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艺术辩证法系统剖析《红楼梦》是个全新的角度 ,本文是作者的文艺理论新著《红楼辩证析》的“前言”。它从文艺与生活、文艺创作与优秀思想文化传统的关系 ,概括地论述了《红楼梦》含有艺术辩证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任何叙事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叙事人。在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中,这个叙事人往往是一个全知全能的说书人。《红楼梦》保留了中国小说传统的说书人——叙事者这一特点,但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它“并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人物的狭隘的角度进行叙事”。《红楼梦》的叙述结构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作者直接出场,声明其创作情况和立意本旨,声明《石头记》故事是他的创造和编述。如第一回开头,“作者自云”一大段文字即是如此。作者的声明,表明了《石头记》完  相似文献   

3.
读王维的诗,就象是欣赏秾丽多姿、清秀淡雅的图画,使人赏心悦目。王维是用诗的形式来绘画的,他用多种对立的方式创造了优美的诗歌意境,诗情和哲理和谐地融汇在一起,充满着艺术的辩证法。下面,仅从五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试作分析。一、静与动、-"山静泉逾响,松高枝转硫" "山静泉逾响"(见《赠东岳焦炼师》,以下引诗均据《王右垂集笺注》)这句诗,不仅有静有动,动静结合,而且是以动写静的。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深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最为珍贵的瑰宝之一,其深刻的思想主题正是借助其完美的文学语言来表现的。《红楼梦》的语言具有修辞之美、纯真之美和个性之美,已达到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顶峰。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人句艺术及英译方法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雪芹给《红楼梦》人格命名的思路大致有三条:一、隐名于音、顾音思意;二、宰意于名,顾名思义;三、整齐排列,自成一套,掌握这三条对欣赏和比较《红楼梦》译本人名翻译有纲举目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的成功之处在于书中的很多人物都是“如实描写”的典型,其中以鸳鸯、晴雯、司棋等为代表的一群女奴形象尤为感人至深,令人读之难忘。可以说,她们的形象是对封建社会末期官僚地主家庭中被奴役、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奴反抗性格的典型概括。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里写笑的地方多得不可胜数,除一般地写到“笑说”、“陪笑道”之外,还勾画了各种人的各种笑貌。诸如:“含笑”、“陪笑”、“冷笑”、“嘻嘻笑”、“坎坎笑”、“哈哈笑”、“呵呵笑”、“失声笑”、“伸舌头笑”、扎手笑”、“拍手笑”、“抿着嘴笑”、“摇着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的《边城》,不仅语言清新脱俗、人物朴实形象,而且结构严谨、叙事流畅,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它所隐含的思 想锋芒,几十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9.
对于“文学是什么”一题历来众说纷纭: “文学是苦闷的象征”,“文学是白日梦”,“文学是逃避”,直至目前的文学是人类心灵自由的象征”……。这一切对文学的解释无不道出一个奥秘——文学正是在精神的世界里还给人类本该有的自由与完善;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人类可以美满地实现其追求自由的精神本质,可以尽情地实现现实世界对这精神本质的束缚和压抑而产生的苦闷。这片神奇的土地不只为创作主体作家所拥有,更为接受主体的读者而开辟。这不仅就创作主体而言,其所以把自己的文字公之于众,成为作品,而不放入抽屉作为供自己欣赏的日记,这是因为他在感情得到自由发泄的同时,还需要有世界上别的更多的心灵去理解,去共鸣,且是因为作品一旦进入接受过程,也便成了接受者“浇心中块垒”之“他人杯酒”。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实现作品的社会意义,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作品自身的美学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阅读活动就其结构来说,首先是  相似文献   

10.
哭与笑     
<正>倔强的孩子在外面打架,吃了亏,受了损,一定咬紧牙关忍下来,不会在别人面前流眼泪。但是当他回到家中,遇上自己的亲人时,想起在外面的委屈,一定会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倔强的成年人,也是一样,不论受了什么样的伤害,都会掩饰自己的感情,  相似文献   

11.
笑与哭     
人将离世时,流着眼泪问造物主:“当我降生时,你赐予我哭,当我回归时,你又赐予我哭,为什么?”造物主说:“难道你这一生中,从没有笑过?”“当然笑过:小时候为得到一块小小的糖果笑过;读了书为一个好分数笑过;长大了为爱人甜蜜的吻笑  相似文献   

12.
哭与笑     
小朋友们笑了,因为捉住了一只可爱的小鸟。  相似文献   

13.
笑与哭     
不记得曾在哪一本书上翻到这样一句话:“你笑,全世界都跟着你笑;你哭,全世界只有你一人哭。”Really?我笑,全世界都跟着我笑?不会的,绝对不会的。我总是笑,虽不美丽,但也是纯真的,到头来却落了个“傻笑”的头衔。真晦气!更何况我有一颗黑色的虫牙,一笑就完全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难看死了!  相似文献   

14.
哭与笑     
小孩哭着来找妈妈。"怎么了,孩子?""爸爸不小心,榔头砸着他自己的手指头了。""你哭什么?""因为刚才我笑了……"  相似文献   

15.
王朝录  王慧 《学语文》2010,(4):28-28
艺术辩证法在艺术创作中运用非常广泛。它能使艺术作品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艺术辨证法,就能使语文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充满诗情画意,使课堂教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的“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与喜笑相对立的哀哭在《红楼梦》中出现频繁,表现细腻。作成功地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多层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的哭态泪状。它的手法殊别,情采各异,效应强烈,成为艺术形象塑造的一种特殊的重要手段,为我们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笛福发展了“荒岛文学”的传统,创作了《鲁宾逊漂流记》。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和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对文章进行细致的描写,体现了资本主义价值观——经济个人主义。这部作品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  相似文献   

18.
《洛丽塔》是享誉世界的语言大师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名作,是他唯美主义思想的最好体现。它淡化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价值与道德标准,虚构了一个远离现实的悲情故事。本文基于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相关理论,从人物性格、叙述特点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来探讨《洛丽塔》的艺术特色,从而感受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19.
《林黛玉进贾府》写了几场哭,几场笑。外加一个引子。 林黛玉在进府路上的心理活动可看作引子部分。她因母亲去世“无人依傍教育”,而投靠她从未来过的舅舅家。她知道,到这里是做客,她可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被人家“耻笑了他去”。作者在这里给林黛玉定下了悲苦、谨慎矜持的性格基调,为她尔后的“哭”与“笑”作了必要的铺垫了。  相似文献   

20.
<正>本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4课《造房子》。它以"造房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建造纸房子,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发展,体验创造的艰辛与成功的快乐。片段一:造房子过程中,他们的分工合作有指挥的,粘贴的,卷报纸的,甚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