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文娱消费线下受阻,需求转向线上释放,以网络游戏、网络视频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业逆势上扬,热度攀升,疫情倒逼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催生"云端"新业态.文章聚焦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现状,梳理当下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面临的问题与障碍,探索后疫情时代数字文化新业态可持续发展路径,助推文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党敏博 《新闻前哨》2021,(6):101-102
作为网络环境中的一种新的营销方法,网络直播营销因其信息发布及时性和真实场景体验等优点,逐渐吸引了出版业的注意.目前,我国的出版业正面临着新业态的发展趋势,急需对现有的内容资源重新进行评估,同时还需要重新审核和思考图书的营销模式.网络直播的兴起为出版业带来了新的业态,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出版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3.
2020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各个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版行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大量图书存货积压,实体书店举步维艰.与此同时,自2020年初至今,网络直播却冰火两重天.出版行业也顺势而为搭上了直播带货这趟高速列车,但究竟是"翻车"还是利润翻番,本文从网络直播的起源以及如何改进网络直播对图书的影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以供行同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4.
张月晗 《新闻传播》2022,(15):28-30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在这其中网络直播带货行业作为发展最为迅猛的行业,已经逐渐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经济与文化现象,既创造了社会公益的新形式,又拓宽了媒体的经济效益,本文旨在研究网络直播带货兴起的原因及其利弊,为当代网络直播带货行业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步伐被迫放缓甚至暂停.但危机中也蕴藏着新的生机和希望,基于疫情期间的动态需求和当前电影发展,本文认为,互动电影及其呈现的崭新电影美学和业态,将成为后疫情时代电影产业新的希望,带来新的发展动力.疫情期间大幅增长的移动用户规模及线上时长,巨大的用户需求,构成了线上传播的基石.5G...  相似文献   

6.
7.
邢梦莹  孟建 《出版广角》2021,(15):10-14
出版直播作为出版行业私域流量建构的具体实践与方法,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经济发展结构与格局,为后疫情时代的出版营销增添了机会与活力,并为出版市场赢得了可观的流量收益.如何将出版直播进行多维度建设并运用好直播技术,确保其既能够对出版社的经济创收起到积极作用,又能够帮助广大消费者获得情感共鸣与精神收益,是出版行业现阶段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后疫情时代,出版业的发展走势成为国内外出版界甚为关切之事。本文基于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的分析,以及疫情期间所反映出来的我国国民阅读的真实状况,通过展现全球出版业在动荡中的努力自救及其实际效果,启发中国出版业和书业界根据疫情反映出来的问题,以及疫情可能造成的产业新格局,采取相应的措施,谋求后疫情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互联网从2000年蓬勃发展至今,图书营销发生了巨大变革。从个人博客到微博、微信,从线下售卖到网络商城,从纸质书到电子刊物等,载体和渠道的变化为图书营销带来了新机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使得图书直播带货兴起、私域流量运营蓬勃发展、中视频异军突起,为图书数字营销带来了新的思路。后疫情时代,图书数字营销的维度仍在变化,出版社应结合相关趋势分析变化维度,探索数字营销新路向。  相似文献   

11.
刘锐 《编辑之友》2021,(3):24-29,40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国图书出版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变局.某种意义上,这是一次图书出版产业的全面转场、升维创新之旅.以链接、赋能和跨界为核心,中国图书出版业态和整体思维方式出现颠覆式变革.后疫情时代,中国图书出版业的转型之旅不会止步,需从制度建构、内容策划、盈利模式、技术革新等方面入手,破解升维创新迷局,在数字化征程上不断迈进.  相似文献   

12.
陈雅赛 《编辑之友》2021,(3):106-112
日本是全球的出版大国,也是我国出版物进出口的重要国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日本出版行业也遭受了较大影响.文章基于疫情对日本出版行业营收的影响分析、日本出版行业的应对措施,对后疫情时代出版形态与生产服务方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从社会阅读文化、数字化使用障碍人群、实体书店突破既有功能、网络出版带动传统出版、构建出版业数据共享平台五个方面,提出有益于我国对后疫情时代国际出版形势研判与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莹 《编辑之友》2021,(3):30-34
疫情放大了实体书店的困境,将图书消费的全部环节推向网络社群平台,实体书店和用户对网络社群的功能诉求急剧升级.后疫情时代,优化社群生态成为实体书店再次转型升级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文章梳理了网络社群从营销工具到营销模式再到商业模式的发展演化历程,基于网络社群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的理论前提,探析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实体书店的网络社群运营现状,从社群关系、链接模式、价值共创和内容黏性四个维度,提出了后疫情时代实体书店社群生态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14.
何翔 《编辑之友》2016,(6):64-6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传统媒体纷纷开始改革.广播从早期无线电广播到广播网站,到网络电台APP客户端、微信广播,传播渠道不断丰富.互联网技术的更新给广播媒体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但是在与互联网融合过程中,广播媒体出现了内容同质化、资源浪费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并且为推动互联网与广播媒体的融合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编辑之友》2021,(3):13-23
本刊记者:疫情之于电影业,是行业沉淀、集体补课,如果率先借助这次疫情把事情未来的发展方向谋划好,关系利益协调好,那就是坏事变好事.您如何理解这一观点,请做具体阐述. 胡智锋: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的电影业受到了重创,也让电影人对电影全行业做出深刻的反思.电影产业在过去百年发展进程中,已形成了相对固化的产业模型.尤其是近几十年间,以美国好菜坞为代表的电影产业模式逐渐成为全球电影业效仿的对象.而在电影的生产和传播,特别是发行和放映的机制模式上,以电影票房为中心成为电影业普遍的产业模式.影院作为电影产业重要的载体,在电影全产业链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然而,这次疫情却让很多影院都暂停营业甚至被迫关闭.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仅中国就有几百家影院关闭,而全球影院关闭的数量则更多.对于中国电影而言,2020年下半年尽管通过努力达到了全球最高的两百亿票房,但相比前几年五六百亿票房的局面还是令人唏嘘.这也暴露出电影产业,特别是以票房为中心的产业模型所带来的严重弊端和问题,即过度依赖电影票房.这种局面带来了电影产业自身相对被动的状态,一旦影院票房出现问题,整个产业包括上下链都有可能出现中断.  相似文献   

16.
张斌  陈朝彦 《编辑之友》2021,(11):70-7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电影转向高质量发展具备了诸多有利条件,但供需错位导致的服务效能低下等结构性问题,也成为农村电影高质量发展需要克服的障碍.文章认为,应借助政府的力量、公益的手段、市场化的操作,以电影带动农村文化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电影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龚捷 《编辑之友》2016,(11):21-24
场景作为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的第四大媒介要素,深刻改变着移动阅读方式与读者需求.移动阅读需求呈现出移动伴随与碎片化、时空合一的个性定制和提前“半步”的预测与服务等新的发展趋势.因此,为适应场景时代移动阅读新趋势,充分发挥场景要素功能,移动出版发展可沿着运用场景进行移动定制出版、融入场景实现全媒体移动出版服务、构建场景生产移动阅读需求这三条路径渐次而行.  相似文献   

18.
查丹 《出版科学》2015,23(1):24-26
传统出版行业的编辑工作在数字出版时代面临巨大挑战.随着数字出版的不断发展,传统编辑工作的原则、要求、内容、制度环境等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本文从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工作的现状入手,剖析影响数字出版编辑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和推动传统编辑工作科学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以期在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20.
The COVID-19 pandemic, which has led to a flood of papers and preprints, has placed multiple challenges on academic publishing, the most obvious one being sustained integrity under the pressure to publish quickly. There are risks of this high volume-to-speed ratio. Many letters, editorials, and supposedly “peer reviewed” papers in ranked and indexed journals were published in a matter of days, suggesting that peer review was either fleeting or non-existential, or that papers were rapidly approved by editors based on their perceived interest and topicality, rather than on their intrinsic academic value. In academic publishing circles, the claim of “peer review”, when in fact it has not been conducted, is a core characteristic of “predatory publishing”, and is also a “fake” element that may undermine efforts in recent years to build trust in science's budding serials crisis. While the world is still centrally focused on COVID-19, the issue of “predatory publishing” is being ignored, or not being given sufficient attention. The risks to the scholarly community, academic publishing and ultimately public health are at stake when exploitative and predatory publishing are left unchalleng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