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青楼生活是宋代传奇作家颇为关注的题材.这类作品反映了新的生活内容,在妓女形象塑造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对妓女生活的描写更为世俗化;推崇妓女之"才",塑造了大量的"才妓"形象;理胜于情,道学色彩十分浓重.宋代传奇中青楼题材的作品虽无法与唐传奇中的佳作相媲美,但它们带有更为明显的时代色彩,具有一定的文化蕴涵,在中国小说史上有其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树超 《课外阅读》2010,(7):120-121
人们一提起历史上的风流才子往往首先想到唐伯虎,殊不知杜牧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南宋词人姜夔在《杨州慢》中写杜牧的词句,词人借此展示未遭兵燹时扬州的魅力,使扬州在繁华中多了浪漫情怀,人因城而有名,城因人而扬名,在南宋词人姜夔的眼中杜牧就是一位风流才子。  相似文献   

3.
青楼生活是宋代传奇作家颇为关注的题材。这类作品反映了新的生活内容,在妓女形象塑造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对妓女生活的描写更为世俗化;推崇妓女之“才“,塑造了大量的“才妓“形象;理胜于情,道学色彩十分浓重。宋代传奇中青楼题材的作品虽无法与唐传奇中的佳作相媲美,但它们带有更为明显的时代色彩,具有一定的文化蕴涵,在中国小说史上有其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楼诗词或是赞美曼妙女子歌舞之赏心悦目,或是表达诗人郁郁不得志,放身青楼以忘忧之情怀。历来学者的目光较多关注“正统”诗词而很少涉足“非正统”的青楼诗词。文章从歌女、舞女、妓女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代表诗人、词人最真切情感的青楼诗词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向译语读者展现青楼诗词中文化的韵味。  相似文献   

5.
元杂剧才子佳人戏中佳人形象主要分为闺阁少女、青楼妓女两种类型,众多论者认为两种佳人形象除了身份标注,并无实质区别。文章以《元曲选》中才子佳人戏为考察对象,比较闺阁少女和青楼妓女两种佳人形象内涵的异同。文章认为,两种佳人形象之才貌、情及对爱情的追求有相似的一面,但由于佳人身份的不同带来了性格、主动性的差异,导致了情节发展的不同。元杂剧中佳人形象之"同"是元代社会两种民族文化观念冲突、交融的结果,佳人形象之"异"是剧作家不同的创作心理所造就的。  相似文献   

6.
正扬州,临江,近海,运河贯穿其中,有水陆交通之便。在清代,两淮盐运使署设置于此,成为全国的盐运集散中心。那时,许多盐商大贾集聚扬州。盐商的财富是惊人的,"富者以千万计","百万以下者,皆谓之小商"。经济必然影响文化,盐商们以有文化、有修养为荣。在"家中无字画,不是旧人家"的世风影响下,很多盐商大贾喜欢附庸风  相似文献   

7.
杜牧的《遣怀》诗历来被人误解为艳情诗 ,以为关涉杜牧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其实 ,杜牧的《遣怀》诗是一首咏怀诗 ,作于会昌二年杜牧外放黄州之时 ,诗中抒写的是他由京官而外放的不满情绪 ,诗虽提及他当年在扬州的狎妓旧事 ,但自嘲之中别有寓意 ,是在反讥谤毁者发扬州之事为口实实是吹毛求疵 ,诗歌表意虽迂曲婉约 ,但只要把诗放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中看 ,寓意还是相当明显的。  相似文献   

8.
红楼一出,评者甚众,各流派自成一说,"题咏派"是其中重要一支。对"题咏派"中女性题红诗词历来研究不够,作为"题咏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以女性的独特视角解读《红楼梦》,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清代女诗人范淑是女性题红者中的特立者,其对《红楼梦》立意的见解,表现了作为一个女性高卓的识见,不愧为曹公之知音。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研究一次方程组最早的国家之一.公元三世纪,数学家刘徽曾对"方程"的含义作出过这样的解释:"程,课程也、群物众杂、各列其数、总列其实,令每行为率,二物者再程,三物者三程,皆为物数程之.并列为行、故谓之方程."其中,"令每行为率"是按条件列等式的意思,"如物数程之"是说有几个未知数列几个等式.下列问题可用一次方程组解答:  相似文献   

10.
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在其三十一岁时,由宣州来到扬州,度过了三年时光,写下了《遣怀》等著名诗歌。"杜牧与扬州"的典故,在后世的诗歌、词作和戏曲中时常出现。在其不断传播的过程中,杜牧的形象由多元变得单一。"杜郎俊赏"变得越来越边缘化,而其"风流浪子"的形象却被后世文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