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迎 《浙江档案》2004,(3):40-40
张若名,1902年生于河北省清苑县,1916年考入天津直隶北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与邓颖超同为第10级学员。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任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主义部部长。张若名与周恩来等同为运动领导核心——“觉悟社”骨干。12月当选为“天津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会联合会”评议委员会委员长。1920年11月7日,张若名与周恩来、郭隆真同乘邮轮“波尔多斯”号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上半年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张若名、周恩来等都是中国最早的国民党旅欧总支部的重要成员。1923年,张若名与郭隆真担任里昂三丰工厂区华工方面的宣教工作,张若名还担任与…  相似文献   

2.
胡家芝     
剪纸艺术家胡家芝,1897年出生于浙江省桐庐县的书香门第,父亲胡传泰是书法家。因家中孩子多,母亲把她送到桐庐城里的外婆家。胡家芝自小聪慧好学,心灵手巧。她在慈惠私塾读书,13岁进县立第一女子学校,成绩优秀,三年毕业,考试名列第一。在家庭的影响和民间艺术的熏陶下,她长于绘  相似文献   

3.
2011年7月1日下午,我借因公赴台湾出差的机会,在台湾朋友的陪同下,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樊希安总经理一起,来到台北的马场町纪念公园,这里原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马场町刑场,1950年6月10日下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老前辈朱枫烈士就在这里被杀害。朱枫烈士生前是新中国成立前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革命出版机构"老三联"的骨干,当年曾经在我父亲沈静芷负责的新知书店工作。1949年11月25日,她奉命自香港赴台湾从事情报联络工作,  相似文献   

4.
吴贻芳属于近代中国第一批获得学士学位的女大学毕业生,又是上个世纪20年代的留美女博士,担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院长20多年。她并非一味埋头读书、办学,不问世事。出于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热忱,吴贻芳其实也是一位很有声望、很有活动能力的社会活动家。为纪念吴贻芳诞辰110周年、金陵女子大学成立90周年,谨以此文展示这位著名女教育家闪光的另一个侧面。(一)1916年2月,23岁的吴贻芳进入金陵女子大学读书。这年该校成立学生自治会,吴贻芳以优秀的学习成绩和卓越的组织才能,受到同学们的信任,当选为学生自治会会长。6月6日,恢…  相似文献   

5.
《档案与建设》2007,(4):30-31
剪纸艺术家胡家芝,1897年出生于浙江省桐庐县的书香门第,父亲胡传泰是书法家。因家中孩子多,母亲把她送到桐庐城里的外婆家。胡家芝自小聪慧好学,心灵手巧。她在慈惠私塾读书,13岁进县立第一女子学校,成绩优秀,三年毕业,考试名列第一。在家庭的影响和民间艺术的熏陶下,她长于绘画、刺绣,更精于剪纸,十多岁时就能剪出花卉、禽鸟、走兽、人物和各种吉祥图样,深受好评。20岁时她出嫁到窄溪镇珠山村,在家操持家务,抚育孩子,作一位贤妻良母。她生活在珠山36年,在民俗活动中练就了一手精巧的剪技,继承了江南喜花剪纸吉祥如意、祈福迎祥的内容,玲珑剔透、俊秀优美的江南民间剪纸风格,成为远近闻名的剪纸能手,被誉为“福星”。  相似文献   

6.
赵四小姐,学名赵纟是,又名一荻和绮霞,她终生苦恋少帅张学良,至今传为佳话。女中才女赵四小姐祖籍浙江兰溪,1912年出生在香港。父亲赵庆华是津浦铁路局局长,娶有三房妻妾,生下七男四女。四女中赵四最小,家人都称她“四妹”,天津中西女子中学,是一所著名的贵族学校,那时,很多在北洋政府做大官的人,子女多在这个学校读书。赵四在该校读书时,与北洋政府代总理朱启钤的六小姐朱洛筠、财政总长李思浩的二小姐李兰云,驻日公使陆宗舆的大小姐陆静嫣等人,同窗共读,朝夕相随。在这些粉红黛绿的名门闺秀中,赵四学习认真,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加之生性…  相似文献   

7.
<正>邓颖超的母亲杨振德是一位刚烈的奇女子。她生于1876年(光绪二年)8月,祖籍长沙,祖父是富商,但是几个儿子都不会经商,只会大手大脚花钱,祖父去世后,坐吃山空。她的父亲喜爱读书,杨振德是他唯一的孩子,十分疼爱,从小教她识字读书,指导她学习中医,说既可防身也可助人。他敢于破除当时风俗,不愿意女儿过早出嫁。家业败光后,背井离乡,父亲带着妻女到广西南宁谋生。杨振德14岁时(约  相似文献   

8.
何毅,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一位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女共产党员,永远被佳木斯市人民怀念。何毅原名孙广如,1915年10月30日生于山东曲埠县城关镇。其父孙兰友是清末秀才。孙广如从小受父亲影响,勤奋读书,成绩优良。1932年她考入党州乡师读书。当时这所学校已经有中国共产党组织活动,孙广如在校受到进步思想影响,阅读了一些马列主义书籍。卢沟桥事变后,孙广如和一批爱国青年不甘心沦为亡国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清末洋务派首领。字孝达,一字芗涛,又作香涛,号壶公,无兢居士,谥襄。生于清宣宗旻宁道光十七年问(1837年),卒于清溥仪宣统元年(1909年)。直隶南皮(今河北宁津)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他乃父名镆,字又甫,号春潭,历任知县、知州。张之洞自幼读书,他父亲聘请有  相似文献   

10.
高锐娜 《档案》2014,(6):28-32
正一郑织文是当年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女学生之一。她的一生,也是这段革命历史的一部分。郑织文出身于河南省鄢陵县一个世代做官读书的家庭。她的爷爷晚清时期在鄢陵做官。父亲郑锡田曾两次考中光绪庚子辛丑并科副榜,后就读于天津政法学堂。他关注时局,勤奋好学,几乎遍读当时从西方翻译过来的所有书籍,参加维新变法运动,后追随孙  相似文献   

11.
赴美留学,成就世界一流核物理权威 吴健雄1912年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1923年,11岁的她到离家50里的苏州去读书.吴健雄就读的苏州第二女子师范是当时一所相当有名的学校. 1929年,吴健雄以优异成绩从苏州女师毕业,并被保送到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吴健雄念的是师范,按规定要先教书服务一年,才能继续升学,但由于当时规定并没有那么严格,因此吴健雄在这一年当中,并没有去教书,反倒是进了上海的中国公学再读一年书,因而也有机会成为胡适的得意门生.吴健雄曾说过,在一生中影响她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她父亲,另一个则是胡适先生.  相似文献   

12.
江南 《新闻天地》2007,(3):37-40
2006年深秋的一天.一辆呼啸而至的警车驶进了四川达州市中区人民法院,几名女公安干警将车上的一位身材高挑.模样俊秀的女子带到了被告席.她叫何雪琳.是邻县宣城师范学校的一名图书管理员。与她一起站在被告席上的还有她的丈夫于勇。  相似文献   

13.
喻尊霞,1920年出生于泗洪县青阳镇敞巷街一个富裕家庭,姊妹排行第三,大家都称她为三小姐。祖父、父亲两代均以行医为业。1931年,喻尊霞入青阳小学读书,因成绩出类拔萃,深受同窗和老师的喜爱。她写的《悲惨的乞丐》作文曾被老师作为范文,在全班争相传阅。不幸的是,喻尊霞小学还未毕业,父亲就去世了。面对日益贫困的家庭,母亲不得不把她送到宿迁城里的姨娘家上学。1936年喻尊霞在宿城镇小学毕业,并考入安徽省怀远中学初中部读书。  相似文献   

14.
陈香梅传     
陈香梅传文若缩写胡辛著1981年元月2日,中国人民日报、美国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均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刊登了一位女子与邓小平握手的照片,并发表了新闻。她,就是陈香梅。──一个有着永恒魁力又魅力无穷的女人。1925年农历五月初五,陈香梅在北京出生。父亲...  相似文献   

15.
任强 《中国出版》2015,(5):67-69
唐朝人非常重视女子的读书教育,使得鱼玄机有了更多的读书机会。通过对鱼玄机的诗歌及有关文献的考索,发现鱼玄机主要读两类书籍:一种是科举考试类,另一种是道教经典类。鱼玄机独特的读书经历,使得她在妇德、针织、女红等方面的追求较少,这也为其成为才女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6.
魏元雄,子庚人,中国著名数学家,1901年出生于直隶安国县奉伯村一个耕读世家。父亲魏毓芳念过私塾,母亲也粗通文字。三叔是清末秀才,后来在保定师范学校当教师。其兄魏元信1912年保定官立中学堂肄业后曾在伍仁村新式乡村初小任教,在父兄的影响下,魏元雄7岁入本村初小读书,毕业后升入县城高级小学。数学老师和珠算老师教得很好使他  相似文献   

17.
正绿川英子原名长谷川照子,1912年出生于日本山梨县猿桥一个土木工程师家庭。老实本分的父亲重男轻女,对聪明倔强的小女儿并不注意。1929年,18岁的绿川英子在东京府立第三高等女子学校毕业后,考入奈良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奈良女子大学的前身)。读大学时,绿川英子接触了革命思想,开始和日本共产党外  相似文献   

18.
<正>在河北师范大学百年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优秀校友,邓颖超就是其中之一。邓颖超同志以她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国家领导人的身份为人们所熟知。她在青年时代求学期间,曾担任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友会图书馆(现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前身)"图书部"书记股干事,热心图书馆工作的经历却鲜为人知。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百年师大图书馆文化研究"课题小组,在研究与图书馆有渊源的重要人物时,发现了有关邓颖超同志的这部分文字记载并进行了  相似文献   

19.
韩托 《档案天地》2014,(6):20-22
正她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天津"五四运动"的领导者。她是天津"觉悟社"的创始人,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女性,也是中国第一位留法女博士。她才华横溢,胆略过人,却命运多舛,悲壮一生……少年壮志时代精英张若名,字砚庄,1902年2月23日生于河北省清苑县温仁村一个封建大家庭里。她自幼聪明活泼,性格倔强。1910年,望女成凤的父母,送她到天津上小学。小学毕业后,张若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时名闻遐迩的"重点学校"——"直隶北洋第一女子师范  相似文献   

20.
我与父亲的12天我平生与父亲相处,只有短短的12天时间。1931年,母亲在上海生我时,父亲已经到苏区去了。所以,我一出生,父亲并不在我身边。我两岁的时候,母亲看我能离身了,就也要去与父亲一起参加革命,于是她把我托给了陶行知在英租界办的孤儿院——上海劳工幼儿院。后来,国民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