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可欣 《兰台世界》2022,(3):122-124
张謇是近代赫赫有名的实业家,由他所创办的近代民族企业大生纱厂,至今仍为人所称道,因此目前学术界对张謇在商业上的成就研究颇多。而张謇不仅是实业家,同时也是桐城派的一员,在文学上颇有建树,师从桐城派大家张裕钊。朱铭盘与张謇既为同僚亦为同门,曾一起在吴长庆军幕中度过了七年岁月,对张謇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张謇与朱铭盘的交游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学识渊博,才思敏捷,所撰文稿先后被《张季子九录》《张謇存稿》、1994年版《张謇全集》,尤其是2012年的新版《张謇全集》集中收录,得以流传并供学者研究.但因张謇一生撰文无数,加之张謇研究热持续高涨,学者搜寻其散佚文稿的兴趣依然不减.即使在新版《张謇全集》出版后,仍有部分张謇散佚文稿被陆续发现.而在最近两三年面世的张謇文稿中,其中散佚时间长达一个多世纪,散佚经历颇为独特,学者非常关注,蓦然隔海眺望才见踪影的一篇文稿,恐怕非张謇壬午年(即1882年)写成的《朝鲜善后六策》(以下简称《六策》)莫属!我聊感庆幸的是,自己长时间坚持参与搜寻《六策》,屡屡碰壁,终于发现《六策》在海外的藏身之处,并促其回归张謇的故乡南通.  相似文献   

3.
1918-1924年,中国国内处于军阀混战之中.张謇出于多重考虑,对时局高度关注,发表过各种看法和主张.每当战争前后,张謇便开展以“和平”为主旨的劝说和呼吁活动.张謇在开展和平活动中有着多重身份.作为士大夫,张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具有忧国忧民情怀;作为商人,张謇致力于维护商业发展所需的稳定社会秩序;作为个人,张謇力图保卫南通地方的自治事业.  相似文献   

4.
百年前,袁世凯复辟帝制,建立中华帝国,自名洪宪皇帝,遭到全国各种政治势力的一致反对,仅当了83天皇帝,不久就一命呜呼了.在反专制、反复辟的历史潮流中,张謇扮演了什么样的政治角色?曾有人认为他是袁世凯的帮凶,笔者觉得这种认识太偏颇了,仅表面看到张謇一度支持袁世凯,并在民国北京政府中担任农商总长兼水利局总裁.如果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张謇加以历史的具体分析,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张謇对袁世凯有一个由支持到反对的再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5.
信息传真     
南通市档案馆为《菊师情深》提供档案近日,南通电视台《江风海韵》栏目正在拍摄专题片《菊师情深》,南通市档案馆向电视台提供了馆内保管的张謇在无锡读书时使用过的部分实物,积极配合专题片的拍摄工作。“菊师”本名赵菊泉,江苏无锡人,曾任海门督导,张謇曾师从赵菊泉,并在无锡赵菊泉家读书一年多时间。青年张謇在赵家读书时有专用书房,高中状元后,赵家将此房原样保持,不作他用。张謇之孙张绪武曾为赵菊泉住宅题写了匾额“张謇读书处”。南通市档案馆在得知线索后,立即着手征集张謇在无锡读书处遗留下来的有关档案,得到了赵菊泉后人的大力支…  相似文献   

6.
北山街36号的省庐,一直被认为是晚清知名外交官王丰镐的别墅。但是,经笔者考证,这处临湖别墅与王丰镐无关,它的主人是陈果夫和陈立夫的堂弟——陈希曾。私人日记披露别墅主人姓名揭开北山街36号别墅历史谜团的,是浙赣铁路局局长包煜文先生生前的日记(未出版)。这部私人日记披露  相似文献   

7.
正沈燕谋(1891—1971),江苏南通通州区人。其一生历经清朝、民国和新中国,解放前后不同时期曾分别在南通、上海和香港、北京等地工作生活,在内地和海外都留有足迹。沈燕谋家世显赫,其祖父是与张謇齐名的近代纺织业先驱,张、沈两家过从甚密,并曾联姻,张謇对沈燕谋悉心栽培,并且评价甚高。沈燕谋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8.
1924年4月,日本的青年会到南通参观,张謇在欢迎演说中指出:“日本决不能鲸吞中国,强为之,转足自毙.”历史的发展完全印证了张謇的预言.张謇何出此言?张謇心目中的日本是怎么样的呢?这对今天我们认识日本大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世界召唤》(World Call)是美国基督会(Disciples of Christ) 1919年创办的月刊,主要登载基督会成员在世界各地传教的情况以及见闻,1973年终刊.《世界召唤》在1919-1927年间,刊登有关南通的文章一共21篇,其中直接论及张謇的有6篇文章以及3张图片,是研究张謇的基督教观和近代南通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张謇虽然不是基督徒,但他对基督教抱有欣赏态度,鼓励美国基督会在南通发展社会事业.这些史料,清晰地展示了张謇在发展南通社会事业的过程中,海纳百川、虚心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胸怀.  相似文献   

10.
香山的夜歌     
北京近郊就属香山的空气好了,那里树多成林,在那儿练歌或吊嗓子特清舒,心肺如澈。梅兰芳在香山半腰有一个别墅,几位我认识的歌唱家也在那儿小住过。 我也好唱,总是弄来些老板朋友的钱就吆五喝六地聚啸在香山。香山饭店、香山别墅、卧佛寺都住过,这回是住在碧云寺旁的休养所。 休养所没有夕照,太阳在天黑前三  相似文献   

11.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经多次考察通海交界处的吕四场海滩荒地后,张謇论证开办垦牧公司的可行性方案.经考察,专家认为盐碱地可种植棉花.于是张謇决定废灶兴垦,既可以安排沿海地区大批的劳动力,又可解决大生纱厂的原料问题.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五月,张謇等筹资兴办的通海垦牧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成立后,开垦荒滩,修筑海堤,经营盐业,垦牧植棉,开办工厂,兴办教育.张謇把人生的坐标从做官转为脚踏实地办实业与教育两件大事.  相似文献   

12.
张謇逝世90周年了.今天,人们来到南通,仍能见到张謇留下的许多事业,也处处感受到当地人对张謇的崇敬感激之情,然而很难想象90年前张謇逝世在南通造成了空白而引起人们的迷惘甚至惊慌,很难想象当时在江海大地乃至全国引起的震动.让我们翻阅当年报章,打开尘封的记忆…… (一) 1926年8月24日,《通海新报》的“南通新闻”于头条位置刊发了一则简短消息: 张啬公逝世志哀 张啬老病状昨(十六)晚忽变,即打强心针无效,于今晨八时势益加剧,牙关紧闭,知觉全失,延至十二时三刻溘然长逝.治丧处设濠南别业,已分电北京、南京、汉口、镇江、上海报丧云.  相似文献   

13.
实业家张謇在创办大生纱厂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晚清上海的海关——江海关对于大生纱厂的作用,并积极争取优惠的税收政策。大生纱厂开纺后迅速盈利,也引起了江海关的关注,英籍税务司好博逊在《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中对张謇和大生纱厂的记载,是西方人对张謇和大生纱厂的最早的观察和评价。张謇与好博逊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张謇从事天生港自开商埠过程中,好博逊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书目》2022,(3):48-50
<正>本书以故事穿插与图文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按章节对张謇的成就进行具体的阐述,最后总结了张謇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深远影响。按照清廷惯例,新科状元张謇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张謇便走马上任。正当他春风得意、仕途在面前延伸之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邻邦日本不宣而战使张謇十分愤慨,  相似文献   

15.
1853年,清末状元张謇出生于海门县常乐镇。常乐浓郁的民风亲情滋润了张謇这位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而张謇反哺了家乡,使常乐成为蜚声四海的集镇。  相似文献   

16.
朱江 《档案与建设》2011,(9):41-42,44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在这个跌宕起伏的历史阶段,张謇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在家乡江苏南通进行的早期现代化实践,使南通成为当时闻名遐迩的全国模范县。在政治舞台上,张謇亦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为近代中国追求资本主义民主作出了贡献。1925年12月,就在张謇辞世前不久,在其《啬翁自订年谱》的自序中,张謇对君主制度和  相似文献   

17.
1926年8月24日,著名实业家张謇在家乡南通逝世.在张家收到的众多挽联中,有一幅出自民国时期军政要员陈仪(时任五省联军徐州总司令)的手笔.上联是“功业本无双,忆当年列国兵临,献策时贤,半壁尤资保障”,表彰庚子之变时张謇积极奔走游说,促成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东南互保”,使东南数省免于动乱之局的功绩,这是张謇作为“国士”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王谦  王丹 《档案时空》2018,(3):13-14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资产阶级实业家.他把实业和教育作为国家“富强之大本”.为了实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和其他企业,又用工厂的利润办了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民立师范学校.1903年,张謇到日本考察实业和教育,通过参观日本的博览会和博物馆,受到很大的启发,回国后便竭力倡议创办博物馆.1905年,张謇上书清朝政府学部和张之洞,建议在北京创建合图书馆与博物馆为一体的“帝室博览馆”.然而清政府却对他的上书不予理睬,最后他只好自己在家乡南通创办了一座博物苑.  相似文献   

19.
肖正德 《档案与建设》2003,(11):33-34,47
南通市档案馆在为大生纱厂早期档案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时,通过清理馆藏大生纱厂档案,意外地发现了200余件张謇函稿。这些函稿绝大部分是从未发表过的,在《张謇全集》中也未见收录。在这些未刊函稿中,有24件大生纱厂创办初期张謇亲笔书写之便条(张謇自称为“手条”)。新发现的这20多件“手条”都是张謇写给大生沪帐房的负责人林兰荪的,一般只署月日,未署年份,但从其内容推断,当形成于1898年至1907年之间,即大生纱厂创办初期。大生沪帐房是大生纱厂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冬在上海设置的办事机构。原称“大生上海公所”,次年1月迁至上海…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的教育理念与张謇相似,1902年前已经在介绍西方近代教育和心理学、伦理学方面做出了开拓性贡献.清光绪二十八年十月至二十九年十二月,王国维应张謇之邀,担任通州民立师范学校教师,成为张謇创办通州师范的重要助手,参与了审订管理章程、审查教习讲义等开校事宜.任职通州师范期间,王国维成了一名学者、教育家和文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