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创造化、个性化、具体化实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其核心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开发校本课程就是要张扬学生个性,帮助学生找到一条最能发挥个人创造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完成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普通高中的学生必须制订一个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使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什么是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呢?《方案》指出:班主任及其他教师要“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由此可见,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选课形成的符合学生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怎样指导学生制订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呢?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作为对国家课程一种补充的校本课程,随着对其开发研究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价值所在越来越不可否认,其对“教育生活化”同样有着新的价值,给这一教育原则增添了实效。  相似文献   

4.
个性教育是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尊重他们的尊严、潜能和价值,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个性教育,需要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教学内容,因材施教,还需要建立起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教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组合作学习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课程的价值选择田圣炳一所谓价值,从哲学的角度讲,就是客体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实质上是主客体需要与满足之间的关系。离开了主体的需要,价值就成了空中楼阁,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的最高教育层次,是应一定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从宏观...  相似文献   

7.
蔡文清 《中学文科》2009,(10):13-13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组合作学习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教师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学内容来源,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满足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热浪的冲击,开发课程资源和培养学生个性就成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同时也必须培养学生的个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发展和形成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兴的必修课程。是当今基础课改中出现的热点课程。它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识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因此,我们在开展这一门课程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人的发展,其本质是人的个性的发展.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相似文献   

11.
全程成功教育遵循人本主义的认识过程,以学生为本,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承认并切实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个性心理学强调个性的核心是自我,要关注个性,要善于发现个体的差异,立足个性的可能发展,激发个体个性的  相似文献   

12.
试论需要的价值评价和发展趋势陈铁夫需要与价值之间有着内在的现实的必然联系。所谓需要,就是主体对客体的欲望或要求,它是人和社会活动、发展的内在动因。人作为主体总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客体的,人的一切活动无不是为了满足一定需要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视个性教育是素质教育探索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以运动训练和体能达标为直接目的,从根本上排斥了学生的独立个性.根据新的教育观念,体育教学应该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体育学习和发展空间.章强调,确立个性发展的体育教学观,正确地认识学生,关注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整体性、差异性,是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指导普通高中学生科学策划,确立人格、能力和学业发展目标,在学科课程教育中促进学生发展。开设指导学生认识语文学科、认识自己学习潜力,确立学业发展目标的模块课程和以学生为课程实践主体、开发主体、评价主体和发展主体的选择性课程,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文学能力、文化能力入手,指导学生在语文实践和积累中实现学业发展目标,获得满足终身发展需要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5.
陶扬 《天津教育》2011,(1):29-31
校本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更好地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展现教学特长的需要,为教师提高专业素质提供机会:还能更好地满足学校凸显办学特色的需要,实现学校整体发展。我校高度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价值是以主体的内在尺度为特征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这一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客体是否按照主体的尺度满足主体需要,是否对主体的发展具有肯定的作用,这种作用和关系的表现就是价值。其价值的大小在于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大小,这里讲的主体指的是实践者、认识者,即人本身。客体指的是实践和认识的对象,这个对象既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人既可以是主体又可以是客体,如当主体(人)把自然界当作自己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时,自然界就成了人的客体,于是人可以通过对它的认识和改造使它在物的方面满足主体的需要,这就是物的价值。人也可以作为客体,即人创造价值满足个人、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从人作为价值客体的意义上说,他的价值与其他客体的价值具有某些相同点。人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人不仅是价值的享受者,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必须构建充满活力的按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要组织教学的教学制度。建立按需(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教学制度,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是顺利实行选课制和学分制管理,实现每个普通高中学生的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使学生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形成特色学校的重要途径。我们广西容县校本课程开发组结合实际,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为重点,积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使一批学校、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一、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我们充分认识到现行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为此,我们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转变教师角色,发挥学生、教师、学校的主动性,构建科学的、生动活泼的课程体系的重要途…  相似文献   

19.
万玉霞 《湖北教育》2004,(17):10-12
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已成为课程改革深度发展的重要环节。校本课程开发的教育价值,在于对人的培养,在于唤醒、发掘教育主体的个性潜能,促进受教育者自主意识的建立和自我文化的构建,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全面而又和谐的发展。我们认为,体现课程改革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也将成为提升学校魅力和课程声誉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队员是课程的主体,生活实践是课程的内容和范围。由此可见,新课程是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作为根本。这就要求教育者树立正确的队员观,把队员看作是具有生命意识的主体、具有独立个性的主体、是发展中主体。但队员又是发展中的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需要督促、引导,更需要扶持和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