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1,(2):131-132
随着人们对体育锻炼认识的提升,高中体育教学更加系统和科学,各种训练方法也成为高中体育训练当中的重要内容,高中体育锻炼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对学生后续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要着眼学生未来,高中的体育教师进行活动组织的过程中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素质的提升和全能发展,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感兴趣的点不同,高中的体育训练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针对性进行提升,这是分层训练法在高中体育训练当中的重要运用。高中体育在保证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学习热情,分层教学法是当前一种十分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许多教学先进地区有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文章就对分层训练法在高中体育训练当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赵宝 《考试周刊》2014,(99):123-123
目前高中体育课程教学难度增加,与学生学习压力加大、体育训练时间较少存在矛盾。这就要求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效率,要求体育教育深入研究探讨"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从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使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资源获得高效回报。  相似文献   

3.
姜斌 《天津教育》2024,(9):10-12
<正>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高中阶段的各门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实现了改进与突破,教师开始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德育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正所谓“有才先有德”,教师应当重视课堂中德育思想的渗透。尤其是在体育训练中,教师更应该将体育与德育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就高中体育训练中德育的渗透策略进行分析。体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育期,需要合理的运动来锻炼自己。同时从体育这门学科的本质来看,  相似文献   

4.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还有利于增强体育教学的互动性,同时突破体育训练的时间限制,丰富体育训练的内容。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要设计合理的体育移动学习资源,开展多层面的体育教学交互活动,加强体育训练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切实提升体育训练效果,充分发挥学校的支持与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8,(21):130-131
在高中体育的教学中,分组分享法的运用具有很多鲜明的优势:如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彰显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性等。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体育的教学中,应当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分组模式,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体育训练和教学,为促进高中体育的教学改革,促进班级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1,(18):113-114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越来越看重,体育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现。高中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价值,特别是高中学生承担着高考比拼的压力,科学合理地开展体育训练既有助于身体素质的锻炼,也有助于学生缓解或释放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田径运动作为高中体育中的重要成分,也是高中体育课程中必要的训练项目,所以对高中田径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文章简要叙述了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法的内容,并简要分析了分组分层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田径教学的价值与作用,最后提出了在高中田径教育中有效实施分组分成教学法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中体育教学常常因为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高中教育体系中无法得到重视,常常偏安一隅,使得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得不到有效创新,更不利于学生身体与心理素养的良好形成。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下,高中体育教师应合理化构建游戏化内容,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提升体育锻炼水平,强化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更好地渗透到其他学科学习之中。主要分析与研究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游戏化内容,并借助游戏方法完善体育教学形式,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高中体育教学之中,很多教学内容都包含了专项教学,这些专项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体育技能,并使学生理解体育技能训练中所包含的技巧,以提升体育训练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体育训练与体育教学属于两种不同的体育训练模式,两者之间不仅存在联系,而且还具有一定区别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有效区分两者之间的区别,同时还需获取其中的相似之处,这样能够让体育训练与体育教学互补。文章简要分析了体育训练与高中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从多个层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余体育训练也成了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中体育生课余训练的现状进行简要阐述,并提出了要重视体育生文化知识积累、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抓好课余训练中的管理工作等几点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叶志华 《甘肃教育》2020,(4):129-129
就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来说,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到物理学科,因此对新的事物也都充满了好奇。但是现如今,物理教学却出现了趣味性缺失的问题,使得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若教师在教学中能强化初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那么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这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物理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陈景林 《考试周刊》2022,(31):109-112
随着新课改教学政策持续推进,国家对高中体育训练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教师积极将体育游戏应用到体育训练中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完成游戏任务中有效提高综合素质。文章主要对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训练中的运用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2.
舒洁 《考试周刊》2013,(49):105-106
<正>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学科成了一门并不重要的学科。教师只注重中考体育教学,造成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兴趣,加之教师教学吸引力不足等因素,导致体育训练教学成效低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训练教学成效,谈谈看法。一、初中体育训练教学存在的问题1.学生缺乏兴趣。学生在整个初中学习生涯中,以参加中考取得高分为最  相似文献   

13.
高中体育教学承载了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职责。加强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发挥体育学科的教育作用,实现综合性教学目标,是让教育服务于当代学生的努力方向。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将体育教学与娱乐玩耍进行有效结合,会大大提高高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也会让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中教育改革的快速进行,体育学科的教学地位有所提高。做好高中体育教学,对于当代高中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对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让创新的教学思想融入教学实践中,能够促进高中体育教学,满足新课程标准的需求,增加高中体育课堂活力,调动高中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5.
高中体育新课程更加重视学生的个体,要求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基础.通过对高中体育训练中分层训练法的使用进行研究,旨在促进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与建设.  相似文献   

16.
高中体育专业生学习成绩与学习方法相比较普通学生而言较为薄弱,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高中体育专业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回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信心,教师也应当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文章从几方面分析探究高中体育专业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英语学习对策,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中体育是高中阶段素质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而田径教学作为体育学科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当前田径教学中的不足,结合现代先进的教学思路,合理地将激励方法应用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不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所帮助,而且对于推动我国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体育这门看似重要性不是特别高的学科,其实和语数外一样,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开展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的身心,还能有助于好习惯和优秀品行的养成。在国家倡导素质教育这个大环境下,作为高中阶段可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学科,体育教学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还应该创新地提出提高高中体育生身体素质的措施,让学生身心得以进一步全面地、均衡地发展,从而也促进其他学科更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19.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在进行高中学习的时候主要是应试教育,体育这门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容易成为教师和家长忽略的学科,如何加强学生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的教学规划,使教师能够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上充分地为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教学目标,就成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教师在高中体育课堂上更新高中体育健康的教学理念;教师更新高中体育健康知识结构,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建立有效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为教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的教学规划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中艺术生是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的物理基础比较薄弱,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艺术生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区别对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模式的优化,在提高艺术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