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意指可以被再生产、再创造的创意性知识产权,其实质是原文本实现跨媒介平台的内容变现,观众中的粉丝群体、粉丝粘度是影响其价值变现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选取了2014年——2016年国内IP电影,从IP产业链三个阶段、票房以及粉丝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粉丝群体以其自主、高参与度的行为,在文本再创造与传播过程中,衍生出更多消费内容,形成一个潜力巨大的文化消费群体和产业链。  相似文献   

2.
IP即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英文缩写,网络自制剧的IP全产业链开发,指视频网站、制作公司等媒体组织,利用资本购买或创作小说、文本、形象、概念等知识产权后,在多媒介平台上进行开发,最终生产出与该知识产权相关的网络剧、电影、图书、游戏、艺人组织等文化产品。近年来,随着各大视频网站的发展,网络自制剧的IP全产业链开发愈加火热,本文拟通过分析网络自制剧的IP全产业链开发现状、发展原因及存在的问题,为开发优质网络自制剧IP,完善互联网娱乐IP产业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肖雅 《传媒》2018,(13):87-89
在众多IP电影中,有一些IP项目在市场化运作中获得了良好口碑与收益,并逐渐形成围绕IP本身为开发目的的"超级IP"."西游记"IP系列以其改编空间大、受众广泛、文本开放与文化包容力强体现了其作为"超级IP"开发的价值,同时也暴露了以其为代表的我国"超级IP"开发的不成熟的创作意识."超级IP"的孵化需要注重IP价值的系列化、品牌化、深度化与多元化相结合,强调资源整合,打造"超级IP"电影产业链.  相似文献   

4.
石群峰  晏萌 《传媒》2016,(7):80-82
以IP为源头可以衍生出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形成了从IP到DP的全产业链开发过程.目前,国内影视制作企业在IP全产业链开发上面临着投资风险增大、资源匹配不足和能力准备不充分等一系列难点,本文结合对迪士尼全产业链开发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借鉴,围绕科技融合、潜能激发、资本运作、机制创新和品牌文化等五个方面提出国内影视制作企业IP全产业链开发的基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泛娱乐化与网络文学IP概念相衔接,网络文学产业从最初的文学在线阅读、付费的运营模式,发展为集小说、影视、动漫、游戏、衍生产品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而不完善的IP价值评价机制和疯狂的盗版行为给网络文学IP产业链发展带来隐患.全产业链开发背景下,网络文学IP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全产业链价值评估体系,构建作者与平台良性互动模式,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大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6.
宋雷雨 《现代传播》2019,(12):26-29
互联网赋权下,虚拟偶像的粉丝由以往文化研究中的文本"盗猎者""游牧者"发生了更具正义性的生产者身份转向,成为更具复杂和暧昧性的文本生产者与消费者。基于此的粉丝参与式文化呈现出更加平民化、强生产者色彩与高生产能力、权力分层和权力反转、文本生产更易从边缘走向主流等特征,并促成了虚拟偶像粉丝的自我认同、集体认同和社群巩固。  相似文献   

7.
热播IP剧审美效果的文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奕  梁煖 《传媒》2016,(13):75-77
根据美国大众学者约翰·费西克的"文化经济"理论,电视作为文化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快感和社会认同是由电视观众所决定的.电视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它实质上是现实生活中各种关系的再现,是电视受众各种欲求的主体体现.本文通过对走红荧幕的热播IP剧进行文本分析,分别从"世俗叙事""奋斗神话""美人计"三个层面来探讨热播IP剧是如何顺利实现意义、快感和社会认同,并"生产"和产生审美效果的.  相似文献   

8.
IP孵化已不仅仅是影视创作的发展重点,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二次开发的新方向与新思路.洛阳白马寺作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因而具有极高的社会影响力和IP价值.通过对洛阳白马寺IP价值的有效挖掘与研究,从多重路径实现洛阳白马寺的IP价值孵化,打造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全产业链开发模式,可以帮助探索中国传统文化IP价值的提炼与升华.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的时代,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在文化生产与消费之间搭建的桥梁,已然成为地方性文化表述迈向世界的通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则夹杂着作为文化生产者的"地方性"与文化消费者的"全球化"的互动与博弈。这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地方性的"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的"现实需求"相互交织,传承人、中间商、消费者等多种角色同在。同时,全球化对传统地域范畴的解构、地方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抉择困境,以及传承人认同问题等,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界限的模糊之处。从文化生产与消费的视角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中,通过"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将全球化与地方性连接起来,从而消解了两者之间界限。  相似文献   

10.
按知识生产和转化的一般逻辑,文化产业链可以细分为相互连接的创意端、确权端和商业端三个链端。各链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理性追求,政府在各链端合理地定位角色和行使职能,关涉文化产业的现实繁荣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基于创造力的文化本质及环境营造的公益特征,政府应在文化产业链之创意端发挥主导作用并行使行政职能,在文化产业链之确权端和商业端应充当理性"守夜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