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冰心的翻译与翻译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冰心不仅是中国现代卓越的作家和诗人,而且也是在翻译上有杰出成就的翻译家。本文主要从翻译宗旨、译者素质、 翻译原则、译诗观点等四方面对它的翻译理论和技巧进行归纳和评介。  相似文献   

2.
冰心的翻译数量多,原作来源地广、形式多样、获得的评价较高,其翻译思想散见于她的几篇文章之中。在选材方面,冰心倾向于选择契合自己审关趣味的原著,注重原著现实思想意义,坚持反对重译的原则;对译者,她提出了“博览群书,学贯中西”的要求;对译文,她倡导“为阅者着想”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冰心是中国现代第一位女作家,也是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之一。本文对冰心的翻译特点做了初步的研究,以便于更好地认识理解冰心的翻译活动对中国译坛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李小霞 《文教资料》2013,(25):30-31,33
文学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本文借鉴翻译文化学派的意识形态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探讨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选材的影响。以中国文学翻译史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将中国文学翻译史划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探讨意识形态和当时阶段文学翻译选材的关系,从而得出在文学翻译选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意识形态对翻译选材都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南联大文学翻译活动始终处在赞助人体系的操控之下。间接赞助人在相互斗争中达成妥协,为西南联大文学翻译活动创造了相对独立、宽松和自由的社会文化氛围,从而使文学翻译独立于主流战争文学之外,实现了翻译作品多样化与纯文学化。直接赞助人白英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更为具体。白英的个人喜好决定了翻译文集的选材,白英个人的翻译思想被译者们奉为翻译圭臬,在翻译文集中处处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6.
审美距离包括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间的空间距离,视觉距离和审美主体的心理距离.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与原作之间是审美关系,译者的审美趣味、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直接关系着能否准确传达原作的艺术美.在分析文学翻译的审美本质的基础上,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翻译中如何把握翻译距离,建构审美空间作了深入探讨,揭示了译者审美心理的再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翻译文学与文学翻译两者之间存在着某些共性,也存在着某些差异。该文从翻译过程、翻译初衷、翻译目的、翻译研究的作用以及发展、对于译者和译作的要求以及两者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等方面存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分析,对两个相近概念作了更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8.
张真 《文教资料》2009,(23):40-42
本文作者针对文学译者如何实现在译作中对原作美的把握,从文学译者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心理在文学翻译语言中的体现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非文学翻译的质量无法跟上市场需求,而外语教学又更重视语言学和文学,与实际的翻译活动有脱节。因此,有必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非文学翻译队伍。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认清楚非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翻译综合派认为翻译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本强调学翻译应更注重其艺术性,并从学翻译的复杂性特征、学作品的社会作用以及诗歌翻译的特殊性三方面来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的客观活动,但作为主观因素存在的中介--翻译者,其对翻译的作用不容忽视,翻译者的个人因素直接影响翻译效果.文章就影响翻译的翻译策略和艺术态度等个人因素作一番浅析.  相似文献   

12.
佛教与书法在解除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方面有着共同的旨归,尤其是禅思想能实现对生命的引导,与禅思想结合的书法艺术更是解脱烦恼体验生命的具体法门.禅与书,实现宗教与审美的交融,让现代人认识到自我所处的精神困境,并在具体的宗教与艺术实践中管理自我情绪,调节生命节律,观照自我存在,回归生命的本然,获得生命的安宁.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美学自身广泛涉及概念的学科特点入手,以准确、透彻和流畅为标准,从影响阅读理解方面考察在翻译美学著作中因多义误选、近意划一和印刷形式造成的概念不等问题,对美学著作翻译中的概念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对文学艺术作美学的研究,早在20世纪之初就开始了。从王国维到朱光潜,几代学者都在努力尝试从美学的角度去研究文学艺术。但是,自觉地提出把文艺美学作为一个学科方向来建设,却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从80年代初到现在,经过许多学者的共同努力,文艺美学作为文艺学这一学科下的一个专业方向,已逐渐被学界所接受,继续在向广深拓展。胡经之是文艺美学的积极倡导者,为发展这一学科方向写过专著,也发表过不少文章。现在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艺美学论》,就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他为发展文艺美学而不断思索的心路历程。胡经之在1980年全国…  相似文献   

15.
翻译整个过程都是与美学紧密相连的,感受美和理性美,语言美使翻译过程成为语言艺术的再创作。翻译工作者需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广泛的阅读。加强语言功底,使翻译更准确,更符合美学标准,达到“化境”“传神”。  相似文献   

16.
翻译整个过程都是与美学紧密相连的,感受美和理性美,语言美使翻译过程成为语言艺术的再创作。翻译工作者需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广泛的阅读,加强语言功底,使翻译更准确,更符合美学标准,达到“化境”“传神”。  相似文献   

17.
山水诗在中国古诗中地位特别。古人往往寄情山水,以摅怀抱,故借物言志、借景抒情,是山水诗习常的旨趣,而山水诗研究也成为热点之一。当今,新资料的发掘机会甚少,山水诗研究该如何发展,成为学人思想的焦虑。何方形试图以审美切入,通过大量文本的通读,总结山水诗的艺术流变,其研究思路可为后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美学研究对提高人们的审美欣赏能力,提升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促使人们情操的审美化,尤为重要.文学创作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复杂意识活动的结晶,凝聚着人们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追求,是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体.文学创作是运用形象、意象、象征和想象等手法反映和创造客观现实,所塑造的成功文学形象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季剑青 《教育学报》2006,2(5):84-89
1930年代前期,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以“创造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学”为宗旨,在历史考据占主流地位的学术氛围中,显得颇为引人注目。一方面,新文学是通过反抗古典文学传统来建立自身合法性的,而另一方面,当时的大学国文系普遍仍是以古典文学课程为主体,在此条件下,大学国文系如何展开对于新文学的想象?古典文学可以成为新文学的资源么?本土传统如何与现代诉求相调和?1930年代前期清华中国文学系对新文学的想象及其挫折,折射出的正是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育内容. "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课标更把"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作为教学中最需要蕈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