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阅读这篇《溜索》教学设计,笔者以为有两点值得学习和借鉴。一、依文而教,学习重点突出《溜索》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小说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一篇散文化的小说,讲述了一群马帮汉子溜索过怒江的故事。小说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甚至没有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但就是这样一篇“说得少,说得淡,说得轻”的小说,一经作家阿城的讲述,便有了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相似文献   

2.
《溜索》是阿城在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小说,写的就是马帮汉子在怒江大峡谷的溜索经历,这篇小说名为“小说”,但在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安排以及小说叙述等方面,都有特别之处,也有人称之为“笔记小说”“散文化小说”等。从接受层面讲,这篇小说的阅读“心理图式”与教材中的其他小说有明显的不同,因此有必要在与其他小说的比较中,读出本文在叙事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溜索》是当代名家阿城的一篇小说。它保留了小说的共性,又独具作家的个性风格,构思巧妙,语言文白交杂、简而不寡,充满了诗意和韵味。陈艳老师的教学抓住了单元训练目标中的"分析小说语言特点和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一项,带领学生探究小说共性、品味语言个性、尝试读写结合,教学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品读小说叙事人称和叙事视角之妙,理解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2.抓住重点语句,品味阿城简练传神的语言特色。3.披文入情,理解作者借溜索表达的情感。【课前准备】自读课文,尝试用第三人称或从马帮首领视角重新讲述故事,任选其中一个形成文字。【教学过程】一、导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说:“我是个讲故事的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安忆说:“小说的理想很简单,就是讲故事。”在作家中,阿城被誉为“中文世界最会讲故事的人”,他究竟是怎么讲故事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溜索》这篇小说来学习他讲故事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由曹文轩先生主编的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的编排是以小说的基本要素(如"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等)来划分单元,每一种基本要素就成为各个单元的话题。每个单元的阅读部分选择两篇小说,一篇为精读篇目,一篇略读篇目。基于这种编排特点,《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外国小说欣赏》提出了这  相似文献   

6.
<正>一、关注语言,漫溯文本深处周卫红老师执教的《溜索》一课,定位准确,运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关注语言形式,注重语言训练。在课堂设计的主体环节中,无论是自由填写叠词还是独立思考批注,还是小组合作探究,周老师都能以语言为抓手,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学生咀嚼语言,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阿城“说得少,说得淡,说得轻”的语言艺术,感悟语言之美,进而自觉迁移到日常写作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功夫。周老师用心挑选了部分带有叠词的语句,  相似文献   

7.
<正>《溜索》是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作者阿城通过典型人物形象展现世俗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溜索》一文向读者展示面对来自悬崖峭壁以及怒江的震慑,滇西马帮采用溜索的方式通过两山的过程。通过作者的描述,读者身临其境般体会到处境之险。简短的文本内容,兼顾了严谨有序的叙事结构、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通过对几种动物的描写,隐喻生命的不同样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该小说的特点出发,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解读,助力学生理解文本中呈现的多种生命样态,体会滇西马帮的精神,厚实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正>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熟悉情节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阿城的《溜索》,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内容熟悉了吗?溜索是什么意思?看图,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将系着滑轮的绳索系在腰间,从索的一端迅速地滑到另一端。)怒江惊涛骇浪,小船无法横渡,江上也没有桥。两岸居民要过江,就必须溜索。文中写谁“溜索”?(一群马帮汉子溜索过怒江)  相似文献   

9.
阿城的小说《溜索》从独特的视角进行分析,运用到了凝练的语言表达,设计了张弛有度的文章结构,并结合烘托等表现手法,进一步表现出滇西马帮的生活特点.小说运用凝练的词汇,将人物进行生动刻画,它在继承古典笔记的基础之上,开辟了新的小说形式,成功开拓出"新笔记小说"这一小说类型.新笔记小说作者追求尝试运用新的文体形式,创新文体结...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有一位小说家很著名 ,他就是阿城。他的著名是因为他发表了一篇小说《棋王》 ,所有近二十年中文系的毕业生都应该知道这篇小说。阿城就是因为这篇小说一举成名。阿城曾有过一个想法 ,写八个什么王 ,合成一个“王八”。但迄今为止我们只读到他的“三个王” ,即《棋王》、《树王》和《孩子王 )。《孩子王》曾被陈凯歌拍成过电影 ,但只在戛纳电影节上得了个“金闹钟奖” ,很让人扫兴。  我却对《孩子王》这小说情有独钟。因为小说写的是一个知青代课教师和他的农村学生的故事。我虽然没有过那样的生活 ,但我已经做…  相似文献   

11.
许渊冲先生在自身诗歌翻译实践的基础之上,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提出诗歌翻译"三美论"。这对中国古诗词的英译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葬花词》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而写的一篇重要作品,以其绚丽的意象、悲愤的格调、优美的文辞、铿锵的音韵传唱至今。运用"三美"理论对比赏析《红楼梦》2个经典英译本对《葬花词》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传达,探讨两位译者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便于论证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领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学周刊C版》2017,(13):170-171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佳作,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结构安排严谨,而且意境超群,是一篇引导学生领略语文之美的经典之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春》这篇散文中体现出来的语文的图画美、音韵美、语言美、结构美和情感美。  相似文献   

13.
刘小霞 《海外英语》2012,(2):146-147
叠词自身的音韵之美,形象之美,达情之美从听觉视觉,情感等方面提升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绿野仙踪中叠词的大量使用使得张建平吴岩译本鹤立鸡群,赢得了广大孩子们的喜爱。在众多译本中算是出类拔萃较为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再别康桥》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荷塘月色》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足见《再别康桥》与《荷塘月色》之重要。有趣的是,《再别康桥》以"绘画美、音韵美、建筑美"之"三美"著称,而《荷塘月色》则以"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之"三美"闻名于世,二者一诗歌一散文,可谓教材中的极品。更令人称奇的是,二者在用词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譬如其中的"悄悄"和"轻轻"就是典型范例,颇有意味。《再别康桥》中的"轻轻""悄悄"分别出现在  相似文献   

15.
叠词是古代诗词的表现手法之一。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305篇,使用过叠词的就有200篇,如:关关雎鸠、杨柳依依、灼灼其华、言笑晏晏、蒹葭苍苍等。巧用叠词,能更好的表达思想,刻画人物,绘景状物,增强韵律美;巧考叠词,能引导学生领会古诗词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6.
<正>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初中阶段的第二个小说单元。该单元围绕人文主题"人生百态"选取了《孔乙己》《变色龙》《溜索》《蒲柳人家》四篇小说。《孔乙己》和《变色龙》作为教读课,前者塑造了孔乙己的"苦人"形象,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以及国民的劣根性,后者是讽刺小说,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对一条狗的态度的几次变化,活画出一个欺下媚上、趋炎附势的小官僚形象。《溜索》和《蒲柳人家》作为自读课文,前者生动再现了高山深涧中马帮首领等人强悍勇猛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1984年,阿城《棋王》在《上海文学》发表并震动文坛,引起多方关注,也赢得众多赞誉。其主要原因乃在于阿城的小说开辟了一种不同的写作风格,带来了一种迥异于那个文学时代的文化审美。如王蒙在《棋王》发表不久后所说:"我久没有见过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文体、这样的叙述风格了。"  相似文献   

18.
高尔基认为: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章的组织材料,是沟通读者与作者情感的桥梁.可以这样说,语言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价值.阿城的小说《溜索》,之所以读之令人感奋,人物形象令人历久难忘,除了塑造的马帮汉子不畏艰险、乐观豪迈的形象感人外,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语言也颇具魅力.优美的语言,成就了动人的篇章.  相似文献   

19.
阿城的新笔记体小说《溜索》继承了古典笔记体小说的“志怪”审美,将目光投向现实生活,这在文体上是一种新尝试,从而呈现出新的审美情趣。对新笔记体小说的解读,倘若从“小说三要素”或古典笔记小说的情节和语言方面进行分析,则无法对该文的“新”充分掌握,其中的“野性”应是该文解读的主要倾向。对此,可从选材内容、叙事角度和语言特点方面对其内蕴的“野性”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放眼近三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小说是非常热门的一种文体.2014年高考文学类阅读,除山东考查黄裳《浣花草堂》、北京考查叶廷芳《废墟之美》等散文外,许多省市将考查方向转移到小说的阅读考查.如江西考查阿城的《抻面》,辽宁考查李伶伶《数学家的爱情》,新课标Ⅰ卷考查叶紫的《古渡头》,重庆考查何晓的《东坛井的陈皮匠》,安徽考查西格德·F·奥尔森的短篇《独木舟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