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给新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考验。新时期党的各项中心工作的报道要讲究宣传艺术,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笔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发现,只有坚持贴近实际,勇于创新,从社会、从群众的视角来观察、分析问题,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中心工作,才能使新闻报道更加具体扎实,既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达到良好的引导效果。  相似文献   

2.
陈刚 《新闻世界》2010,(8):30-31
经济报道是目前城市电视台在新闻宣传和报道方面的重要内容,但现在许多城市电视台在经济报道方面存在着"软肋",制约着经济报道在舆论引导和服务经济生活方面作用的发挥。要使经济报道出彩出新,就得让经济报道"目中有人",不要"目空一切",就应该给经济报道增加一点"人文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3.
邓明 《记者摇篮》2004,(9):46-47
搞好经济报道必须从政治高度去把握,因为经济政治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表现。凡属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的经济问题,无不具有政治意义,无不与党和国家的利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社会的稳定有关;同样,经济的发展,需要政治的保证。经济和政治的保证。经济和政治的这种互相依赖、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经济报道不能不讲政治。  相似文献   

4.
周楠 《新闻知识》2004,(6):34-36
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弘扬主旋律历来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正面报道也一直受到新闻媒体的广泛重视。所渭正面报道,主要指科学把握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着力反映社会发展中光明的、积极的、健康的内容的报道。其目的是振奋民族精神,鼓舞人们奋发向上,促进政治稳定、经济  相似文献   

5.
经济,就是经世济用,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而经济新闻就是报道人们经济活动的新闻,因此经济新闻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变化,是对环境变化反应最敏感的一种新闻类别。我们国家二十多年来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新闻报道也随之发展和火爆起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犹其是近几年,成为了新闻报道的主体。综观二十多年的经济新闻的报道内容,我们可以很清晰看到其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轨迹;也可以从中看出其问题所在,从而汲取经验教训;还可以由此来发现规律,预测将来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6.
周小勤 《新闻窗》2005,(1):51-51,55
简单地说,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人作为考察一切事物的中心的价值取向,而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在逻辑上的必然要求,人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新闻报道作为直接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手段,尤其需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守人道主义立场,倡导人伦、理解人情、尊重人性,体现出媒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在发达国家,金融、财税、贸易是经济新闻的三大支柱,金融报道的主流地位早已确立。在我国现阶段,金融报道在传媒业中的地位呈不断上升趋势。然而就一般的地市级媒体而言,自采自编的金融报道还是弱项。存在的问题不外乎以下几种:一般化报道多,热点新闻少;从工作角度报道多,从读者角度考  相似文献   

8.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主调、为主潮早已成为全社会共识。电视经济报道始终在跟随着这中心、这主调、这主潮。从央视到各地方台都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或“兵团式报道”或“尖刀班行动”。都将自己辐射区内的经济现象、经济态势、经济规律最大程度地展示出来。大量新作不断涌现,可喜可贺。但平庸之作也是随处可见,甚至形成了  相似文献   

9.
经济建设是我们党和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我们新闻工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报道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历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因此,在当前搞好经济报道就显得十分重要。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没有人的努力,经济建设就无从谈起,无法落实,任何规划和计划都将成为一纸空文。因此,在反映经济建设的报道中,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着力于写好人。只有写好人,我们的经济报道才能起到动员群众、宣传群众,使群众团结一心地从事经济建设的作用,从而使经济报道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充满吸引力和感召力。一在我们当前的经…  相似文献   

10.
在党报中比较集中地反映群众的建议、意见、呼声和愿望的版面,要数读者来信版。读者来信版是党报联系群众的一座重要桥梁,是报纸贴近读者、服务群众的一条通道。由于这个定位,版面的内容也以登载读者反映的问题为主。如何把握好读者来信版的报道基调,积极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帮忙而不添乱,补台而非  相似文献   

11.
工作中不少新闻记都有这样一种经历:辛辛苦苦采访后写出来的东西,送到编辑部有时却发不出来。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往往不是稿件质量问题,相当一部分是编辑部出于当时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考虑,认为事情不宜公开报道.要作暂缓发表或改发内参报道。所以,许多有经验的记在采访中遇有重大事件或重大问题都不是急于写成公开报道,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经济报道的视角展现陈嘉伟如何使新时期经济报道能象其它社会性问题报道那样活灵活现,亲切感人.这就面临一个视角转换及其展现问题。为此,应该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第一、以人为报道主体。经济报道必须以人为主体,将人作中心,围绕人的生活、人的行为、人的...  相似文献   

13.
搞好经济报道,是党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大局服务的要求。因此。它与时政新闻等并称为“硬新闻”,是媒体报道的重头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各种经济现象日趋活跃,公众对经济报道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可是,传统经济报道中“概念+数字”的乏味形式又使读望而却步,读经常反映的是:经济新闻不如社会新闻鲜活、吸引人。怎样才能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激发读的阅读兴趣呢?笔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发现经济类报道可适当借鉴社会新闻、娱新闻等“软新闻”的报道方式,对其进行“软化”,以赢得读。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关注,经济宣传的地位也越加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在新闻工作中不能简单化为“以经济报道为中心,”但无疑,它是当前新闻宣传中的重头戏。在每一部经济报道的电视作品中,记者都要面对着素材中无数个人点和出点。因此,找准出、入点是我们在宣传中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一、入点:要善于沉入宣传中去寻找视角在当前社会接轨、利益重构的关键阶段,电视经济宣传无疑应当聚焦“领导关注的中心工作”。但另一方面,“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也应是记者们“大写特写”的镜头,因此寻找一个好…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经济报道还没有破题”。这话虽然稍嫌偏颇,但是,也不无道理。 经济报道是一种比较难以驾御的题材,现今的经济报道大都是“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主要表现在经济报道与社会生活结合不紧,与读者生活贴得不紧.滞后于火热的经济现实。 我以为,要改变经济报道,目前就是要为经济报道引入人文关怀。 一、走出“纯经济新闻”的认识误区 经济新闻作为一个单独的类别,是在经济建设成为我国的中心任务之后。经济报道的狂飙突进时期也是在改革开放至今的二十年中。 二十年来,我们的经济报道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无论是…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1994,(1)
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要求经济宣传达到四个目的本刊讯据河北日报报道:在河北省新闻工作座谈会上,省委书记程维高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经济宣传的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强调当前新闻舆论要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程维高说,经济建设是我们全党的工作中心,宣传部门...  相似文献   

17.
黄步东 《视听界》2002,(5):18-20
人电视纪录片是纪录片的一种,就表现形式而言,它以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为中心线索,通过人物与所在环境(自然或社会)的一定(平淡,丰富,离奇或复杂)关系来展示人物形象;就内容而言它着重表现人类的生存方式,道德情感,生活态度等等。  相似文献   

18.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晚报经济报道的分量越来越重。那么,如何让晚报的经济报道更生动形象的走进广大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就显得尤为重要。 抓好贴近生活的软经济新闻,增强晚报经济报道可读性。 经济新闻首先是新闻,是对经济领域中出现的最新事态的报道。软经济新闻则是指那些带有社会新闻性的经济报道,也就是能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经济新闻。晚报经济新闻报道要为群众喜闻乐见,就不能照搬党报抓经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新闻,是涉及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包括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尤以社会道德伦理为基础反映社会风尚的新闻为主。它与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化新闻相比,具有社会性、广泛性、生动性、讲究趣味性,富有人情味等特点。社会新闻是不同形态的人性展示,社会新闻是不同的人生形态对生命的诠释;新闻视角,是指基于新闻学理论的关于如何发现、报道、突出、强化新闻促  相似文献   

20.
对社会新闻的“度的把握”,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责任问题。对于某些社会新闻,如何克服社会新闻低俗化,不仅需要在数量上控制而且还要在质量提高上下功夫。调整把握好社会新闻的报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