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假设句式典型句式的"要是A,就B"属于因果类复句中的一种。根据A、B间的关系我们将这个句式分为三类:A、B具有顺向制约关系、非制约关系、逆向制约关系。文章分别讨论每种关系在大脑思维中两种不同的认识层面,即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  相似文献   

2.
看这两个句子 :(1)因为他反对 ,事情才这么不顺利。(2 )因为有人落井下石 ,他才被公司开除了。这两个都是因果复句。如果换个说法 ,同样的意思可以改用假设复句来表达。例如 :(3)要不是他反对 ,事情就不会这么不顺利了。(4)要不是有人落井下石 ,他就不会被公司开除了。“要不是 p ,就 q”句式 ,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假设复句句式。其特殊的表达作用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第一 ,反证释因 ,加强句子的容量和论证性。这种假设复句具有“回归性”。它从“假设不是因为 p”出发 ,经过推断 ,回转来归结到对否定的否定 ,即肯定 ,从而指明正是“…  相似文献   

3.
作为假设句代表句式的“如果A,就B”句式属于因果类复句中的一种。在语表形式方面关系词语“如果”和“就”所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语里内容方面重点探讨这一句式在认知层面所包含的内容,特别是从大脑两种不同思维层面即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进行考察;在语用价值方面我们主要通过A、B的真假关系来探讨独特语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邢福义老师的"小三角"理论[1],从语表、语里和语用三个层面对复句"哪里是A,而是B"进行探讨。语表形式上,"哪里是A,而是B"前者表示否定意义,后者表示肯定,以及A、B在词性上有对称与不对称两种情况。语里内容上,A、B在语义上"同中有异",且有转折和递进两种语义关系。再者复句"哪里是A,而是B"也可以作为一种命题来体现它的信赖程度。最后在语用价值上,"哪里是A,而是B"复句格式可以用于对客观事实和主观认识的反驳。  相似文献   

5.
“如果A,就B”句式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果A,就B”是表示分句间存在假设关系最具代表性的句式。本文在该句式语形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考察它的语义及语用特征。就语义特征而言,该句式主要表现为具有虚拟性和条件性;就语用特征而言,该句式可大致区分为求因假设和求果假设两类。  相似文献   

6.
徐阳春 《函授教育》2001,(6):94-96,100
“如果A,就B”是表示分句间存在假设关系最具代表性的句式。本文在该句式语形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考察它的语义及语用特征。就语义特征而言,该句式主要表现为具有虚拟性和条件性;就语用特征而言,该句式可大致区分为求因假设和求果假设两类。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中,句式“一边A一边B”在语法上属于并列复句。并列复句各分句之间,在理论意义上表达在同一时间并列或交替进行的几件事,因此其分句在语序上是可以前后互换的。但在现实交际中,“一边A一边B”句式并非所有的前后分句都可以随意互换位置。若改变其前后分句的位置,则整句的意义和效果都会有所不同。该文将从语义方面,就“一边A一边B”句式中前后两个分句的语序进行分析,讨论其是否可逆、是否存在语序规律。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该句式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类思维有两个认知层面,即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通过从这两个层面考察"还A,就B"句式包括顺向制约"还A,就B"句式和逆向制约"还A,就B"句式两种不同的形式发现,正是由于"还A,就B"句式中存在着这种认知层面的不一致,才使得"还A,就B"句式带有夸张和强调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汉语假设句中比较典型的有三种句式:“如果”句、“要不是”句以及“如果说”句。通过对这三种句式的预设分析,认为汉语假设复句的预设大体也可分为三种:相反预设、可能预设和事实预设。  相似文献   

10.
"与其A,不如B"句式的认知层面包括:主观推测层面,"与其A,不如B"因果复句所反映的认识是:P{B/A}=0.5;客观反映层面,"与其A,不如B"因果复句所反映的认识是:P{A}〈P{B}。通过对"与其A,不如B"这一复句在人脑思维中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了复句"与其A,不如B"在这两种不同的认知层面中具有"不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11.
“爱V不V”句式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爱V不V”句式来源于部分“如果爱V,那么就V;如果不爱V,那么就不V”这种两重复句原式的紧缩。原句式在语用层面上分布于三种不同的语境,从承载语义信息特点上看,它可以分化为A、B两种不同类型。“爱V不V”句式是由承载B类语义信息的原句式紧缩而成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词类中,“尚且”是一个入句频率很高的连词,并且经常和连词“何况”配套使用构成“尚且A,何况B”结构的复句句式。其前分句主、谓语成分完备的主谓句,后分句是因前后主语的语义是否同指而表现出不同的省略情况;在语义理解上它采用同向推理的形式表达递进的关系,该句式具有用语简洁、表意明确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选择复句的研究成果很多,在综合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围绕选择复句在复句系统中的归属和选择复句自身分类展开;个案研究从语法、语义、语用等多角度对选择复句中的具体格式展开分析,研究也更加深入,但多集中在“与其A,不如B”和“宁可A,也不B”这两类格式上。  相似文献   

14.
复句"A(x),B(y)"焦点的分布,在理论上应该存在着三种情况,即:F(A(x),B(y))、F(A(x))和F(B(y))。F(A(x),B(y))是指"A(x),B(y)。"共同表达复句的焦点,我们记作:F1;F(A(x)),是指复句焦点落在前分句A(x)上,可以由A(x)整个句子来表达,也可以由分句内某个句子成分来表达,记作F2;同理,F(B(y))表示复句焦点落在了后分句B(y)上,记作F3。许多学者倾向认为,"……,但是……"二重转折复句有焦点置后的规律,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分别从语义,否定、疑问,语用预设等角度进行分析,希望能够验证这一规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一A就B"格式是一个具有多种语用意义的格式,对它的研究多是从关联词、虚词用法和复句的角度进行的,缺少对语用意义的揭示,不便于留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实际上该格式包含丰富的语用意义,而产生语用意义的主要条件是"一"、"就"的语法意义和说话人的主观尺度.这种格式的表义范畴,能表达短时义、长时义、量多义、规律义、非凡义、容易义和因果义等七种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与其A不如B"句式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认为:在语义表达方面,A和B表达动态和静态两种语义;而整个句式重在表达一种态度、看法或评价等.在语用环境方面,该句式一般较少用在转折关系的语境当中.在语义认知方面:因为认知方式比较理性化,所以该类取舍句是一种"优选"型的取舍句.  相似文献   

17.
从文言句式发展而来的"以A为B"句,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很多情况下没有可以替代的表达方式。作为一种"有标识性词的句式",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有其独特之处。在语用上主要表现为受到语体的限制,有焦点标记功能,其中A是对比焦点,"以"是焦点敏感算子。  相似文献   

18.
确指类反问假设复句是一种通过反问表示确指的假设复句。从形式上看,这类句子有四个显著特点;从意义上看,这类句子表示确指。这类句子虽是假设复句,但一般没有也不能加上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如果"、"假如"。  相似文献   

19.
"被"字句按照标记度大小可以分为无标记"被"字句和有标记"被"字句。这种标记性不仅体现在句法上,也体现在语义和语用上。"被"字句(A被B+VP)句法标记度大小取决于"A""B"和"VP"三个成分:当A为原型受事、B为原型施事、VP为二价或三价动作动词时,"被"字句是无标记的,其句式语义为"施受/被动关系"。随着句式标记度的提高,A不再是原型受事,B也不再是原型施事,此时VP往往为心理动词或性状谓词,句式语义强调的是"使因—结果"。像"被授予"类承赐型"被"字句和"被自杀"类新兴"被"字式,它们都属于高标记的"被"字句,这些句式中不再凸显"施受/被动关系"和"使因—结果"语义,转而凸显的是一种情态语用义,表达主观态度、价值或情感。"被"字句并不是历来被认为的"一个特殊句式",而是一组具有共性特征的句式的集合。标记度的引入解决了以往关于"被"字句句式语义的纷争。  相似文献   

20.
两可式并列复句"A也行,B也行"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A也行,B也行”句式与一般并列复句及“要么A,要么B”句式的不同,认为“A也行.B也行”是特殊的并列复句,应该单独进行研究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