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汉语不可译修辞格,如双关、歇后、镶字、析字和回文等,是汉语文化中特殊的一部分.它集中了汉语文化的精义,但在英译的过程中这些修辞格的奥妙之处通常难以传达到译文中去.对这些修辞格,译者有时候可弃其形而译其意;但更多时候译者都应采取一定的补偿手段,使译文读者领略到原文中的修辞美.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创造性地运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依托的语言形成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两种语言的互译存在一定的困难,有些内容甚至是不可译的。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拼音法、意译法以及加注解释法等处理汉译英中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3.
试论英汉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中,原语与译入语之间由于源流截然不同,在化背景和生活环境方面,有根本的差异,所以有些语言字不能用另一种语言字准确完整地把它再现出来。译入语本身缺乏相应的表达方式,这是相对不可译性产生的根源,或译入语缺乏对等的表达形式,这是绝对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本就两种不可译性分别予以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伴随了整个语言翻译发展的历史。本文在对语言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前提下,着重考察了语言的可译、不可译、有限可译之间的转化和互补,揭示了语言翻译问题的复杂性,并促使人们对这一问题进行再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诗歌翻译的过程实际是一个意境传递的过程。从跨化交际的要求与目的来看,汉语古诗词英译本中意境的传递有着不同程度的缺失。木基于诗歌语言与中英诗歌差异,探讨了意象与意义层面上意境的不可译性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可译和不可译的现实存在出发,探讨了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理论基础,认为翻译是可行的,但是的确是有局限性的.只要翻译存在,翻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就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7.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不是泛指两种语言之间能否相互传译的问题,指的乃是译文确切性的程度问题。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是一对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概念,它们虽对立却统一,因为它们同时存在于一个文本,它们都体现着语言的基本功能,并且一直在变化发展着。  相似文献   

8.
卜巧玲 《考试周刊》2010,(42):32-33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不是泛指两种语言之间能否相互传译的问题,而是译文确切性的程度问题。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一个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概念,它们虽对立却统一,因为它们同时存在于一个文本,都体现着语言的基本功能,并且一直在变化发展着。  相似文献   

9.
贺芬芬 《海外英语》2011,(10):186-187
翻译是一个充满悖论的领域,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就是其中一对古老的二律背反的命题。该文从讨论诗歌是否可译出发,提出这一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必将在翻译理论实践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可译与不可译性问题向来为译界所关注。由于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诸多差异,语言中确实存在有不可译者,尤其是在原语中某些独特的语言形式中,诸如字谜、双关、歇后语、回文等。但是不可译是可以经过变通而转化为可译的.此时不可译者,彼时或许可译。  相似文献   

11.
张臻 《考试周刊》2007,8(24):58-60
简单的从语义三角理论分析,每两种语言之间似乎无不可译。然而在英翻汉实践中,翻译的不可译现象却层出不穷,有语言层面的也有文化层面的。可译与不可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变化的相对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2.
人以“体认”的方式认识世界,认知离不开人的身体经验。语言作为认知的产物和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工具就体现了人的经验。人的生理结构以及所处环境的大致相似性决定了经验和认知模式的相似性,这是翻译中可译性的认知基础。但是不同民族所处具体环境的差异和不同文化背景对人具体认识事物的影响使得不同民族的人对事物认识在语言上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思维,这是不可译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麻欣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2):170+172-170,172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构成、文化、语法以及思维方式等层面存在着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不可译的现象,汉译英准确与否直接会影响到信息传达的效果.本文从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层面简述了不可译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且探讨了如何对不可译的词句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4.
15.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一直是翻译研究领域中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许多学者都对可译性与不可译性进行过详尽的阐释,但都是各执一词,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本文试通过对这些观点的归纳总结,把两者放在一起讨论,以帮助我们对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有一个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诗歌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探讨了诗歌可译与不可译的关系,指出在二者具有相对性的前提下,译者应不断丰富诗歌翻译的方法和策略,降低不可译性,更好地进行诗歌翻译。  相似文献   

17.
冯一洁 《考试周刊》2012,(73):23-24
语言之间的共同点远远超过不同点。所以语际翻译是可能的。语言之间存在的可译性成为翻译的理论基础。但是,这并不排除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本文通过事例着重分析了翻译的可译性为什么有限度.并且分析了不可译的情况及其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古今中外关于“可译”与“不可译”理论的基础上,客观地指出翻译实践中存在“不可译”的问题,但“可译”在一定限度内是可以实现的,只是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上是有区别的。因此,我们提出了可译性限度是变量,句法、语义和语用是三个自变量的函数关系式,以此来明确后三者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翻译的等值效果,即可译性的限度。要做好翻译就必须集中精力研究这三个层面上的最值情况。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英汉翻译时,经常会碰到不可译或难译的字句,包括英汉语言中某些特定的字、词、成语典故、俗语、拆字、回文等。  相似文献   

20.
自人类翻译活动产生以来,语言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问题引起了不少的争论,国内外语言学家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是否可译的问题,本文将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一些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