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学旅行越来越受到学校重视。以四川省遂宁市的中学校研学旅行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研学旅行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学校研学旅行设计的方案、内容等,明确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优势和不足。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为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生研学旅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学教育活动,是将国际上的“研究性学习”和旅游感受结合的校外教育实践活动,传承和进一步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学宗旨,进一步发展成为现代综合性教育的新内涵与新方法。按照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与特征,把中学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相连,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方法与教学模式,通过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思考方法与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良好的思想品德与健全的人格,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故笔者基于研学旅行对优化高中德育展开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3.
研学旅行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因而要注重其德育功能和德育价值。研学旅行的德育具有体验性、交互性、具身性等特征,能有效破解当前普遍存在的知识化、外在化、单一化德育困境。研学旅行的德育,可通过历史与爱国主义教育、自然生态教育、社会文化体验、生活劳动体验、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活动实施。  相似文献   

4.
研学旅行是集旅行体验和户外研究性学习于一体,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安排学生以集体旅行、共同研讨、集中食宿等方式开展的校外教育实践活动。研学旅行倡导学生要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活学活用。一方面,研学旅行有助于推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另一方面,地理核心素养也规范了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地理核心素养的研学旅行活动,是将研学旅行作为地理核心素养塑造的一块阵地,将核心素养的培育渗透在研学旅行的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知行合一、创新发展的教育形式,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生物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认知发展、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将初中生物与研学旅行相结合,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生物现象和生命特征,进而加强学生对生命观念的认识与理解,促进其主体的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6.
研学旅行是一种即古老又新颖的教学方式,说其古老是因为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人物的众思想家、教育家就采取游学的方式,四处游说讲学;说其新颖是因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研学旅行的方式才逐渐被教师们所接收并运用在实际教学中。研学旅行是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应当适时开展研学旅行,以此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兴教育形式正逐步成为当下许多学校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德育的视角来审视,其具有培养集体意识与自律力、民主意识与合作力、责任意识与意志力、奉献意识与担当力、爱国意识和自强力等多重价值。为增强实效,德育工作者开展研学旅行时需整体考量、多元保障,要加强过程指导、"研联跟进",并及时进行总结分享。  相似文献   

8.
9.
牛瑞 《甘肃教育》2020,(19):132-133
<正>生物研学旅行是旅行和生物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生物教育教学实践方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发展和延续。研学旅行不但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对大自然各种生命现象的探究和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有积极意义,并且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团结协作、自我约束管理等各种核心素养的建立有良好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是有效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太原市城市地域景观研学旅行为例,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新课标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本文立足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建立更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和提升育人水平,探索了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从安全为基、实践为魂、教育为本等三个方面,剖析了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13.
《考试周刊》2021,(55):141-142
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现象和事物进行正确看待,将获得的地理知识转化为行动能力。形成地理核心素养需要真实教学情境的辅助,教学情境可突破学校、课堂和教材的局限,将课堂扩展、延伸至学生所处的社会领域。研学旅行提升了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创造开放的地理教学氛围和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言传轻身教、重积极轻消极、重政治轻文化等问题。在研学旅行中渗透道德教育具有体验性、全面性、民族性等优势,恰好可以弥补传统德育的缺陷。在研学旅行中,可以通过研学旅行的体验教育、榜样教育和环境教育进行德育渗透,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坚定其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15.
研学旅行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随着人们对研学旅行重要性认识的逐渐加深,现在已经有多个 地区开始对研学旅行进行推广。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利用研学 旅行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有效推进研学旅行课程化,文章依托南充市近郊青居曲流乡土地理课程资源,选取南充市区高三学生为研学对象,从研学课程设计、研学课程实施、研学课程评价及研学课程反思等方面,为开发南充市近郊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建言献策。认为应从大概念主题、多学科融合、体育兼美育协同培养等方面优化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文章以庐山研学旅行为例,从人的协调观的培养、综合思维的培养、区域认知的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研学旅行内容。  相似文献   

18.
王姗姗 《贵州教育》2022,(17):46-48
贵州研学旅行活动的基地条件和社会支持并未达到应该有程度。在实践过程中,一些学校只是将研学旅行简单地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甚至完全等同于综合实践,并未将研学旅行基本理念与目标渗透到研学旅行活动中。贵州研学旅行行业内部还没有形成一套健全行业标准,研学旅行准入门槛、退出机制以及评价准则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9.
高中历史研学旅行教学模式近年来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推广,这一模式汇聚了教学资源,让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教师可以立足教材进行发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感知,以及组织相关的观摩活动,让学生增强实地感知,从而促进教学活动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课程学习方式多为接受式学习,传统的课程学习情境局限于有限的课堂空间,多为模拟和假想的情境。研学课程的情境并不是模拟和假想的,而是真实的。通过研学的方式,可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切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文章以南宁市五一西路学校开展的研学旅行为例,分析研究研学旅行现状,查找不足,并提出创新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