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将具身体验与信息传递过程深度融合,使得传播生态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主要从传播学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具身传播趋势下,档案信息传播向具身化转变的实践中人工智能所提供的技术可行性,详细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为档案信息传播带来的实现交互叙事、提升视角体验、跨越时空边界、创新传播模式等机遇,以及所面临的影响内容呈现、削弱传播效果等挑战,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在档案信息传播中风险监管、内容挖掘与技术利用三个方面的创新实践,以期为我国档案信息传播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档案自信源于丰富的档案资源,地方档案文化开发与传播关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本文首先阐述何为档案自信,概括其与地方文化传播互为促进的关系;其次以景德镇陶瓷档案信息传播为例,介绍其文化传播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再次分析景德镇陶瓷档案信息传播的影响因子,并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出愿景;最后从传播环境、资源、媒介、合作、反馈等角度提出景德镇陶瓷档案信息的传播策略,旨在打造地方档案文化品牌,提升档案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曹琳琳 《云南档案》2012,(12):42-44
档案信息资源碎片化对应的是一种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零散化的信息传播模式。档案微博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传播媒介,在档案信息资源碎片化传播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些不足之处,本文试对利用微博平台传播碎片化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5G、多媒体、大数据、VR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赋权民众表达、重塑传播生态、再造产品流程、构建话语体系和重构人类文明.多维度的媒介技术作为工具嵌入文化遗产的修复中提升了修复的精准度,虚拟现实系统建构线上和线下的沉浸式体验打破了时空隔阂,多渠道传播提升了用户的文化参与效能感,搭建智能交互的反馈体验有利于传播优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5.
王冠  袁烨 《档案与建设》2023,(11):48-51
生成式人工智能虽然具有令人惊叹的强大功能、惊人的更迭速度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现阶段将其应用于档案开发利用尚存在诸多瓶颈。文章分三个阶段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档案开发利用的瓶颈所在,认为数据准备阶段在数据库层面和数据量层面均存在发展瓶颈,内容生成阶段在内容生成机制和内容生成结果两个方面存在风险,社会传播阶段瓶颈产生的根源则主要包括其高并发性和强破坏性。  相似文献   

6.
探讨课程思政视域下红色档案文化的传播路径,是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档案学界在研究红色档案文化育人功能问题方面面临的新课题。红色档案文化搭乘课程思政的东风得以广泛、全面的传播,该文从内容、环境、机制三个方面探讨红色档案文化传播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推动红色档案文化在课程思政中的传播提供可借鉴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8.
针对南京博物院一件虫蛀严重的馆藏清代档案,经前期预研究后采取了消毒杀虫、整平、手工修补等技术手段进行了保护修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文物达到了展陈的要求。对修复过程中所使用的修复用纸也进行了相应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保护修复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数字基础设施的蓬勃发展推动社会步入数字时代,数字媒介和技术的介入造就了传播的全新图景。本文以媒介生态为认识工具,阐释了媒介生态视域下档案数字化传播的价值。通过分析媒介生态视域下档案数字化传播面临的各种挑战,从优化媒介生态环境、协调媒介竞合关系、打造传播内容的全息呈现、增进传播受众的情感认同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
11.
12.
修复档案作为纸质文献保护的重要部分,是古籍修复工作的记录,对于研究相应纸质文献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借助文字和影像,记录修复前、中、后三个时期,为修复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依据,也为后人对于前人修复技艺和理念的了解提供了重要途径。文章针对古籍修复档案建立的意义、发展历程、内容设定进行阐述,并通过自身修复实践活动对论点进行论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名人档案资源对我国档案事业及社会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档案治理工作推进背景下,梳理名人档案资源,加强对其开发利用,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已成为档案部门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苏州名人档案资源及其治理现状的分析,发现苏州地区名人档案治理在资源收集、治理主体、利用方式和产品开发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名人档案资源开放与利用的推进策略:加大征集力度,完善名人档案规章制度、多主体合作交流,实现多元协同共治、富媒体技术应用,提升智慧治理效能,“以人为本”开发名人档案产品。  相似文献   

14.
董丹华  李冰  刘璐 《山西档案》2023,(4):132-141
民国机制纸档案修复和传统手工纸档案在修复材料的选择、修复步骤、修复理念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对馆藏严重炭化民国机制纸档案的抢救性保护开展案例研究能够为民国档案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在档案无损检测的基础上开展病害治理、选择适宜的手工纸多层修复、对炭化部分局部加固,这些保护措施能够在保持档案原貌的基础上延长档案寿命。通过对修复效果的总结,可以获得民国档案修复保护工作的启示:应灵活选用修复材料;使用现代化的检测仪器助力保护工作;对档案碎片应能拼尽拼;修复过程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保留档案原貌。  相似文献   

15.
童雁 《湖北档案》2011,(9):25-26
铁盐墨水档案指用铁盐墨水书写形成的档案。铁盐墨水19世纪末产生于欧洲,该墨水中所含无机酸和铁离子对纸张纤维素的水解断裂和催化氧化降解的共同作用。使其笔划下的纸张受到严重腐蚀.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当部分会脱落形成空洞,  相似文献   

16.
民间文书档案是反映乡村社会经济生活的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和文物价值.由于纸张材质和存放条件,民间文书档案的破损情况较为普遍.不具备古籍修复知识和技术的民间收藏者,对文书档案的处理往往走入误区.这不仅对文书档案造成了二次损害,还增加了其后续修复工作的难度.论文以太行山文书档案为例,总结了几种民间文书档案保护中的常见误区,并以太行山文书中的《郭氏历代文约档案》为例,探讨针对上述误区的修复方法,重点探索运用"湿揭法"修复使用工业胶水粘贴的文书档案和将文书档案粘贴在A4打印纸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伴随信息平台的多元融合与扩展,目前档案用户的信息行为已经超越了传统定位,其角色正在向“去中心化的构建者”“信息诉求者”“个性化信息行为表达者”及“信息决策者”转变。这一转变过程也赋能综合性档案馆对用户信息行为的预测分析、信息内容订制、信息的表达与利用反馈等进行深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重点挑选200位参与度较高的档案信息用户,对其参与档案信息微传播的行为进行调研,结果揭示出这部分信息用户的行为特征及变化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对未来档案信息微传播用户的信息行为有着相关的引领及提示作用,也将为微平台下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档案信息用户角色的培育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子柒短视频的走红,是一种现象级的文化传播革新.通过镜头语言描绘了科技"快"时代中淳朴的田园生活,这是"快生活"和"慢生活"之间的一场较量.从无人知晓,到如今国内外的视频博主争相效仿的局面,李子柒式现象影响力涉及广泛.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一种基于短视频与社交媒体的渠道创新,打破了近几年来的关于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大多遵循的固化思维,而其短视频作品中所体现的技术表达和文本策略就是一种创新性思维,是值得时代媒体借鉴的一种传播路径新逻辑.通过对"李子柒现象"的研究,探究新时代中网络大背景下文化传播路径新的突破点,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全世界.  相似文献   

19.
邢变变 《档案与建设》2017,(11):8-11,35
文章以创新扩散理论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对档案微信从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性、可试性、可观察性五个维度展开了评价性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档案微信的评价结果并不乐观、各维度中不同项目的评价结果有所差异、档案微信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的效果差强人意,在未来的发展中,档案微信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重视信息传播效果、加强对用户的引导.  相似文献   

20.
高校照片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在新媒体时代下,运用微传播平台,积极挖掘传统宝贵照片档案资源,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高校档案工作者在新时代下的新任务。本文通过介绍合肥工业大学档案馆相关工作实践,以期达到与各高校档案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互相交流、互相进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