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1月8日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35周年纪念日;3月8日是河北省邢台地震45周年纪念日。在这泪飞化作倾盆雨的特殊时刻,本刊特地发表柴天禄同志珍藏的45年前在邢台地震灾区所拍摄的几幅照片及当时写下的一篇日记,以志纪念。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立即赶赴灾区视察和慰问。柴天禄同志当时身为北京军区《战友报》特约记者,他奉命全程跟踪采访了周恩来总理在灾区的视察和慰问活动,并在地震灾区连夜写下了这篇纪实性日记。日记和照片真实地记录了周总理在灾区视察、慰问的生动感人的情节。  相似文献   

2.
日记留下台湾同胞在北京的印迹 杨英风坚持写日记,从一九四○年三月七日同学为他召开赴北京的送别会写起,止于一九四八年九月二十二日,期间除少部分遗失外,连同成绩单等都保存了下来.如今,这些屡遭劫难后保留下来的早年日记,已收录在<杨英风全集>第二十一卷,成为研究台湾政治、社会、历史、文化以及在北京的台湾同胞与百年来京台交往的重要史料,如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许雪姬撰写的<1937至1947年在北京的台湾人>,与杨英风相关的记述就是依据其本人日记而来.  相似文献   

3.
我珍藏的这本由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4月(第一版)出版发行,辽宁人民出版社重印,1966年1月沈阳第五次印刷的陶铸所著的《理想,情操,精神生活》一书,是我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1966年9月1日,在红卫兵"大串连"期间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新华书店买到的。若问因何珍藏了这  相似文献   

4.
在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的13名代表中,有位典型的学者型人物,他当时与湖北籍的李汉俊代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参会,那年他31岁.他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湖南籍人氏李达.李达因个人书生意气,一生三次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是在1920年夏入党,1923年秋退党;第二次是1949年12月入党,1966年8月25日,在李达去世的...  相似文献   

5.
"误会"人生     
《传媒》1999,(2)
王建男原本是学版画的.1966年考上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他"险些"成为画家.10年后,1976年,也许画家的情结起了作用,插队返城的他考上了哈尔滨日报社的摄影记者.此后又事隔20年,1996年,<王建男眼中的美国>摄影展览在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举行.1997年1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为此向其颁发证书:"第一位在美国举办个人摄影展览的中国新闻摄影家".  相似文献   

6.
1949年12月16日至1950年3月4日,毛主席第一次访问苏联。陪同前往的有汪东兴同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汪东兴日记》。汪在这本日记中有诸多记述。其中说到毛主席在出访前一天,宣布的三条纪律:一、不带记者,对外不宣传;二、沿途可允许当地党政领导两人来车上看望,其他人不要来;三、在中国境内沿途不下车,也不准向地方要东西。 毛主席的专列由前卫车、主列车、后卫车三部分组成。前卫车由5个车皮组成,上驻50个士兵和一些工作人员;后卫车也有5个车皮,除有50个士  相似文献   

7.
在河北省档案馆,保存有《阎锡山部一军官日记》(原名‘生活剪影’第四册,以下简称《日记》),时间为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一日至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四日,共六十二篇。《日记》为32开本,华北新华书店发行。据编者介绍:“这本日记.是我军在上党战役(国共两党于一九四五年九月十日至十月十二日进行的一次战斗)中,于战场上拾到的。  相似文献   

8.
1985年是中央戏剧学院建院35周年,也是国立剧专50周年校庆."小疯子"朱家训拜见了自己的老师曹禺,也会见了同班同学叶子和"大疯子"凌子风.盈盈水,师生情,风风雨雨、坎坎坎坷坷50年,别时难舍相见更欢,酸甜相间更有味.朱家训走到曹禺老师身边问:"万先生,你还记得我否?"曹禺先生一愣,望了朱家训一会儿,笑着说:"你不就是第一届那个最小、最顽皮的学生小疯子朱家训吗?"此时,凌子风走来,曹禺对着他说:"您,我就不说了,著名的大导演."凌子风忙说:"哪里,哪里,您永远是我的先生,我也永远是您的学生.孙猴再闹也离不开您的手心啊."曹禺十分激动,拉着叶子、朱家训、凌子风等第一届学生说"留个影吧,50年啦,不易啊!"  相似文献   

9.
正2007年岁末美国《新闻周刊》刊登了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中国日记"的部分章节,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兴趣。五个月后,《乔治H.W.布什的中国日记》一书正式出版。书中收录的是自1974年10月21日起,布什出任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13个月间的日记。其中1975年7月30日的日记,布什写道,他永远忘不了北京的一些声音:公园里非常动听的歌声,孩子们走队列时"一二一"的口令声,还有"自行车铃声",等等。  相似文献   

10.
勿忘人民1990年,我在翻阅《中国记者》第7期时,看到一篇《他爱那万顷麦浪》的文章,其中有几段是记述穆青对往事的追忆:"1966年初,他(穆青)曾去太行山区林县红旗渠工地,有个叫任羊成的同志,整天腹部捆着绳子,让人从山顶送到悬崖中间打炮眼,除危石.他的腰部被绳子磨出了血泡,一片血肉模糊.下来后,妻子一边帮他脱衣服,一边抹眼泪."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胡适     
在中国近代史上,在华夏文坛中,鲁迅与胡适可谓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1951年10月19日邮电部发行纪11<鲁迅逝世十五周年>同图异色纪念邮票一套2枚;1962年2月26日邮电部发行纪91<鲁迅诞生八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1枚;1966年12月31日"文革"期间发行纪122<纪念我们的文化革命先驱鲁迅>纪念邮票一套3枚;1976年10月19日"文革"刚结束,发行J11<纪念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纪念邮票一套3枚;1981年9月25日邮电部发行J67<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一套2枚,共计五套11枚之多,仅次于毛泽东邮票的枚数,在革命先驱孙中山纪念邮票枚数之上.  相似文献   

12.
郑振铎先生生前,曾发表过经他自己整理的日记两种。一是《欧行日记》,乃其青年时因大革命失败而避难国外的日记,1934年10月31日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所记为1927年5月21日至8月31日。二是《求书日录》,乃抗日战争上海"孤岛"时期他有关抢救古籍的日记,初载1945年11月21日至12月30日上海《大公报·文艺》,所记为1940年1月4日至2月4日;最早收入1983年10月北京三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今年是第11个"世界读书日",今年的世界读书日从规格、规模和参与度各方面都超过了往年.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阅读运动将世界读书日推向了高潮.2006"世界读书日"已经过去,本刊特约有关人员对这次活动的前后作一记述.  相似文献   

14.
1995年11月1日,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受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委托,授予阎宝航(已故)和他在抗日期间领导的地下工作者阎明诗、李正文"卫国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奖章.  相似文献   

15.
1949年初,胡适曾有过一闪而过的和平幻想,所以才会想把家属安排到老家安徽绩溪去住.1月8日,蒋介石请他吃晚饭,他为蒋讲了温赖特将军守巴丹半岛力竭投降,胜利后释放回国,美国人热烈欢迎,国会特授予"荣誉勋章"的历史.他在当天的日记中记下了这件事,并写了"蒋公稍有动意?"一句话,蒋是否为这个故事所打动,胡适只是猜测,所以才会在后面加一个问号.从蒋坚持要胡适去美国,蒋从无求和的打算和诚意,所谓"求和"文告都不过是演戏罢了.  相似文献   

16.
我过去一直坚持写日记.但1966年以前的日记由于"文革"时怕查抄黑材料、惹麻烦都烧掉了,想起来真感到有些惋惜!  相似文献   

17.
彭波 《传媒》2009,(10)
上海汉口路300号,是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所在地.每一个华灯初上的夜晚,是解放人忙碌的正午,挑灯夜战,忠实地记录着这一天的"上海日记".次日清晨,新鲜的新闻食粮就与数十万读者见面了.60年的坚持,2万多天的"亲密接触",16万多个版面的"精耕细作",<解放日报>和她的忠实读者们一同浇筑着这本成长日记,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嬗变.  相似文献   

18.
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丰富的收藏中,革命烈士的日记是珍贵的史料与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思想意义,周镐烈士的日记就是其中之一。周镐走过一条崎岖复杂的人生道路,在成为中共秘密党员、革命烈士之前,他曾经是一名国民党军统少将。这本日记,为我们走近他传奇的一生,提供了第一手的历史材料。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在50年代经常到各地视察,并同各界人士举行联欢晚会,他始终在人民群众之中。但由于他本人不主张新闻界对他作过多宣传等方面的原因,他这些同人民群众同欢乐的情景极少报道,所以只给参加者留下永久美好的记忆。1958年1月24日晚.他曾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同5000多人联欢,就是一例。当时我作为《广州日报》记者曾有幸参加和采访,同其他文字记者写了特写,摄影记者拍了照片.由于陶铸办公室在我们送审稿上批示:“退回,不拟刊出。”所以,消.息、特写和照片都没有发表。当时我写了一篇日记,记录下这次晚会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1976年毛主席离开我们了!我曾怒起这篇日记.但由于日记本和手稿都是包扎堆藏起来,又忙于工作,无暇寻找。一日,为寻找材料写回忆文章,偶然又发现这篇东西。这篇日记经历了我从广州调到北京新华社的搬迁,特$.l是遭受了“文革”抄家的“洗礼”,还能保存下来,真是喜出望外。适逢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于是把这篇日记加以整理,拿出来发表.作为一个记者对毛主席的缅怀。  相似文献   

20.
我的面前摆着一本非同凡响的书:《拉贝日记》。一个德国人,用日记的形式,详细而确凿地记录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南京所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60年后,在日本右翼势力仍然极力否认自己罪行的时候,这本日记公布于天下,为历史和正义作了一次伟大的证明。 从新闻和采访的角度说,这本日记太耐人寻味了。 约翰·拉贝1908年进入中国,从1931年起,担任西门子驻南京办事处经理。1937年日本侵略者攻陷南京时,拉贝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四处奔走呼号,竭力阻止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疯狂施暴。他带头建立的“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