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罗红梅 《广西教育》2023,(13):17-19+92
本文论述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融合的路径,包括:梳理劳动题材课文,设计劳动教育方案;建设劳动教育基地,培养劳动实践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利用语文教材文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根据教材文本特点,深化劳动教育内涵;举办展演活动,促进语文与劳动教育相融合。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将劳动教育融入各学科的教学环节中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趋势。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我们会发现语文教材上已选录与劳动相关的课文。为了全面实施与推行劳动教育,教师要让劳动教育融入于各学科的教学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全面体现劳动教育。【摘要】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劳动和劳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近十年来,我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但存在“坐而论道”的问题。海南省部分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做法也许可以为此提供重要参考。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尝试,是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四组关系:一是在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上,要坚持劳动付出与劳动成果相统一;二是在认知与行动的关系上,要坚持劳动认知与劳动自觉相统一;三是在典型与大众的关系上,要坚持典型示范与社会参与相统一;四是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上,要坚持劳动传统与时代特征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育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必备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拥有大量的劳动教育资源,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落实劳动教育相关政策精神,发挥二者的育人价值。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策略,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6.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劳动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过程中,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较高的劳动素养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文章从论述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分析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劳动教育;立足语文教材,发掘劳动教育素材;丰富作业...  相似文献   

7.
加强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既能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促进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推广。文章从教师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掌握小学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渗透的方法,把握小学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渗透的载体三个方面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8.
对于语文教育工作者而言,需要从语文内部入手,开展富有语文特色的劳动教育。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劳动素材,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突出劳动教育的重点,并在课后阅读教学中不断强化,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本文以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结合的重要性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劳动教育的渗透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相似文献   

9.
新高考下,将劳动教育渗透于语文教育中,其通常能充分满足人文性与工具性之间的统一性,并实现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语言之间相统一的教育效果。基于此,为了更好地贯彻劳动教育的方针,夯实劳动教育,就需注重社会、家庭、学校三方的共同参与,并实现三方协同的教育体系构建,从而使劳动教育能够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的作文板块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缺少作文素材似乎已成为写作的首要问题。事实上,写作的素材来源广泛,丰富多彩,只是需要学生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其实,劳动就是最好的作文素材,因此将结合教学实践,深入分析将劳动教育和语文写作相融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着眼于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新时代劳动领域的新变化,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劳动教育事业提供科学指南。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具有理论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相协调、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专业性与综合性相协同等主要特征。科学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的主要特征,对于我们增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劳动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小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意识越来越高。其中,劳动教育作为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其身体机能的重要教育内容,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语文教育而言,融合劳动教育能够转变传统教育思维,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培养提供帮助。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融合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还能够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对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有重要帮助,所以教师要迎合小学语文教学需求,加强劳动教育融合研究力度。鉴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提供参考,提升小学生劳动教育效果,为劳动教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对于学生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使劳动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具有可行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熟悉教材选文编排的特点,充分挖掘作品的内涵,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写作中认识劳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2015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当中明确地指出:"要想有效地提升广大中小学生自身的劳动素养水平,以及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劳动态度,就一定要加强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度。"本文重点将结合中职语文课教学实践,从语文教学和劳动教育的关系中,寻找进行劳动教育的契合点,劳动教育实践作为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理解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以及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来理解劳动之美,正确认识劳动四个方面来探讨把劳动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方法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学科的支持,根据语文自身的学科特性开展劳动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统编版小学语文阅读课文中的劳动要素进行梳理,明晰劳动教育重点,提出教师要在文本分析中深挖劳动资源,在教材解读中整合劳动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阅读中强化劳动教育和在课后评价中落实劳动教育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劳动实践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劳动课应把劳动实践作为劳动教学的中心环节,借助教材,把思想教育与掌握劳动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实践性与教育性相统一。要上好劳动课,做好准备是十分关键的环节。上课前,教师要从教材教法到  相似文献   

17.
王吉利 《学周刊C版》2023,(2):118-120
在素质教育背景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是小学教育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将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机融合,符合素质教育改革提出的新的教学要求,有利于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前提下逐渐养成自主劳动的好习惯。立足小学语文课程,追问教学过程,促使劳动教育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生成和劳动智慧生长的双重过程。在这样的劳动润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涵化其人格素养与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8.
劳动活动中蕴含了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劳动过程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为顺利开展劳动活动教育,文章将劳动教育与STEAM教育、国家课程相融合,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开展《绿色快乐农耕园》劳动课程实践,为STEAM教育在劳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刘志刚 《四川教育》2022,(22):34-35
按照《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要求的“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中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文本中的劳动教育资源,科学有效地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具体而言,教师应当按照“观念奠基”“热情赋能”“精神指南”的路径,引导学生深化劳动意识、运用劳动智慧、涵养劳动品质,使学生勤于劳动、乐于劳动、以劳为荣。  相似文献   

20.
将语文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构建学科教育共同体,是增强语文课程思想性、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途径。文章以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为指导,探究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建构与路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跨文本组合、板块化组合、实践性活动等路径实现两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