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世界的“盟主”,他的武侠小说的艺术成就与影响,无出其右者。有人说:“凡是有中国人、有唐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可见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金庸小说研究、金庸研究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术研究科目——金学。  相似文献   

2.
金庸先生说:“中国近代新学的小说,其实是和中国的学传统相当脱节的,很难说是中国小说,无论是巴金、茅盾或鲁迅所写的,其实都是用中写的外国小说。”又说:“武侠小说才是中国形式的小说……继承了中国小说的传统。”金庸先生这段高论如果成立.巴金、茅盾、鲁迅都要被赶出中国学史。“中国近代新学的小说”,都将变成外国小说,一部中国新学史也就变成一部武侠小说史了。金庸先生的失误一是混淆了借鉴和创造的关系,二是狭隘地看待中国学传统,三是不敢正视武侠小说的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3.
金庸小说的人物为“侠”,主旨则为“义”。“义”在现代化设计中是“正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诚信”,在传统道德中是“侠义”。读金庸小说.心里藏着“侠”之梦,从自己开始.将它用于利国利民之中,而不是好勇斗狠。  相似文献   

4.
在金庸研究中,学界侧重于金庸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而轻于对金庸与外国文学及文化的研究。金庸小说既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受到了外来异质文化的影响,其小说在展现出“民族性”的同时又展现出了“世界性”。将发掘其武侠小说的内在魅力与探索其武侠小说的外来影响相结合将有助于“金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金庸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武侠小说的创作,使作品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他通过营造一个虚幻奇丽的江湖世界,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也正是基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其小说在侠义江湖、男女情爱、武功境界、权势角逐等几个方面,都带有明显的男权思想。  相似文献   

6.
金庸先生曾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到底何为"为国为民",到底如何界定侠。笔者结合金庸先生的小说,得出侠义的宗旨为"对国家忠,对朋友义,对爱情贞"。当然武侠小说绝不仅仅是刀光剑影,江湖恩仇,它还应该包括文字美、人物美以及艺术美因此武侠还是美学。本文将以金庸小说为例阐述现代武侠小说中蕴含的美学。  相似文献   

7.
金庸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走进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田。有人说:“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可见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只能用魔力和神力来形容。金庸在文学史上创造了许多奇迹:在20世纪中国作家排行榜上,有几位文学博士把他列在第四位,他是第一个使武侠小说创作脱离俗套与窠臼的文学大师;他第一次树立了文人办报的新形象,是当代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家……一介书生,南下香港,白手起家,名动天下。“南来白手少年行,立业香江乐太平”,这是金庸的自我写照。金庸急流勇退金庸说他初写武侠小说,一为交差,二则是因为好玩。1972年,《明报》刊完《鹿鼎记》后他宣布封笔。时年他才48岁,正值写作的“青春”,对金庸突然止住如江河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视角看金庸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热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在中国大陆解放,香港市民阶层急骤膨胀的背景下出现的。在金庸创作武侠小说过程中,从“写武侠”到“反武侠”经历了一个否定“自己”的文化心态演变过程,同时在创作中表现了许多新的文化观念,使武侠小说不俗脱凡,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武侠小说是文学百花园中的一个品类,它可以与文学共存,但“武侠小说热”却不是文学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它不可能走向永恒。因此,金庸“挂刀封笔”,是明智的决定。  相似文献   

9.
金庸武侠小说是在现代文学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作品,侠义精神是小说的核心,主人公的侠义行为是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在梳理、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心理学视域下分析金庸武侠小说主人公的侠义行为,探讨侠义行为的实质、影响因素,发生发展和后果,以及侠义行为对我们现实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金庸的武侠小说对中国传统小说进行了改造,开启了民族小说形式的新路径。本文从小说模式的演变全身换血的改造,金庸、鲁迅异同论,“雅”“俗”之说和承前启后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过,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金庸武侠小说以其雅俗共赏、老少咸宜而广受欢迎。另一方面,金庸武侠小说却境地尴尬,尤其在中小学里,更是背负着骂名:不少老师或家长担心金庸构造的虚幻武侠世界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耽误学业甚至走火入魔,严厉禁止他们阅读。这是一种误解,金庸武侠小说所蕴含的各种教育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这无疑是一大浪费。金庸武侠小说的一大贡献,是深刻地强调并体现出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主要是儒、道、释三家)。这也是其教育意义所在。这三家思想分别在《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天龙八部》中得到主要体现。儒家内求弘扬主体精神,外则治国平天下,提倡“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射雕英雄传》背景为南宋末年,主要讲述宋、金、蒙古间的纷争,主人公郭靖置个人的生死于度外,率宋兵据守襄阳的英雄故事。读之令读者如痴如醉,荡气回肠。郭靖是服膺儒家的典范,他天性愚纯,木讷口拙,但是勤奋肯干,兢兢业业,在大是大非上立场坚定,笃厚忠诚,爱国爱民。他自己身体力行,精忠报国,而且还影响身边的人,如他的妻子黄蓉,在丈夫影响下放弃归隐的生活,助他守襄阳城。更值得赞颂的是郭靖身上有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宋灭亡已经是大...  相似文献   

12.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3.
金庸小说中的"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是兼容各家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它不仅是金庸小说中侠的灵魂,也沉淀在作品普通人及一些反面人物的心灵深处。金庸在其一系列作品中大力揄扬的定义“义”,与人民利益,社会公正连在一起,也与“正义”,“情义”紧密相连,故与“江湖义气”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李鹏 《考试周刊》2007,(12):44-45
自古以来,忠、孝、仁、义、信就是衡量一个英雄的重要标尺,这种标尺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更显得突出。所谓“英雄不问出身”,一个出身妓院的混混是否也有侠义呢,本文就来具体地谈一谈《鹿鼎记》中的扬州混混韦小宝的侠义。  相似文献   

15.
《小读者》2003,(10)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一副对联道尽武侠小说一代宗师金庸的传世大作。可以这样说,在地球上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人读金庸的小说,可见其无人可以比肩的影响力。然而,世人皆知以武林至尊著称的那个“金庸”,却不太熟悉其还有一个以报业家“查良镛”而同样响亮的本名。在六十多年的激荡岁月中,以这两个面孔出现的他,经历了人生无数的风风雨雨。1927年2月,他生于浙江海宁县富有家庭。八九岁时,他无意中读到一本《荒江女侠》的小说,惊叹“想不到世上还有那么好看的书”。从此成了武侠小说迷。中学时代的金庸已显露出文学才华,但他内…  相似文献   

16.
金庸的武侠小说,虽为通俗文学,却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地理、人情风俗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蕴含着侠义思想、爱情观念、处世准则等人文精神之光。学生通过学习金庸小说,可以感受到忧国忧民的侠者之风,体会到纯洁坚贞的爱情之美,领悟到诚信善良的为人标准,同时也学习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地理和传统文化知识,从而使学生的人文素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染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汉文化的张扬与批判——浅析金庸小说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金庸,过去纯文学作家不拿他当一回事,严肃而正统的读者也视他为下里巴人。但不管怎样,读金庸的仍大有人在。究其原因,当然很多。但主要缘由,我想应是金庸小说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蕴和深刻的文化意义深深感染了一大批极具爱国情感的读者。金庸是个具有传统爱国思想和大民族意识的中国知识分子,他利用中国古代的环境、历史和人物来构成一本本现代武侠小说,其中诗词歌赋、山川史话、典章文物、医卜星相、琴棋书画,无所不有,可谓是一种中国古代文化的大百科。他不仅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批判和反思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汉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一点,使他区别于梁羽生、古龙等人,而在新武侠小说领域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8.
新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的作品影响深广,读者众多,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其代表作《射雕英雄传》更是将武侠小说的创作推向了颠峰,阐释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侠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奠定了金庸在“武林”中的盟主地位。  相似文献   

19.
明代武侠小说《水浒传》的出现,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在继承太史公侠义精神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解构和整合,加上了“忠”的思想,使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嬗变为忠义武侠,即“侠与儒”的融合。而清代侠义小说《三侠五义》的出现,又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一变,即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合流,形成了清官断案、诸侠辅佐的小说创作新模式,这就是“侠义公案小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侠与法”的合流。  相似文献   

20.
金庸的武侠小说上承传统武侠小说基本范式,又深受西方历史冒险小说的影响,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融入了自己对传统侠义观的开拓和创新,创造出了辩证的正邪观。本文以金庸的正邪观为核心,阐述了明教和六大门派人士的正邪对立、分化衍生的正邪关系以及武侠人物正邪属性复杂交错的辩证正邪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