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目前我国的民族地区由于大众传播技术发展缓慢、媒介对外传播过程中的能力不足、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以及传播人才匮乏等情况,导致了民族地区在信息传播中的弱势地位以及民族地区对外传播“不对称”的现实情况。从主流媒体有关少数民族以及民族地区的报道来看,形象“被刻板印象化”、新闻报道被“问题化”、报道形式单一、报道内容缺乏深度。因此从媒介生态角度看,为了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必须努力发展民族地区传播事业,打破传播失衡的格局,通过多种措施来有效提升民族地区的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承认自然界先在性的同时,将人类视为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不断保护、优化自然环境。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应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从农民队伍建设、农村发展方式、顶层设计以及各主体配合角度出发,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肇始于20世纪初的国内乡村研究是基于中国乡土社会的现实,并将乡村研究作为救国图强的重要方式,80年代之后的乡村传播研究是对这一传统的延续和发展.国内乡村传播研究以乡村受众调查为开端,是大众传播研究逻辑在乡村社会的延伸,即大多数研究将乡村和农民看作改造对象.2003年之后,乡村研究院的成立及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引入,丰富了乡...  相似文献   

4.
芒福德认为城市具有磁体、容器和文化功能。他从教育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城市的本质和使命,认为城市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让人成其为人。在教育意义上,城市让人生活更美好意味着城市让人受更多的教育,让人性更完善。当前中国城市化建设需要实现寻求"教育转向",并发掘城市建设中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确立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其中生态宜居是对自然和生态提出的要求.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视角,分析广西乡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困境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广西乡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总的来说,一是要转变发展思路,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二是要整合特色优势资源,发展乡村产...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网络教育的发达,实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以生态视角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提升学生素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以如何实施生态视角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策略,以期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的乡土小说创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其作品蕴涵了审美各异的叙述对象、叙事模式和形象谱系.在这些艺术形式背后,贾平凹作品有着贯穿始终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贾平凹作品不变的艺术旨归和启蒙话语、民族立场、生态视域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对乡村的批判和崇拜,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眷恋,以及对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
生态发展是焕发乡村活力的重要支撑点。基于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文献,对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有助于促进乡村生态发展更好地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近年来,乡村生态研究关键词呈现出“多点共现”的网状结构特点,前沿热点集中于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发展趋势则以绿色发展、生态振兴以及美丽乡村为主。  相似文献   

9.
10.
乡村生态体验旅游是一个交叉性研究领域,涉及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旅游体验等研究范畴,根据前述有关概念。分析归纳出乡村生态体验旅游这一概念。研究乡村生态体验旅游的空间构成,指出它是由乡村生活、生态环境、休闲体验活动及产业活动等要素构成的,同时分析这一空间构建主体与构建过程。根据空间构成要素找出了乡村生态体验四种主要途径:乡村风光观赏、民俗风情体验、土特名产采种制作、乡村服务提供,在此基础上又阐述了这四种体验途径给旅游者在娱乐体验、教育体验、审美体验以及逃遁体验等方面带来的体验感受。  相似文献   

11.
中国视角下的生态女性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批评是对文学、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的研究,而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的结合是文学研究在“向外转”的过程中找寻到的一条独特的道路。它可以涵盖的意义包括:“对将自然作为女性的父权式再现的批判、对女性在博物学史、科学研究、自然写作上扮演的重要角色的修正式再发现;针对开采或利用的伦理学提倡一种‘关心哲学’;对所谓存在于女性与自然间(在生物学或精神上)神秘的亲和关系的复原。”虽然在这场运动内部有众多持不同立场的派别,但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家有如下基本共识,即对自然的占有和对女性的占有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联,对前者的理解必然有助于对后者的理解,反之亦然。换句话说,人类对自然的统治来自一种父权制的世界观,也正是这样的世界观确立了统治妇女的合法地位。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学界也在迅速地响应国外的生态女性主义。一批重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正在显现出来。一批原本并不受特别重视的写作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下能够赋予新的意义。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批评类似,在参与经典的重构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有着良好的前景,这恰恰因为中国的女性还同时背负着历史的负荷和现实的环境压力,而生态和女性运动的结合也特别成为中国妇女解放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2.
2017年以来中国乡村传播研究,紧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导向,在发展、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五个维度展开,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短视频、数字乡村、县级融媒体、网络民族志及全球视野与“在地”经验等成为学界研究重要的对象、方法与理论聚焦。农民工及留守儿童、乡村文化、传媒的功能等传统议题在新媒体环境中继续得到关注。未来乡村传播研究,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关的发展传播将会成为一个理论热点。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作为乡村与城市之间过渡的载体,现阶段,小城镇的发展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时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中,把小城镇的城市化建设作为我们当今工作中的主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和优惠的政策加强中小城镇的建设,以便更好发挥城乡经济的功能,为大城市建设卫星城提供良好的模板。通过从生态视角重新审视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反思当前常有的一些规划建设观念,以各地建设的案例来研究分析,探索构建生态的城镇结构,尊重乡土景观环境,保护和利用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社会具有强国家、弱社会的特征,国家对乡村社会拥有无所不在的统治权。从1980年代开始推行的村民选举制度,通过国家法律的确认和村民选举的实践,逐渐实现了农民的有限自治。村民选举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成果,它在乡村社会的传播,促进了乡村公共领域的形成,增强了农民的契约意识,提高了农民的民主精神,进而使乡村政治文化在结构上做出新的调整。在新的乡村政治环境下,民意成为乡村政治的精神基础,协商成为乡村治理的工作机制,诚信成为乡村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视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思想政治生态教育起步较晚,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理念不够明显,教育实效性不高的现象。本文基于生态视角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力求提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传播理论研究大量吸收了信息科学的研究成果,也引领了我国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视角。符号学对传播理论研究最初的影响主要是在方法论层面,随着符号学研究从方法论走向本体论,如何从现代符号学的视野分析研究教育传播理论,笔者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18.
骆玮 《考试周刊》2013,(78):11-12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相继出现,由此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使生态学研究不再囿于自然科学领域,开始了"人文转向"。一些新的思潮与学科随之兴起,其中,生态翻译学是一种从生态取向,对翻译进行综观的跨学科研究。它的研究主要包括生态翻译研究范式、翻译的生态环境、生态翻译的三维度及"翻译即选择与适应"的概念等。二十一世纪,生态电影在全球电影领域逐渐成为流行热点,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期,一些优秀的中国生态电影被创作出来,但在世界舞台未能嘹亮发声。如何将生态翻译学与中国生态电影的对外传播联系起来,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是转型期我国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信息传播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信息传播在群体性事件中的特点是:呈现出失衡状态,出现“原则不协调”和产生“剧场效应症”。在群体性事件的萌芽、发展、激化的整个过程中,信息传播依次起到镜子效应,催化刺效应和石子效应三种效应。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信息传播观念。堕距”、信息传播法制缺位和协调沟通机制滞后。  相似文献   

20.
生态翻译学主要是运用生态理性原理,结合生态学视角对翻译内容进行整合性的分析和研究。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翻译内容更加富含条理,结合具体的环境、具体的事物以及相应的关联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正确的翻译。本篇文章主要从生态范式;关联序链;生态理性;译有所为;翻译生态环境;适应、选择;三维转换七个方面,对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