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4月,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档案馆工作通则》明确指出:“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化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1996年7月修改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八条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化事业机构。”从以上的法律、法规中可以看出,档案馆是法定的科学化事业机构,是面向社会为各项工作服务的公益性化事业单位,因此,档案馆具有化功能,随着社会休闲时间的增多,把档案馆建成人们鉴赏化的休闲场所,是新世纪进一步开发档案馆功能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村转居”是反映当前我国城镇化过程的一面镜子,大量的乡村撤村并居,农民在户籍身份上一夜之间转成市民,无论在地理空间还是在主体身份上,“村转居”居民都处于过渡和转型中,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城市化在社会空间上表现为城市对传统农村社区的接替,在社会主体层面上直接表现为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的嬗变和转型。”①可以说,转型性是“村转居”最主要的特征。通过研究中青在线2013年1月1日到5月31日有关“村转居”的新闻,笔者对“村转居”转型性特征的表现进行探讨,并对媒体在“村转居”居民群体身份建构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6月15日上午8时30分,广州市天河区龙口中路广东省档案馆新馆门前广场上,彩旗招展,升在空中的大气球挂着大幅标语,“热烈庆祝广东省档案馆新馆开馆”、“热烈欢迎各级领导、档案同仁莅临指导”。醒狮队锣鼓齐鸣,舞狮高手欢快地跳跃着,把喜庆气氛送给过往行人和市民。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城市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城市建设的“第四次浪潮”,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依托智慧城市的建设,建设智慧档案馆,让每个利用档案的市民享受到最好的服务,是每个档案馆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城建档案馆根据国家档案局的要求,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建设数字城建档案馆为目标,加快城建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为城建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当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层次(或日实现小康)后,这座城市的竞争力就必须是综合性的,而文化的竞争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的表现形式上,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文化馆、艺术馆、纪念馆、美术馆等早已为广大市民喜闻乐见,并且比档案馆更为人们所接近。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公共化事业的建设寄予越来越大的期望,国家从体制上赋予档案馆公共化事业性质,在资源上将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加以整合。把档案馆的建设纳入社会大化的框架之内,以满足社会和公众对化生活不断攀升的需求,这是社会进步、明提升的体现。也是档案馆与时俱进、向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档案馆迈进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档案馆可以在门户网上有自己的网站,这样就为市民查询提供了方便。“Red.es”是由西班牙地方政府联合发起的门户网站,在这个门户上我们建立起了地方档案馆的网站。作为一个档案馆与技术、财政部门共同合作的公共平台,地方档案馆网站初步预计可以容纳300万页图片及200万个文件,将于2007年底前投入使用。网站建成后.将允许市民对所有市政府机构的全宗进行查询,也大大方便了地区内利用者在网上利用地方政府的历史资料。对于除利用者之外的另一个受益者而言.档案馆网站同时也为档案馆馆藏信息的上网创造了条件,弥补了档案著录系统在计算机应用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城市电视台在数量上有了一个飞跃,成为中央台、省台和城市台三级电视播出机构“四极化”收视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城市不但决定了城市电视台的传播空间,还是其重要的文化符号,规定并赋予了城市电视台的文化身份.文化建构者是城市电视台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其文化身份角色的又一次形塑,而多种身份角色共存的城市电视台反映了其身上不同文化权力的斗争关系,城市电视台通过文化政治帮助实现城市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9.
《云南档案》2004,(6):36-36
南京市档案馆网讯:《金陵晚报》报道:电台歌曲能点播,电视MTV能点播,可你听说过红头文件也能“点播”的吗?日前,为了提高档案利用率,方便市民办事,南京档案馆开通了“网上索档”,市民坐在家中,也可以遥控“点播”档案。  相似文献   

10.
日前,青岛市档案馆在全市社科普及周活动举办期间,继续面向社会推出“城市?记忆?文明——青岛历史文化讲坛”系列讲座,向市民宣传普及青岛历史文化,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青岛市档案馆继去年首次推出“城市?记忆?文明——青岛历史文化讲坛”之后,为进一步扩大这一品牌的社会影响,今年在选题和宣传推介方面加大了力度。  相似文献   

11.
《海南档案》2007,(3):11-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档案馆更加亲民为民。4月28日,以“档案,让社会更和谐”为主题的上海市首个档案馆日活动在该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办.吸引了1300多名青少年学生、中老年市民和国内外游客走进档案馆.查阅政府公开信息和开放档案.咨询有关档案利用问题,参观多个档案展览.聆听东方讲坛“和谐社会与社会公德”专题讲座,自助点播老电影.作客“城市记忆”咖啡沙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宁波市委书记黄兴国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根系,城市的灵魂,是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条件。”“建设文化大市的主体是广大市民。”这给我们广大群文工作者以莫大的鼓舞、激励和鞭策。  相似文献   

13.
据哈尔滨市档案局管理处负责人陈博学介绍,个人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可寄存到档案馆,然而这项服务受到冷落,由于保管不当等原因,一些珍贵史料失去了利用价值。曾有一位市民拿着几份资料找到哈尔滨市档案馆鉴定,仅凭资料名就可以初步判定这份史料很有价值,但由于保管不当,“糟”得直掉渣儿,失去价值。  相似文献   

14.
5月25日,潍坊市档案馆首次举办"追寻城市记忆,体验档案文化"为主题的档案馆开放日活动,300名市民前来参观。在这里,市民可以观看1935年拍摄的反映潍县风貌的纪录片《潍县大观》,它再现了上世纪30年代潍县的工业、  相似文献   

15.
从档案文化休闲功能看我国档案鉴定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宇 《北京档案》2004,(6):24-25
2000年,西班牙塞维利亚的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提出了档案馆的化休闲功能的观点。的确,档案馆作为化事业机构在“封闭”了数千年之后,也到了展现其“庐山真面目”的时候了。化休闲功能的发挥,使其不仅为政府机构、历史研究服务,同时也面向社会、面向公众,使纳税人建立的档案馆服务于人民,毕竟  相似文献   

16.
如何突出档案馆的文化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曾做过一个这样的小调查,在城市闹市区街头,就市档案馆在何处这个问题,连续询问了20多位路人,被问均露出一脸茫然,有的甚至没有听说过档案馆。联想到近年来各级综合档案馆令人汗颜的档案利用率,作为从事档案工作十几年并对这一行有着深厚感情的我,面对公众对档案馆乃至档案丁作如此低的认知度,心中不免有些伤感。档案馆作为化事业单位的定位已得到档案界人士的认同,档案馆理应是积淀和传播人类优秀化的场所,  相似文献   

17.
王宇 《中国档案》2015,(9):32-33
5月26日,70多位南京市民受邀前往南京市档案馆,参与“看民国户籍卡片,寻祖辈南京印迹”活动。在活动现场,档案馆工作人员向市民展示了“民国时期南京户籍卡”档案原件,赠送了户籍档案的彩色复印件,并邀请市民讲述户籍档案背后的故事。这一活动由南京市档案馆与南京新闻广播电台联合举办,既是档案馆加大开放力度、强化与社会公众良性互动的重要举措,也是档案馆在深入开展公益性服务、借助媒体平台提升社会关注度上所做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阅读习惯是反映市民生活形态的重要内容之一。个人阅读影响个人性格,全体市民的阅读影响整个城市的性格。对宁波市民在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宁波市第二图书馆)2005年全年的图书借阅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可量化的数据来了解市民的阅读情况,目的是从一个侧面揭示城市文化的内涵特征,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苏洁 《湖北档案》2005,(1):39-40
尽管档案馆的档案不可能全部向公众开放,然而就整体而言,档案馆仍是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化事业机构。档案馆的改建和重建,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利用需求的,都是为了履行档案馆提供利用服务的功能的,新型的档案馆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位于老百姓不会涉足的“深宫大院”,而应在其设计时就遵循开放性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到档案馆保管和利用的双重职能。  相似文献   

20.
化,是人类生命的光彩,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地域的名片。上海的城市精神在化血脉的延伸中孕育,回顾历史,化血脉养育了上海先民的人精神。这是城市明之源,人精神之根。而民族精神,则是一个民族先进化的精华。上海人对化的青睐,可以追朔到往昔久远的年代。六千年前上海先民就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崧泽化”,伴随着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上海人孜孜不倦的化追求,上海人结合生动的实践,逐渐形成、丰富和发展了海派化和上海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