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商业结下亲缘关系。对电影的考察离不开技术的发展与商业的运作。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如果在整个电影产业的消费一环不能成功,那么也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投合观众的审美心理某种意义上可以成为电影市场运作的风向标。与西方审美心理特点相比,中国人有着自己的独特心理审美特点,其核心就是"天人合一",因此,中国人在艺术审美方面更加注重对"象"的整体把握与体悟。因此,情怀成为一个中国人审美不可忽视的一点。无论是当下流行的青春系列电影,还是卡梅隆带着曾经的《泰坦尼克号》卷土重来,生产商所收获的效益是丰厚的,这也就说明了中国电影市场中对电影情怀的消费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镍币影院、电影宫殿到多厅影院,美国电影院发展历程折射出影像消费空间对影视艺术的深刻影响。镍币影院的出现,将一种专属于电影院的"空间感"带给了身处其中的观众,成为体验影像世界必不可少的中介;在电影宫殿的奢华空间中,电影艺术逐渐摆脱"低俗"的形象,向戏剧、歌剧等高雅艺术形式看齐;与超市融为一体的多厅影院,则与消费时代电影观众多元化的趋势相适应,电影成为选择性更强的消费品。美国电影院的发展史,既是一部影像消费空间结构不断转换的历史,更是一部"观看"和"观看者"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在消费社会视域下,产品的被消费,乃是以"美"的被消费为重要前提.这一点,在电视广告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电视广告所呈现的商品或服务要想得到目标受众的认同,必须首先要将广告之物在画面上、语言上、音效上等方方面面都力求精致、美妙,从而引起关注,让其产生兴趣,最后实现消费.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美被消费的过程.这个过程,至少包括视觉消费、符号消费、意义消费、欲望消费这四个逐步深入的关系层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广告定位、广告设计、广告效果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文化消费影响下的广告变化,考察了文化消费下的广告与传统广告相比所具有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电影产量和市场容量大幅度增长.宁夏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文化发展水平不高,但其影视领域的频频探索和突破,却为产业化进程中的国产片制作、发行、放映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电影事业亦做出了可贵的探索.本文旨在考察并剖析宁夏农村电影消费市场的现状,从而为宁夏电影产业发展中开发二级市场和农村市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书与阅读习惯,也间接促进了城市阅读空间衍生出不同于传统公共图书馆与传统书店的新运作机制与体验形式,以满足新时代的文艺空间消费需求。文章援引比尔·莱恩提出的文化商品财货类型理论,将新时代阅读空间划分为传统书店、准书店、准图书馆与传统公共图书馆四类,分析各类空间的主要特征、生产特点、空间实践价值方式以及价值实现关系等方面的区别。此外,文章聚焦于梳理准书店和准图书馆两类新型态阅读空间的创新运作特征,从产业端重点分析两类新型态阅读空间在基本运作理念、人事成本、空间打造与品牌塑造等方面与传统阅读空间的特征差异性;从消费端探讨新运作机制下体现的阅读空间消费逻辑与需求,并借由上述产消两端探究新时代城市阅读空间的发展变革,希冀给后续相关领域研究者与从业者以启示。  相似文献   

7.
季靖 《新闻界》2006,(4):82-83
“符号消费”作为消费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由社会学家让·波得里亚(1996)首先提出,波得里亚认为商品不仅具有马克思所说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还有符号价值。所谓符号价值(波得里亚,1996),是指物或消费品在被作为一种符号进行消费时,是按照其所代表的社会地位和权力以及其他因素来计价的,而不是根据该物所包含的劳动价值来计价的。这就是同样的商品,品牌产品价格总要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理由。符号消费(周晓虹,2005)就是一种主要消费商品符号价值的社会行为,它是指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以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  相似文献   

8.
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个人网红被孵化公司批量生产,被营销和推广的KOL (相关意见领袖),将其产生的注意力资源变成实际的购买力,进而衍生出了日渐红火的网红经济。网红按照受众的需求提供满足和诱惑,受众为其产生的情感共鸣付费,从而形成这一固定的经济模式。而网红被建构成为固定的、取悦受众的形象,力争"眼球效应",在被关注的过程中与受众互相建立了消费与被消费的关系。根据消费社会视角下进行研究,被资本操纵下的网红经济形态,从建构网红形象、内容生产,到流量变现,最后引导受众进行购买就是消费本身的形态。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着力思考网红经济的价值影响,认识消费社会的背后逻辑,提出网红经济形态下的正确消费导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消费社会符号消费盛行的视角下出发,研究商业橱窗广告作为一种广告形式所呈现的内容和符号意象,并将之与德波所说的"景观"社会相结合做了一定阐述。  相似文献   

10.
消费社会视域下“网红打卡地”的媒体奇观及其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腾飞,各个城市大大小小的"网红打卡地"层出不穷,吸引着大众前往消费。"网红打卡地"的风靡不仅是消费社会中的一种新型消费现象,更是一场技术、资本与网民共谋的媒体奇观。其以视觉消费为基础,以媒介传播为推手,以消费者满足为导向,成长为了这一时代独特的娱乐、信息、消费的全新结合体。但也由此引发了人的主体性失落问题。本文从消费社会的视角出发,探讨网红打卡地这一奇观的发展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对此现象进行审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11.
关于信息消费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探讨与信息消费相关的几个理论问题(信息需求、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信息环境和信息文化),并阐述它们与信息消费之间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数字图书馆知识产品的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品的消费是消费对知识产品直接或间接的使用。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品作为高技术、高知识的聚合体,其产品的消费体现了社会对于知识产品的认知程度。数字图书馆知识产品的消费是其生产的目的,消费使产品增值、消费决定产品的再生产,数字图书馆知识产品消费具有无损耗性、在知识产权保护下的共享性以及持久和广泛的特性,数字图书馆知识产品的消费是通过知识经营和知识市场的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信息消费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梳理国内有关信息消费论著的基础上,从经济学视角探讨了信息消费的概念、内涵,归纳了信息消费的六个特点,并简述了信息消费的三个结构要素,即信息消费研究对象———信息消费者、信息消费品、信息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4.
刘平  谭艳 《新闻界》2009,(2):182-184
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揭示"二元结构"消费对品牌的决定性作用,指出品牌是"一个具有使用价值与符号价值的商品"的特质,并提出了通过广告这一中介"换挡加速"构建品牌并促成消费的符号学原理.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精神产品生产及消费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是社会精神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图书馆精神产品生产的过程也是消费的过程,消费的过程又是再生产的过程。它具有科学知识的属性和知识价值属性。图书馆精神产品消费类型有物质生产消费型、社会控制消费型、精神生产型和人力能力塑造型。其消费基本特征有消费的不丧失性、读者共占性和效益的广泛性。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16.
信息消费系数及其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信息消费和信息消费系数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信息消费系数及其测算研究的理论依据,并基于统计数据指标,研究了信息消费系数及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外部性、网络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分析信息消费的外部性问题;探讨信息消费外部性的含义、类型及其所具有的8个方面特性;根据福利经济学的思想,深入分析信息消费的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问题,并提出信息消费外部性的理论计量模型;最后就如何消除信息消费所产生的正、负外部性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企业信息消费环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信息消费环境,是指影响企业进行信息消费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宏观外部环 境和微观内部环境。信息消费可以使企业增强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的 经营目标。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9.
企业信息消费满意度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信息消费贯穿于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整个发展过程,信息消费强度与满意度水平对企业竞争力有很大影响。探讨企业信息消费满意度指标的构建原则,逐一分析构成企业信息消费满意度指标的各个要素,最终构建出企业信息消费满意度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宝安区5个劳务工图书馆读者群的基本情况、信息素养、消费需求、影响因素、消费现状及消费满意度的调研分析,指出劳务工读者对图书馆的消费需求大,就近提供免费的图书馆服务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途径;为后续劳务工读者图书馆建设和必备服务内容以及为劳务工全面开展有效服务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