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业余研究者日益被专业研究者取代的高等教育研究领域,高等教育研究要坚守学术立场和履行学术责任,使高等教育成为真正的学科;需要通过影响教育政策的走向和提升政策合理性以及为高校自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等方式来提升其公共服务的影响力;需要通过实施适切性教育来为学生提供最有价值的知识,从而更好地表达高等教育研究的立场与责任。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等教育研究社会责任的五种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审视,由此所得出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通过对大学演进历史的考察,可以得出关于高等教育研究的五种社会责任定义,它们分别是社会免责观、社会使命观、内外部职能观和主体责任观及学科责任观,每一种定义都是时代需要的反映。在今天,学科责任观更能够代表专业研究者的立场,学科责任也是当今高等教育研究者应担负的最直接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叶飞 《教育导刊》2011,(7):15-17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语境下,学科教师的教育使命往往被片面地圈定在"教知识",培养"知识人"上。这种观念使得学科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会偏向于知识主义、专门主义、价值中立主义的立场,回避品德教育责任,忽略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使命。但是,作为健全人格的培育者,学科教师事实上肩负着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的双重使命。学科教师需要自觉地履行这双重的使命,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积极投入到德育工作当中,从"德育忽视"走向"德育自觉"。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学科标准下,我国高等教育学始终未能摆脱“学科与领域”之争的困扰。在一个以学科为基本的学术或知识组织、管理单位的制度环境下,高等教育学尴尬的学科地位极不利于其在学科竞争中的发展。因此,加强学科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责任是民办高等教育存在和发展的主导价值和重要使命,也是民办高等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内在需求。随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对社会公共生活影响的日益增强,其社会责任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民办高等教育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全面承担起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和谐文化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的使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文化建设为高等教育赋予了新的使命,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文化责任.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决定其在建设和谐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使命.高等教育所承担的文化责任需要高等教育自身的文化自觉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新使命: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新世纪,日益走向社会和时代中心的高等教育肩负着更为艰巨的使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两个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是高校教师如何恪守自己的角色使命,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问题。"教师"所担当的"社会角色",赋予了教师不容回避的、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的使命与责任内涵,而这种使命与责任正是教育改革的依据和发展的方向。冯友兰树人师、重教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于我们深入解读其教育哲学、现代教育精神与价值取向富有启发意义,而且有助于揭示其教育思想中培养人与师德关系的当代实践价值,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鲜明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需求与政府干预的外部作用力、学科自身逻辑发展的内部作用力以及学科中介组织有机构成这三种力量,共同作用着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的建构与发展;而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建构、问题关注和范式转换又以其各自不同的特性与功能,推动和实现着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的形成、发展和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构与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需求与政府干预的外部作用力、学科自身逻辑发展的内部作用力以及学科中介组织有机构成这三种力量,共同作用着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的建构与发展;而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建构、问题关注和范式转换又以其各自不同的特性与功能,推动和实现着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的形成、发展和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1.
康乐 《文教资料》2008,(3):171-172
大学的社会责任、大学的社会功能与使命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经久不衰的主题.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大学逐渐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大学的责任与价值再度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中国的大学应该肩负怎样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大学的社会责任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并提出对此问题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哈佛捐赠的数量"和"科南特的名言"为案例,初步分析了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的三个问题:科学精神缺失、研究规范忽视和研究态度粗疏.作者认为,科学精神和学术规范是学科发展的根基.如果高等教育学学术共同体不注重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学术规范建设,那么就不可能推动这一学科进一步走向成熟并赢得学术界应有的尊重,当然也不可能真正承担起为高等教育改革实践服务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背景和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独特的发展阶段和使命,民办高等教育应加快管理转型,从单向管理走向多元治理。贯彻治理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力度、加快发展转型,是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从管理走向治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质量的生命意识多出于高等教育自我保存的需要,那么,质量的使命意识则是对生命意识的超越,进而进入到自身生存之外的意义领域,即高等教育主动承担起对人、对社会、对世界的责任。革命意识是高等教育实现自我保存的生命意识和实现使命意识的重要手段,是其从生命价值向使命价值转变不可或缺的中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确立生命意识、使命意识和革命意识并处理好三者间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美国大学扩张的重要时期,美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美国大学的使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服务职能的地位日渐显耀。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愈加紧密,成为美国社会系统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机构。而联邦政府与大学之间连结的形成成为该时期大学发展的重要特征。大学使命的变化带来了大学教师职业环境与职业责任的变迁,在教学与科研之外,社会服务责任日渐增多,并且影响着两种传统职业责任的完成。然而,不论大学发展到何种程度,教学与科研都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是大学教师不能忽视的职业责任的重心。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在哲学思辨范式、科学实证范式、人文主义范式的转换中,经历了经验总结、学科发展、理念成熟、科学运行、人性回归等过程,但其都是在社会—人这个大的研究框架下展开的。以文化—人为架构的文化学范式赋予了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新的价值理念和研究使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文化学范式将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作为研究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观;基本前提假设是教育属于文化领域,高等教育管理是以文化为境域的管理活动;研究规范、方法和程序是确立文化—人的研究框架,运用文化哲学和文化学的观点与方法,将文化、教育、人联系起来,分析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文化与人的关系及高等教育与人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潘懋元教授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主要创始人,推动并见证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从“领域”走向“学科”的世纪转型。奥斯陆大学Arild Tjeldvoll教授从一位外国高教专家的视角,论述了潘懋元教授从一位教育研究爱好者成长为一位肩负社会责任的中国高等教育学家的历程,其最终成果《Pan Maoyuan:A Founding Father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和《潘懋元——一位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创始人》业已出版。《潘懋元传》既是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学发展及其活动家奋斗的波澜壮阔历程的思想精华,也是体验西方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独特研究范式的学术典范。  相似文献   

18.
与西方高等教育"问题研究"的取向不同,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带有明显的学科指向性,是高等教育学科视野下的"学科研究",即建立高等教育学科并将各种高等教育问题纳入高等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框架中进行学科化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地位尽管已经确立,也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研究的繁荣与发展,但其自身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还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需要在学科的知识体系、方法体系和学科建制等方面进行借鉴与创新,促进高等教育学科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高等教育扩张中的学科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高等教育在十年扩张中,基础性学科招生人数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应用性学科或者说偏应用性学科的学生比例上升较快;理工科学生比例逐渐下降,人文社科学生比例逐渐上升。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这一变化反映了产业结构的变化。要使浙江省由高等教育大省走向高等教育强省,今后的重点应是:优先发展与地方经济文化相结合的学科专业,形成省级品牌学科专业;加强地方高校建设,注重城市之间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形成高水平的学术团队。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营利性高等教育组织的迅速发展已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使命界定成为研究的首要对象.为学生服务、视学生为顾客、为学生提供以应用知识为导向的教学产品、很少涉及社会责任和真理探索的内容等是营利性高等教育组织在使命界定中体现出来的特点.其使命的界定是建立在其特定的哲学基础--人力资本理论之上的.结合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现实,我们可以从营利性高等教育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中获取相应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