管理部门面对新形势,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从源头上把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关.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保障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严格控制审批小水电项目,强化饮用水保护监督管理,保障饮用水质安全.切实加强地下水保护,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加大河道采砂管理力度.水法期体系已初步形成.但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在此就武夷山当前水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湿地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其保护和恢复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存福祉。文章系统总结了我国湿地资源现状、湿地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以期支撑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决策。遥感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湿地面积约为41.2×104 km2,位居亚洲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湿地面积整体呈恢复态势,保障水安全的作用更加明显,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湿地碳汇功能潜力巨大,湿地合理利用模式不断创新,保护体系日趋完善,恢复技术体系基本形成。为推进新时期湿地保护工作发展,建议实施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湿地保护战略行动,完善湿地科学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创新完善湿地保护修复技术和工程措施,加强建设湿地研究人才高地和湿地管理咨询智库。  相似文献   

7.
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对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进行分析探讨,以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管理对于一个区域乃至国家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维持与改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新形势下,中国水问题具有系统性、结构性与流域性特征;人民涉水需求类型更趋多元、需求层级逐渐提升,而现有水资源管理模式效能不足,治水矛盾开始转型。文章在分析中国水资源管理存在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其他生态要素保护不平衡、水资源领域生态文明政策体系不完善、流域水资源协同治理较弱、涉水生态环境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等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应推行水资源融合管理,进而提出了水资源融合管理框架,并分析了水资源融合管理具有的多问题、多需求、多功能、多资源、多空间、多主体、多手段、多制度融合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涉水保护与发展、政策体系、流域/跨区域管理、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水资源融合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水足迹的中国水生态功能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盖力强  谢高地  陈龙  裴厦  范娜 《资源科学》2012,34(9):1622-1628
水资源问题将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问题,水资源危机将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面II占的“瓶颈”问题。随着30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洪涝灾害等水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水资源管理上必须要有新的转变和大的突破。本研究在分析了中国水资源现状特点的基础上,引入水足迹等人类影响指标,结合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面状与线状结合,综合运用地理要素,初步对全国水流域进行水生态功能分区。试图为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维护国家水资源安全,揭示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与演变趋势,制定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策略,支撑国家水环境管理理念的转变提供相关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从我国南、北对比着手研究了我国北方水资源利用的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相应对策,认为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等环节是减少我国北方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1.
余闪闪 《科技风》2013,(16):197
水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支撑着所有的生命,它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是当今水问题研究的热点。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特别是占国土三分之一的西北干旱地区,水问题更为突出,博斯腾湖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在水资源十分珍贵的新疆南部地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对于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博斯腾湖宝贵的水资源方面,却有不同的认识和观点。突出反映在如何处理好博斯腾湖本地区的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如何处理好博斯腾湖上下游灌区用水矛盾以及博斯腾湖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用水与塔里木生态输水之间的矛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黄河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黄河水资源危机潜伏。要彻底解决黄河水资源危机,就必须完善法制建设,依法治水,理顺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就必须厉行节约,加强水资源需求管理;还必须合理调配水量,增补黄河的水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物多样性资源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云南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实现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云南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从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视角出发,探讨提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技支撑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水库管理工作是对水库的利用与管理,是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是指发挥它的功能和效益,管理是为了确保水库的安全及延长其寿命。加强水库科学管理,是面对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和短缺,做好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科学高效的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水将成为一种决定国家富裕程度的珍贵商品。水价管理孕育着全球最大的商机之一,通过水价这个杠杆不仅能撬开水产业的商机,而且能激活水市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福后代子孙。  相似文献   

16.
李晏春 《科技风》2013,(12):211
文章在分析涿鹿县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即充分运用技术、经济、工程、行政等综合措施,进行水资源保护和修复工作,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水和谐,使全县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水资源面临着可持续利用的严峻挑战。分析了我国城市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城市今后应从开源、节流、治污、结构调整和完善管理等方面着手,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保障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强水库科学管理,发挥水库的功能和效益,确保水库的安全及延长其寿命,是当前水利工作者,尤其是水库管理者及各级领导应非常重视的问题,做好水库管理是做好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科学高效的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于浩  郭祥琨 《科技风》2013,(23):126-126
我国水资源非常短缺,特别是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非常尖锐,干旱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节水能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各项目区工程建设内容及进度、项目区地下水位、灌溉用水量、监督建设资金安全使用,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致富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绿洲化是干旱区绿洲时空演变的外在表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是制约绿洲农业与干旱区生态保护的关键。河西走廊既是我国东联西出的重要通道,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既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又是西北地区典型灌溉农业区。经过70多年的建设,河西走廊在社会进步、交通条件、生态建设和农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但水资源越来越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因子。文章在分析河西走廊绿洲生态建设和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以水量确定绿洲规模,并将20%—30%的水资源作为生态用水。建议在目前的水资源供给条件下,合理配置水土资源,提升绿洲质量、控制绿洲规模;适当建立低耗水的荒漠河岸植被带和环沙漠边缘的雨养防沙体系;加强荒漠植被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尽量减少对荒漠植被的干扰,以保护河西走廊生态屏障的安全稳定和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