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政教育与美育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两大板块,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存在未充分考量美育、教学方式单一、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影响美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入结合。高校要加强课程评价体系建设,发挥美育的特点,密切美育教师与思政教师间的交流沟通,丰富高校思政教育与美育的结合方式,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目前,国内高校在该课程的双语教学中存在诸如课程体系不完善、双语教学与我国机械学科教育结合不紧密等制约教学效果的因素。为此,开展了“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从课程体系建设、考核方式和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优化;分析了“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以问题为导向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出加强过程考核、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实践举措,为推动“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双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我国20所高校金融专业的考察,发现其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方向设置等方面存在高度趋同现象,对于学生就业、学科发展以及教育资源配置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导致金融人才培养同质化的原因主要包括我国教育行政层面的制度因素、高校层面的发展定位因素,以及教育主体层面的职业素养因素。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扩大高校课程设置的真实自主权,鼓励高校进行课程的特色设置;高校自身应该明确定位,提升办学特色,尤其加强交叉学科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队伍结构也应该进一步优化,不断增加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人性化已渗入体育教学思想,体育教学方式及方法更为科学,体育课程设置逐渐丰富.但体育教师素质有待提升、体育教学依旧脱离实际以及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滞后等,依然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紧迫性与突出性问题.必须从提高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建立健全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和创造人性化教学环境等方面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全面提升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高等学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在计算机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描述了国内计算机学科中双语教学的现状,结合计算机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实际,着重从双语教学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师资队伍建设、授课方式选择、教学质量监控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高校中计算机学科双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大学劳动教育体系创新对优化高校教育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尚未形成,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评价不科学、劳动实践活动不丰富等问题。因此,高校需要立足教育资源,着眼学生未来发展积极创新劳动教育体系,构建学生劳动认知教育体系、专业劳动教育体系、实践活动体系等,为培养具有科学劳动观的新时代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高职课程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高职院校学科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高职课程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高职课程教学水平的途径,即需要采取科学设定教学内容,科学安排教学课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快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步伐等。  相似文献   

8.
双语教学对提高学生追踪学科发展动态、锻炼学生用英语思维及学习的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也符合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发展目标。但是目前师范院校开展的双语课程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等。本文结合近五年《微生物学》双语课程建设实践,探索了开展双语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手段等问题,为提高师范院校双语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一定经验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学校的各科教学以及班团队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等活动课程都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需要全校教师充分挖掘其隐性的教育价值,协同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探讨了学科课程融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学科课程目标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内容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评价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彦 《大学教育》2023,(24):134-136
面对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通过科技创新、实干兴邦跻身于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高校培养创新型劳动者的使命更加艰巨。进入新时代,我国劳动教育被赋予“培育创新型劳动者”的新内涵。文章综合26所本科、高职院校开设劳动教育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地方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中“培育创新能力”资源明显不够,教材知识点泛化、教学内容实施虚化、实践教学缺乏与科技创新平台对接、教师队伍创新指导力不足等是其主要表现。应坚持创新驱动和教育资源协同等改革思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课程、竞赛、项目和师资等教学资源融入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改革,进一步丰富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提升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劳动者的能力,彰显高校劳动教育新时代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