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典诗歌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深化,古典诗歌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比例逐渐增加。认真搞好古代诗歌的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古典语言的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2.
谢春兴 《广西教育》2012,(10):55-56
修辞手法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语言实践。而比喻手法应该是占代诗人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是我们后人最容易理解接受的,也是最能体现诗人创新构思的一种手法。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诗歌的生命,诗歌从本质上来说是抒情的。古代诗歌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是古人吟咏其情性自然而然的倾吐。教学中,应重视诗歌情感的深度剖析,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陶冶性灵。  相似文献   

4.
关于诗歌的教学目标,语文新课标有这样的规定:"诵读古代诗歌,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新课标还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善教善导,主动发展。"这些话告诉我们,教师除了要交给学生知识技能,还应该交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我们民族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学习它,既是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需要,又是自身的需要。教师应在兼顾初中语文教学的规定性,学生实际,以及诗歌自身特点的前提下,从内容与形象的角度,从关键词的角度,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进行诗歌的赏析教学,进而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赏析诗歌。  相似文献   

6.
诗歌之美,美在文字,美在形象,美在情感,但是一直以来古代诗歌教学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内容的理解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忽视了情感美的感悟。更有些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指导学生背诵知识性的条文。如作者名字、作品名称、内容大意、地位价值等.而对于作品本身极少品味.这样做不仅抹掉了课堂应有的神采。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西域与中原王朝“时绝时通”^[1](235)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状况是一个王朝强弱的坐标。西域诗歌是反映这种情况的晴雨表,随着国力的强弱,表现出明显的时代性特征。汉王朝是西域诗歌的曙光期,拉开了西域诗歌的序幕;三国两晋南北朝是西域诗歌的空白期,却是古典诗歌艺术上成熟的年代;唐朝是西域诗歌的高峰期,士人的意气风发为中华民族的流金岁月献上华丽的诗篇;两宋王朝无力经营西域,士人只能通过幻想去模拟其风光,抒发对汉唐盛世的追忆之情;大漠烟尘中蒙古王朝的绝对征服,则给西域诗歌带来了御用文人的歌功颂德;明王朝派遣陈诚出使西域,以使者的眼光留下了不一样的西域风情;清王朝时期,西域则聚集了一批政治失意者,他们的浅吟低唱为古代的西域诗歌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8.
邵元生 《少年读者》2008,(4):I0006-I0007
运用典故,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表现方法,它增强了作品的意蕴,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因此,理解典故是把握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  相似文献   

9.
运用典故,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表现方法,它增强了作品的意蕴,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因此,理解典故是把握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用典有以下几个情形。一、点化引用前人诗句点化引用不同于直接引用,是将前人语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点化了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一句。夏完淳《别云间》:"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中的"毅魄",语出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  相似文献   

10.
诗评家们从大量的感性材料开始,从某一诗人的一首一首的诗的具体而生动意境中,产生美感;接着,这一个个的美的意境在大脑中集中,进行类比、概括,从其画面、色彩、气氛、感情基调的相近或相似之点,融合出一种美的意境类型(共性概括);然后,取其传神之点,就像画龙点睛一样,用形象性概念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在帮助学生形成语文素养时,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是其中非常主要的一点。在古代诗歌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培养高中生的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意识,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化审美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但是在我国当下古代诗歌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偏重引导学生背诵而轻视鉴赏教学。基于此,为了有效解决重重问题,需要教师改变古代诗歌阅读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步骤,打造多元化鉴赏教学途径,以此来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鉴赏能力。希望本篇文章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古代诗歌的多义性解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理解思路,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学素养。本文首先解析了我国古代诗歌多义性的原因,接着举例分析古代诗歌多义性解读的教学意义,最后提出了应用高中古代诗歌中多义性解读的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古代诗文的字词、词组、句、句群、段落、篇章,都有内容分层时需要涉及的要素,诗文的内容分层,除了采用“意合法”进行分析,还可以寻找形式标志。寻找形式标志帮助内容分层,可以克服“意合法”分层带来的不确定性。以诗歌为例,诗歌的字数、句数、奇偶、押韵、对偶、语音技巧等在诗歌的内容分层中都能成为形式标志,能帮助我们了解诗歌的内容分层,并重点分析押韵、对偶和排比、语音技巧三种形式标志,举出一些例子,证明它们在诗歌内容分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中,诗歌的教学方法、模式多以读为主,难免让学生有审美疲劳之时,学生会觉得诗歌的课堂教学寡然无味。本文从唱诗、话诗、画诗、写诗四个角度谈谈古代诗歌的别样教法。  相似文献   

15.
薛峰 《教学随笔》2014,(22):174
自古以来西湖出美女,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西湖的美景和美人豪不腻色地向世人展现她婀娜多姿的美,吸引着人们的眼光,接受着人们的赞美。特别是古代文人各展所长,各抒己见,创作出不同风格的诗歌来表达对西湖的爱慕之情。古代诗词中的西湖,是繁华衰退的见证,是故国和家的象征,是心灵静修的住所,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自古以来,赞颂西湖之美的诗词数不胜数。本文主要通过谈谈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林升的《题临安邸》、刘辰翁的《江城子·西湖感怀》、林逋的《湖上晚归》、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五首诗词对西湖意象的描述,深入探究其中的深层思想,揭示其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选修古代诗歌,就是要改变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灾害性天气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造成人畜等伤亡。像台风、龙卷风、沙尘暴、暴雨、冰雹、寒潮、霜冻等就是这种天气。  相似文献   

18.
高三学生在平时的检测中,最难得分的是诗歌鉴赏题。我认为只要从题目、作者、诗歌正文、注释四方面去理解,面对各种诗歌鉴赏题,学生都能达到考纲所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李斌 《现代语文》2013,(4):84-86
中国古代蔚为壮观的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诗歌是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古代诗歌代表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成就。而古代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程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了相当的比重,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共有古代诗歌38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的第六条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以人为本的和谐精神是现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核。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古代诗歌的教育具有强大的美育功能。以现代美学体验的范式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学习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思想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营造出追求"真"、"善"、"美"的校园文化精神,传承古典诗歌美学的"人本"、"自然"和"和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