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史料》2007,(3):51-51
《人民晚报》是北平解放后出版的第一个晚报,从1949年5月1日创刊,7月31日停刊。在此以前,从1949年3月15日起《人民日报》已由河北平山迁至北平正式出版。不久,人民日报社认为,除日报外,还应该出一个具有辅助作用的晚报,以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人民晚报》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第一篇社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篇社论当属1949年10月2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不可战胜的人民国家》.这篇社论针对联合国大会通过诬蔑中国人民的“决议”,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社论写到:“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都将永远记住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他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他宣布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社论强调指出:“在中央人民政府已宣告成立的今天,我们中国人民可以确信:我们已是一个不可能战胜的国家了.”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建立至1956年的约7年时间,是党的路线政策正确、党风端正、民风好的时期,也是人民的新闻事业蓬勃发展,发挥良好的社会作用的时期。新中国诞生之际,如何适应时代的转变办好人民的新闻事业,有着一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1949年5月,范长江在《北平办报初期的一些经验》一文中,谈到在新解放的大城市中如何办党报的问题,提出“要拒绝自由资产阶级的办报路线”,“执行党在城市中的办报路线”。这意味着,旧  相似文献   

4.
国徽诞生记     
1949年7月15日至17日,新成立不久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在<人民日报>、<北平解放报>等国内各大报和香港及海外华侨报刊、登载了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启事要求国徽图案要有"中国特征"、"政权特征"及"形式庄严富丽".  相似文献   

5.
钱江 《新闻战线》2015,(5):96-98
1949年2月2日,范长江率领的人民日报先遣队组成编辑部,在北平王府井大街创办了《人民日报·北平版》,从此以后,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的人民日报开始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从农村编辑部到国家首都城市编辑部转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民日报》上有了新闻照片,人民日报摄影队伍建立起来。追溯历史,人民日报摄影事业的先河源自战争年代。"大党报"——《人民日报》是由《晋察  相似文献   

6.
鹿璐 《北京档案》2016,(2):56-59
斗智斗勇的和平解放 1949年1月31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从此北平的黑暗时代一去不复返,北平永远成为人民的北平了! 时隔67年后,每每想起当时人民解放军为了和平解放北平所做的努力,无不令人肃然起敬.我在想,虽然我们现在可以平静地阅读当年的史料,但是当时为了和平解放和接管北平,那种剑拔弩张的情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  相似文献   

7.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呼号XNCR1947年3月21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25日陕北台迁址北平,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1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播出了毛泽东主席当天晚上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全国人民从收音机里听到毛泽东主席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9月27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10月1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城楼实况广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定名…  相似文献   

8.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相似文献   

9.
李芬 《北京档案》2016,(12):39-41
"中共中央进北平"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件大事.中央电视台近期播出的《国家记忆——新中国1949》系列节目,其中第二集即《中共中央进北平》.该集历史地再现了1949年3月中共中央机关进入北平的前前后后,但是受节目容量所限,未能展现当年中央进京的历史细节.本文对此将再作探究与考证,以充实读者对新中国"开国第一大事"的记忆.  相似文献   

10.
暮鼓声声     
《新民报》北平版创刊时只有三个副刊,即《北海》《天桥》和《鼓楼》。1946年9月又增添了《北京人》《新世界》《小家庭》三个副刊和一个三日画刊。《北海》是文艺副刊,由张恨水先生主编。创刊时刊载了茅盾的中篇小说《生活之一页》,老舍的长篇笔记《八方风雨》,郭老的短篇考古论著,章士钊、沈尹默、于右任等的旧诗词,张恨水自己也写了长篇小说《巴山夜雨》。该副刊在当时颇有  相似文献   

11.
不知您是否知道,一篇《沸腾了的北平城》,记述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入城式的壮观场景,并于1949年2月15日以新华社华北电讯方式,而传遍大江南北。也不知您是否有印象,一篇《长江三日》,连续多年分别被编入我国高中、大学的教学课文里,作为学生必修课程,那优美而亮丽的文采,鼓舞和教化了多少人!文章的作者、年已八旬高龄的刘白羽先生在一个秋日,接受了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12.
文海拾贝     
毛泽东对待错字的严谨作风1949年4月25日,当时的中共北平市委机关报《北平解放报》,登载毛泽东1939年写的《五四运动》一文,有五处错排。毛泽东当天发现后,立即给《北平解放报》编辑写了信,并附去他代拟的200多字更正稿,要其更正(详见《毛泽东新  相似文献   

13.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老舍先生描写了旧中国北平一个外号"骆驼"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剧,塑造了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4.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诞生至今的50年里,党领导人民经历了风风雨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金昱杉 《青年记者》2016,(32):45-46
在2奖01颁5年12月28日的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第30届飞天奖盛典"上,由山东影视传媒集团联合出品的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父母爱情》《北平无战事》《琅琊榜》荣获"优秀电视剧"称号,占据获奖作品四分之一席位.其中《父母爱情》《北平无战事》《琅琊榜》均为孔笙导演的作品,《伪装者》与《琅琊榜》更创造了网络点击率的新高.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在整理老照片时发现一张1949年6月27日拍摄的"中国共产党北平第四修械所支部公开大会全体职工暨来宾合影"。又想起著名红色收藏家金铁华先生曾和我说过他珍藏有一张《新民报》和一张北平第四修械所支部公开大会13人的合影照片,都记录了这次公开大会,并且他还找到照片中的一名党员。为此,我专程拜访了金铁华先生。金先生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他专心致力于中国共产党党史文献的整理收藏。他非常热情地接待  相似文献   

17.
新年画指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各老解放区的美术工作者,改造旧年画用以传播人民民主思想的工作而创作的年画。新年画反映了解放区的新的生活,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从事生产劳动、合作化运动、拥军爱民运动等。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1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即下达了《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11月27日,《人民日报》将其全文发表。新年画发轫于抗日根据地,作为革命美术的产物,一直受到重视。(阿一)  相似文献   

18.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中央警卫团派出7个连共800多人,以"北平市公安总队"番号进入北平,一方面了解北平的各种情况,为党中央、毛主席驻北平的警卫工作作准备,另一方面担负以彭真为首的中共北平市委、以叶剑英为首的军管会,以及部分先期人城的中共中央机关、各主要民主人士、国民党和谈代表的警卫。以此为开端,拉开了创建新中国开国时期警卫工作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首都北京,曾建立过一所存在不到一年、和现今在北京的中国政法大学同名的一所单科性政法院校——中国政法大学。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和人民政府的即将建立,国民党的反动法制开始彻底崩溃。为了给新中国准备第一批政法人才,在批判旧的司法制度和法律、系统地建立适应人民民主国家的法律及司法制度的努力中,党和政府汲取解放区的司法经验和教育成果,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为指导,着手在北京筹划建立第一所政法院校。 1949年5月22日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部部长张宗麟宣布接管在抗日战争时期由北平迁往重庆,1946年又迁返北平的前朝阳学院。6月20日成立拟议组建“北平政法学院”的筹备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8月5日奉华北人民政府通知,将即将筹设的“北平政法学院”改为建立中国政法大学,任命谢觉哉为校长(兼),李达、左宗纶为副校长。9月1日至3日、20日至22日分别举行了两次新生入学考试,10月25日第二部和第三部新生入学,11月6日由校长谢觉哉,副校长李达,左宗纶主持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正式宣告中国政法大学成立,新中国第一所政法院校诞生了。  相似文献   

20.
自1921年建党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隐蔽战线的斗争为党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1949年1月北平的和平解放,正是党领导全国军民奋战与隐蔽战线工作共同配合的历史功绩.这项历史功绩使北平免受战火摧残,为新中国定都北平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一些反映隐蔽战线斗争的影视作品如《潜伏》《北平无战事》《叛逆者》等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与观众好评,揭开了我党地下工作者的神秘面纱.在影视作品中,地下工作者伪装身份、潜入敌营的举动,设立接头地点、电台交通站的地下联络方式,以及发展可靠人员入党、策反敌营人员的隐蔽工作等内容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我们不禁要问,在历史长河中真实的地下工作到底是什么样?是否真如影视作品般跌宕起伏?探寻北平地下党的工作细节往事,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党地下工作的真实情况,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会隐蔽战线斗争的复杂与艰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