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宫宝 《收藏》2006,(3):34-38
清朝从1644年建立,至1911年灭亡的200多年中,宫廷画师们创作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艺术精湛的作品。这些佳作是我们民族艺术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某些人为谋取私利而伪造假画,损害了民族艺术的尊严,故而有澄清的必要。为此,本文就宫廷画辨伪问题,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陆俊德 《收藏》2006,(1):138-139
集邮界里的“古封”不古,仅百岁而已。只是相当于近现代封,略显老相而已。  相似文献   

3.
杨成学  高润民 《收藏》2006,(9):50-55
彩陶收藏的现状 中国彩陶发现较晚,至今仅有85年,而彩陶的诞生到今天却已有8000年的历史。彩陶记载着人类文明初始期的经济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彩陶文化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从距今8000年到距今 3000年左右。绵延了5000多年,跨越老官台、爷韶、马家窑、大汝口、  相似文献   

4.
西周玉人     
戴应新 《收藏》2006,(2):138-139
天水市某属县藏友麻君的这对男女玉人为青玉圆雕像。男玉人跽坐,头大,前视,宽额团脸,长眉大眼,高鼻梁,小嘴巴,嘴角微微上翘,面含笑意。头束高呈横梁状,正中穿孔,可穿系佩带;身着圆口交领外衣,领有宽边,袖长及腕,袖管较窄且卷边;腰束带,前有蔽膝,上饰大块网格纹。  相似文献   

5.
韦力 《收藏》2006,(1):90-93
一 上世纪80年代,国家组织编写《中国古籍善本目录》, 为了统一各馆的著录标准,制定了以“三性九条”为基本大纲的善本著录范围,其中一性即“历史文物性”。  相似文献   

6.
孙一民 《收藏》2006,(10):109-109
银元收藏与其他钱币收藏一样,讲究“真、精、稀”。“真”即真品;“精”指制作精美,图案,文字等蕴涵历史信息丰富,“稀”就是存世量稀少。不过银元中的珍品如“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三反版”“寿字双龙一两”,以及那些存世有数并未流通的“样币”等,一般收藏者难有机缘,应抱以平和心态,力所能及地在“专一”或专题收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汤勇 《收藏》2006,(2):81-81
乌铜走银器技术是近代云南独有的金属工艺,是在古代“金银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种技术,应用该技术制造的乌铜走银器,器形古雅、美观,是铜器中的精品,深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8.
武原 《收藏》2001,(8):36-36
唐代,在书法艺术大繁荣的社会环境中,书法收藏事业也很兴盛。不论是国家收藏还是民问收藏,都把重点放在历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上,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作更是重中之重。为了弄清楚得到的书迹是否确实出自某位书法家之手,收藏者一般都比较注意对其真伪进行鉴别。如太宗李世民特别崇尚王羲之书法,在全国悬赏搜求王书。受权力的强制和厚利的诱惑,各地所献甚多。那么,  相似文献   

9.
张懋锫 《收藏》2011,(7):90-93
自从有了收藏这个行业,作伪也就随之而生,特别是在收藏热的当下,伪品泛滥于市。作为收藏的重要门类—青铜器,无可厚非成为作伪的首选对象。面对高科技介入,作伪技术如虎添翼,顿时难倒了许多"专家",迷惑了一大批收藏爱好者。  相似文献   

10.
王巍立 《收藏》2001,(9):19-20
一代代的先人遗留给我们无数的遗产,这些都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见证物,凝聚着文明的历史脚印,被视为珍宝。古物珍宝又是一种财富,也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升值,在商品社会里,更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价值连城,故而成为公私收藏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熊建平 《收藏》2012,(3):63
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墓地是一处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人员发掘了墓地中的5座墓葬。其中的2号墓出土了一件俏色玉鱼鹰,是西周时的艺术精品。此玉鱼鹰编号M2-1 7,通长5.2厘米,宽3.6厘米,厚0.6厘米。首部有钻孔,为两面钻。鱼鹰呈青黄色,正面微鼓,背面少凹。两面用粗、细阴线相结合的雕刻  相似文献   

12.
西周王陵在何处?这是人们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也是一个长期困扰人们的问题。自汉代以来,不少学者都在孜孜探求,但至今仍是个谜。西周王陵之所以至今未能找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商周时期的陵墓不封不树,陵墓没有封土堆,也没有种植树木,即墓而不坟,地面上没有任何标志。再者毕竟年代太过久远,距今已有3000多年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从社会科学文化视角,论述了武术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存在方式及演变过程,探讨了武术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以为武术学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汪玉堂 《收藏》2008,(8):114-119
扶风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早在3000年前,周人的先祖占公宜父率领部族越沮、漆水而至此定居。《诗经》赞美令扶风北部地区“周原既朊,堇荼如饴”,周人在此地定居垦殖,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经营,为其生存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更为以后力量不断壮大,进而灭殷建立西周王朝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润乾 《收藏》2006,(9):70-77
杨家村,陕西关中西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北依黄土高原南缘(当地人叫北坡)。南邻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杨、王、李三大姓世世代代在这里居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农村,建国50多年来的五大考古发现使外界对它刮目相看,“杨家村”这个名字也因此而蜚声海内外。有专家甚至指出,杨家村遗址就是西周历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刘云辉 《收藏》2010,(5):80-88
合雕象生玉器,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动物包括人物形象琢为一体的玉雕,产生于史前社会时期。 迄今所见,最典型的是距今5000多年前的安徽含山凌家滩出土的鹰猪合雕玉器。鹰呈展翅飞翔状,两翅端雕成猪头形t鹰腹部钻Ⅲ两个人小不矧的圆圈纹,之间阴刻八角形图案;鹰的垲郜呈扇形。  相似文献   

17.
徐君跃 《收藏》2012,(5):92-95
午后暖阳中,欲抚琴一曲,打开尘封已久的琴盒,一张旧琴静静地躺在里面。此琴名为"和润"(图1),出自宋代范仲淹《与唐处土书》中语:"(琴)清厉而静,和润而远。"制作年代为南宋,款式为仲尼式,造型古朴典雅,秀美精致。琴面梧桐木,琴底梓木,满身呈牛毛断纹,声音和谐圆润,松透纯粹,韵味绵长,音质绝佳。  相似文献   

18.
柏贵宝 《收藏》2007,(9):135-135
雨花石的审美价值是通过人们对雨花石的鉴赏而实现的。虽说雨花石鉴赏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对雨花石的审美价值作出相对合理的评估,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9.
常起 《收藏》2006,(2):138-138
藏友求鉴一尊石菩萨像,菩萨头留高发髻,宝缯从头侧下垂至肩,脸面丰满,弯眉,眼长向上挑,真鼻,小嘴,颈刻三道蚕纹。肩搭帔帛,颈带项圈及璎珞,下着长裙。单跏趺坐,跣足,坐于高莲花座上,左手置左腿上,右手半举,拇指与食指相合,其余伸展,掌朝外,给人一种不自然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