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减轻地震灾害对社会大众的危害是地震工作的根本目标。预测地震,尤其是在地震即将发生时预测出地震是减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同时又是最困难的途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所王洪体研究员为首的研究小组多年来致力于精密主动地震监测,探索实现短临地震预测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姜莹 《科学中国人》2007,(10):79-79
胡国庆1936年生,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8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1978年进入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1985年被评为研究员,1992年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者,同年享受国务院特贴,并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1993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党员,当选湖北省第六届政协委员。曾任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约评委。长期从事电子仪器与精密仪器的研制,研制的仪器多次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奖项。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相似文献   

3.
当今地震成因理论认为:地震是地应力(应变)积累到一定程度造成断层滑动而发生的。1966年邢台地震后,在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倡导下,我国率先开展了以地震预报为目的的钻孔应力连续观测。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全国钻孔应力观测台站达到接近100个。但是,由于缺乏严谨的科学实验基础等原因,很快就陷入了危机。到80年代初,这个曾经一哄而上的观测手段又遭到了众人的群起而攻,从此一蹶不振。取而代之的是新一代钻孔应变观测手段,分辨率至少提高了两个量级,能观测到固体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发展缓慢,而地应力观测则被放弃。到90年代后期,用当…  相似文献   

4.
池顺良,男,我国资深地震监测预报领域观测技术专家,河南省鹤壁市科委副主任、市七届政协副主席、鹤壁市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主要从事钻孔应变仪器研制、地壳应变与应变固体潮观测、大地构造与地球动力学研究,是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客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地震学报》编委。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空间对地观测的地震监测技术、预测方法与应用示范”项目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社会公共安全领域能力建设战略布局,以及《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地震立体观测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项目主要目标立足于地震监测预测技术发展对空间技术的需求,开展空间对地观测中电磁(EM)、红外(IR)、干涉雷达(InSAR)等多种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以震例分析为基础,开展地震前兆信息识别与提取方法研究,分析地震电磁场、热场、形变场异常特征,初步探讨不同异常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洋 《今日科苑》2008,(3):38-39
提起"地震"这两个字不禁使人想起31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世事变迁,时间冲淡了忧伤,但对于地震的思考,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我国大陆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隅,东邻太平洋板块,南有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陆陆碰撞和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地壳发生了强烈的变形。菲律宾海板块与我国大陆的碰撞俯冲作用则导致了我国台湾地区地壳隆升。强烈地震频繁发生。这种基本的地质构造背景决定了我国必然长期面对大范围地震频繁活动和破坏性地震频发的局面。我们无法改变我国的地理状态,但是却可以竭尽全力使灾难带来的伤害减小。我们的专家学者秉持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信念,几十年如一日,探索地震的成因、钻研灾害性地震的预测方法,一直在寻求一条将地震灾害降低到最小的道路。中国地震局岩石圈台阵地震学实验室主任刘启元研究员,把青春和热情镌刻在这条道路上,千帆舞尽,回首处,只见坚实的脚印与无悔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1966年,周恩来总理站在邢台的地震废墟上.发出要搞地震预报的指示。 科技工作者开赴地震预报的疆场.捕捉大地的脉动.数十年如一日,地震预报的中国长征从此开始。  相似文献   

8.
潘静 《科学中国人》2007,(6):120-121
许泽永,1943年出生于安徽省休宁县。中共党员。1968年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研究生毕业。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植保微生物研究室主任、农业部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农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94-2001)、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以及2010年4月的青海省玉树地震令全中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灾难过后,笔者细想深思,如果预先有该地区连续的空间监测的热和电磁效应的图像,可能会有预报。因此,发展我国的地震电磁卫星对地观测技术,将空间手段与地基监测相结合,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立体地震电磁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持续发展,水电能源事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水资源也日益短缺,大力修建水利工程成为兴国之策,水库建设中所面临的水库诱发地震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所亟待解决的重大减灾问题之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马文涛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水库诱发地震研究,开展小台距近场地震观测,从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震源运动学、动力学以及地层几何学等方面,探索水库诱发地震奥秘及评价方法,反演活动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怔,  相似文献   

11.
何昌荣研究员,1989年获东京大学岩石力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构造物理实验室主任(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部分)。主要从事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地震动力学等领域的工作以及相关的设备研制工作,研究工作具体涉及岩石(断层)摩擦本行构关系和流变两个领域,并有多篇代表性学术论文发表于GRL、  相似文献   

12.
起步:铬盐清洁生产技术研发与应用铬为国家重要战略金属资源,铬盐是重要基础化学品,与国民经济15%的商品品种有关。我国是铬盐生产大国,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但我国现行铬盐生产技术落后,铬渣污染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亟待研发源头减污的清洁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3.
“十五”、“十一五”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王晓良研究员作为负责人主持973课题和药效学平台等多项重大课题,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进行了系统研究,率领他的研究团队获得多项成果,2005年研究团队人选“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4.
刘德英 《科学中国人》2009,(10):96-96,I0001-I0008,97
写在前面 初到西北,我膜拜的是这一片堆积历史文明的皇天后土,感叹于这神奇上地上文化积淀之厚重;而今,我膜拜的还有这里的一群人,感叹于他们追求科学的献身精神。这批生活在祖国西北地区的创业者,将自己的人生默默植根任这块经济并不发达的上地上,  相似文献   

15.
鲁长国 《科学中国人》2009,(12):122-123
遥感技术,自上世纪60年代初兴起,至70年代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入航天遥感时代。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相似文献   

16.
徐秋红 《科学中国人》2009,(8):126-128,F0003
军事航空医学研究的重点是解决航空武器装备发展中出现的医学问题,以保证飞行员健康、安全、高效、舒适地完成任务。随着军事航空技术的发展.飞机飞行作战性能的提高.特别是高性能歼击机的广泛使用,军事航空医学主要侧重于研究威胁飞行安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廖朝林,男,苗族,1953年3月出生,湖北咸丰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研究员。现任湖北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所长、党总支书记,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中药材研究分中心主任。近5年来,廖朝林主持并组织实施的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11项,省级重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地震活动极其频繁。地震作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国家安全的影响是巨大的。1966年,周总理站在邢台地震废墟上,发出要搞地震预报的指示。自此,一批批像庄灿涛一样的科技工作者投身地震预报研发,数十年如一日,为了国人的幸福和安康努力着、奉献着。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地震灾害极为严重,在2006年至2010年的5年内,地震共造成72019人死亡,18193人失踪,38912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8886.2亿元。据科学研究,我国地震活动仍将呈现活跃态势,地震安全已经成为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地震安全社区是指在建筑抗震设防、地震应急避险、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等方面,采用先进的地震安全理念和经济合理的工程技术建设的居民社区,其抗震能力显著高于普通社区。  相似文献   

20.
近5年来。廖朝林主持并组织实施的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11项。省级重大科研课题10项,州市级科研课题8项。此外,他还参与了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课题6项,州市级课题5项;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7项;鉴定成果12项;制定省级地方标准7个;选育地道药材新品种3个:获得专利4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24篇。特别是他在总结多年专业研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