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十年工作回顾总结和发展纲要的相关报道的梳理,查阅有关健身气功发展研究的文献资料,走访健身气功发展的实践者,认为健身气功的发展已逐步形成由抢占阵地向全民健身转移,从宣传推动向制度化规范化转移,从单纯技能性人才培养向人才优化提高转移,由基础科普推广向科学研究转移,由国内开展向国际延伸,由单纯练功步入竞技交流快车道,由社区站点向学校渗透,由功法推广向多元发展的格局转移.由此提出了健身气功的推广策略,进一步加强媒体宣传,提高公众认知度;加速骨干培养,扩大练功人口;校地结合,资源共享是健身气功推广的重要途径;构建以城市为中心的健身气功站点,向乡镇辐射的框架模式;加强语言翻译的准确性,提高国际推广的质量;鼓励政府支持下的市场运作,促进健身气功产业化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状态.调查显示,学生在疫情下的心态变化呈现出消极情绪明显缓解、思想认知趋于理性、行为表达积极正向、"四个自信"更加坚定的总体特征.但是,由于疫情所引发的学生心态问题及成长困境也不容忽视,高校应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引导,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组织动...  相似文献   

3.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青年是一个不容被忽视的群体。利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特殊情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开展青年群体疫情防控工作、提高青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引领社会主流文化和道德风尚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须直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创新破解困境的出路,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通过大力颂扬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先进个人和组织、打造爱国主义精神载体、营造浓厚的爱国氛围、激发青年人的爱国情感、利用重要仪式和有效传播方式等途径砥砺奋进。  相似文献   

4.
2020春节期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由于不明确的发病原因、不易控、高传染性、复杂性等特点引起大众恐慌,严重危害了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同时也给一部分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为防止此次疫情升级,各高校延期开学,长期居家自我隔离,被动的学习进度、有限的社交都加剧了大学生群体的情绪问题,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  相似文献   

5.
选取截至2020年6月30日新冠疫情累计确诊数量较多的24个国家,基于VAR模型下联通矩阵的溢出指数构建24个国家疫情数据网络系统静态及动态溢出指数矩阵。研究发现:整个系统静态溢出效应达到57.39%,美国、巴西、法国和德国是最大的疫情溢出国;疫情传播的溢出效应存在时变性,与世界各国防疫措施、疫苗开发及病毒变异进程密切相关。采用TVP-FAVAR模型分析24个国家的疫情冲击效应,发现快速应对疫情会明显减弱疫情负向冲击,政策力度、透明度及公众对政策的预期也会显著影响疫情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6.
7.
分析疫情中的个人道德缺失现象及其成因,提出"以义导利""不诚无物""仁者爱人""仁者爱物"四个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个体道德又代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私德"具体要求的道德理念,以期助力培养新时代公民道德品质,进而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文章选取山东某高校532名应届毕业生为随机抽样调查的样本,采取网上问卷的方式,了解其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关注度、焦虑原因及缓解方式,并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产生心理焦虑的成因,进而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医医院进行疫情防控应明确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应建立责任清晰的组织体系,明确各工作组织和职能科室职责。应加强硬件建设和设备配备,保证有必要的业务用房和必需的医疗设备。要建立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要落实基本防控措施和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管理,保证科学防控和不留防控死角。要制定应急预案,确保院内发生疫情或院外发生疫情时人员、物资、后勤保障等及时到位。要建立保障机制,保证物资供应和调动医务人员参与疫情防控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学校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针对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和数据可视化,从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健康情况等多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给学生带来的影响;通过分析中国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政策文本数据,提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确保学生正常接受教育的建议,为新冠肺炎疫情下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浙江省20余所高中3 453份高三考生的问卷调查发现,2020年初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招生宣传工作产生不利影响,表现在目前采用的线上招生宣传的平台、内容和方式与考生的实际需求有差距,特别是招生宣传的媒介、精度、频度难以适应新要求。据此,建议围绕强化高校招生宣传服务,从招生宣传平台立体化、内容精准化、服务常态化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招生宣传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彰显了中华民族以大局为重的整体主义精神,守望相助、友善团结和共克时艰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更以改革创新、科技防疫以及理性反思赋予了时代精神新的丰富内涵.中国的抗疫成果使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为世界提供一种新的抗疫思维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52名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大学生检出存在心理问题的有64人,占总人数的7.51%,其中出现恐怖45人、抑郁15人、强迫症状14人、敌对性9人、焦虑7人、躯体化7人、人际关系敏感6人、精神病性6人、偏执3人。少部分护理专业大学生在心理上存在应激反应。高校需完善心理应急服务机制,加强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疏导与咨询,以减轻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性公共事件,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倡议,"停课"即暂停传统的线下教学活动,"不停学"即组织线上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学习不停止。"停课不停学"的支撑环境是互联网、BYOD设备和各种视频交流系统,而确保学生学习质量的核心抓手是教师基于学生学情和学习环境,以学习目标为导向,重构设计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有效利用在线学习环境特点和优势,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  相似文献   

15.
2019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对疫情期间国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介绍研究使用的评估工具、疫情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方式等,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冠疫情期间,学术期刊办刊遇到一些问题。期刊管理部门应出台或完善相关应急政策,牵头推进赋予纸质刊与网络刊同等效力的工作。期刊编辑部应科学处理延期出刊等问题;以抗击疫情、全面认识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为契机,做出有影响力、助推问题解决的选题策划;利用专业资源、专业知识、专业媒介、专业人才等向大众科普与疫情有关的知识,澄清是非,击退谣言;与数字出版平台有效对接,缩短内容上网时间,促成论文成果及时传播。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球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适时为各国提供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借助复杂性理论揭示教育系统所处的复杂时代情境,并结合韧性理论倡导各国识别教育系统中的脆弱性,构建韧性教育生态系统.同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挥其国际组织职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组织成员国和其他国家进行相关数据搜集和统计分析,提出了循证教育治理建议、促进国际间教育合作和倡导人道主义教育援助等有效举措.未来,增强教育系统韧性和建立教育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将成为实现全球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新冠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韧性与焦虑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作用,使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采取问卷星线上的方式共得到1198份有效问卷。结果发现:1198份数据中无焦虑症状762人(63.6%),轻度焦虑398人(33.2%),中度焦虑30人(2.5%),重度焦虑8人(0.7%);女生在焦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学历、年级和居住地在焦虑上的得分并无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心理韧性及其各维度与焦虑存在显著水平的负相关,心理韧性及其各维度和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和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积极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心理韧性对焦虑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因此新冠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韧性是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其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9.
自2019年12月31日湖北省武汉市卫健委首次通报当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以来,新冠病患一度遍布中国各个省份及多个国家,病毒的传播速度超乎人们预期。全球疫情升级是灾难,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大考验,更是对人们心理的一次历练。基于此,各地高校应抓住这一契机,分析大学生所表现出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提出积极的教育对策,引导提升大学生在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