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这对于计划生育政策是一项非常重大的改革,对于我国今后的人口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单独二胎"和现在的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很多家庭面临着对第一胎子女心理教育的问题,也出现了很多家庭悲剧。针对社会上对生育二胎之后对长子女的心理问题如何解决进行深入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计划生育的弊端日益凸显,在此情况下,为缓解此问题,我国出台了二胎政策,鼓励适龄夫妻生育二胎,促进人口增长,实现优生优育。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生育第二胎对长子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甚至出现了长子女伤害第二胎,长子女自我伤害等问题。基于此,研究生育第二胎对长子女的心理影响及对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测查了526名特殊家庭和510名普通家庭的小学生和初中生。结果表明,特殊家庭子女的自我概念(2.20±0.49)最差,其次为学习认知问题(2.09±0.66)较多,再者是性格缺陷(2.03±0.54)和情绪问题(2.00±0.51)。特殊家庭子女在学习认知、人际适应、行为问题、情绪问题、性格缺陷、自我概念等各个方面以及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均显著劣于普通家庭子女。不同类型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显示,分居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流动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较多,其次是离异、丧偶和再婚家庭子女,留守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少。特殊家庭初中生在学习认知上存在的问题显著多于特殊家庭小学生。特殊家庭小学女生的自我概念问题显著多于小学男生。特殊家庭初中男生的学习认知、人际适应、行为问题、性格缺陷和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劣于初中女生。  相似文献   

4.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学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的社会经济状态下,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出现的新问题和以往研究中的不足作进一步探讨、分析出由于父母离异,使得代表心理健康水平的哪些指标与完整家庭的学生相比发生了变化;由于父母离异,抚育者的不同,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有何差异。根据这些变化与差异,学校可相应采取哪些可行性措施增进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使离异家庭子女和完整家庭子女都能共同拥有一个欢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17):153-154
大学新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其原生家庭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其家庭成员的相处方式、父母对子女的关爱程度、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家庭因素和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紧密,家庭、社会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都应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完整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和深远的影响.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多存在着自卑自责、冷漠孤独、对人焦虑、冲动等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缪洁 《亚太教育》2022,(4):86-88
针对特殊家庭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且有必要的,有助于特殊家庭子女正确认识自我、与人友好相处、形成乐观心态和健全人格,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却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被忽略和不被重视且经常被误判等问题,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针对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对一谈心交流、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档案、结对帮扶送温暖、善待自己、不区别...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教养方式评价问卷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测查了526名特殊家庭和510名普通家庭的中小学生及其教养人,旨在探讨特殊家庭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家庭,特殊家庭教养人在教养子女时更多地采用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其情感温暖也更少.不同类型特殊家庭教养人教养方式的比较显示,流动、分居、离异家庭教养人的教养方式较消极,留守家庭教养人的教养方式相对较积极.特殊家庭小学生教养人的教养方式优于特殊家庭初中生教养人的教养方式,女生教养人的教养方式优于男生.教养人的情感温暖有利于提高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养人的拒绝否认、干涉保护、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对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不利.  相似文献   

9.
随着家庭中原有的一些独生子女升格为长子女,受多方面的影响,一些长子女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与行为问题。文章提出帮助长子女走出心理困境的出路:家长采用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培养长子女的独立能力;做好孕前与长子女的沟通工作,及时表达再生育的真实意图;化厚此薄彼为公平对待,增强长子女的责任感;家庭联合与幼儿园,为长子女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自爱、自私、自卑三个方面对儿童的心理进行解读,进而提出预防和消除长子女产生“二胎焦虑”消极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