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永是宋词发展史上的第一位专业词人。立足北宋的社会文化背景,通过对柳永词的分析,阐释柳永词创作的目的,从而为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柳永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柳永是宋词发展史上的第一位专业词人.立足北宋的社会文化背景,通过对柳永词的分析,阐释柳永词创作的目的,从而为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柳永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
宋词中的离合艺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历来词家对之语焉不详,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纵观离合法各种辩析,提出离合法在宋词运用的两种类型:一是写景抒情词中景语明离,而情脉暗合的写作技巧;二是宋人咏物词中遗貌取神、物离神合的表现手法。清人以"离合与不犯本位"对宋词不自觉的创作现象进行总结、并升华为理论,从而推进清词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北宋以文官为基础的特殊社会政治状况,决定了诗人和政治的密切关系。诗人对政治的积极参与,使北宋诗歌在及时、真实、深刻地反映社会重大问题的同时,充满了沉甸甸的政治情怀与道德意识,从而使北宋诗歌在表现内容上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在表现手法上具有以议论入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政治观是人们关于社会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国家以及各个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地位,以及相互间的政治关系等问题的观点、理论和态度。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人们观察和分析政治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政治观作为维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社会机制,可以从主体层面和高低层面划分为不同的结构。政治观有着独特的社会功能,在社会意识中处于核心地位,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宋词中一种特殊的创作模式"——美人在侧"的范式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作为宋代的文学主要形式,宋词创作与女性的关系非常紧密。在北宋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文人以女性为情感载体,将词的思想性和美学内涵扩展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极大地推动了词向新的艺术高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温柔敦厚”诗教体现了孔子在艺创作思想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强调诗歌既要有发挥社会教化功能的“质”,又要具备恰如其分的外在表现形式“”;它赞赏用委婉含蓄的抒情手法表达作的喜怒哀乐以达到政治教化的目的。这一理论对宋词的创作和词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雅正之旨是“温柔敦厚”诗教的核心,宋词的崇雅倾向正是孔子诗教理论在后代的回声。  相似文献   

8.
汴京与宋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汴京与宋词董浩麟汴京(今河南开封),自开国至宋都南迁百余年,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的存在和发展,左右着北宋词人乃至影响到南宋词人的创作,使宋词较前代有极大的发展与变化,成为宋代的主要文学代表形式。汴京自建都以来,便建立了庞大的政治机构和...  相似文献   

9.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致力于词创作的作家,为宋词的发展开创出了新的局面。本探讨了宋词发展兴盛的成因,并通过对《雨霖铃》一词的分析,阐述了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写的一首雄壮的抒情词。1945年在重庆发表后,为全国文化界所瞩目。当时的《新民报》编者说它风格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指明了《沁园春.雪》创作的突出地位和鬼斧神工的艺术价值,这首词的抒情艺术极为高超,主要体现在借景抒情、托物抒情、借古抒情和想象抒情上。  相似文献   

11.
关于周邦彦词的评价问题,历来多有分歧。本文结合北宋时代面貌的考察及对王安石在推行新法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政治措施,进行分析,认为以周邦彦进《汴都赋》一事即断定其为政治词人之说,是值得商榷的。作者认为评价周邦彦词的正确途径应从浓厚的市民意识及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入手。文章通过多方面的比较,得出周邦彦是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南宋词的先驱,为宋词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诗歌艺术的抒情性决定了它与浪漫主义的密切关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浪漫主义的误读影响了新时期文学创作中浪漫主义精神的张扬,但在政治抒情诗创作中仍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抒情强度、厚度和力度,这在政治热情激荡的时代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文学反响。  相似文献   

13.
别情词是宋词中的一朵奇葩,在宋词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文章分别选取秦观和苏轼作为北宋词坛婉约派与豪放派别情词的代表人物,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和体会,来研究北宋别情词风格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新诗三十年,那是一个关于解放的抒情时代,个人的解放与民族、国家解放的声音贯穿始终。由于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诗人的立场改换而形成的不同抒情视点,个人视点、社会视点和政治视点的转换与延续组成了此时众声喧哗的多声部重奏。  相似文献   

15.
文学创作自古便与亭台楼阁结下了不解之缘,因而无论诗歌还是散文都产生了为数不少的咏写亭台楼阁的优秀作品,尤其到了宋词,其创作更是进入全盛时期。宋代词人之所以对亭台楼阁如此青睐,宋代亭台楼阁类词之所以如此兴盛,一是宋词和亭台楼阁同属于休闲享乐文化的范畴,二是“登临生悲”的传统抒情模式与宋词的感伤色彩相契合。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形成了新的挑战,对于就业工作来说更是如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就业工作应该予以同样的重视力度,通过将二者的工作内容、工作节奏等进行合理契合更加容易获得理想的工作效果。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展开分析,探讨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就业工作的契合思路。  相似文献   

17.
晏殊作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其《珠玉词》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对宋词的繁荣兴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历代对晏殊词的评论者都不乏其人,文章通过对宋代关于晏殊词论的分析,得出宋代的词论家已经从词的风格、创作手法、内容等诸多方面对晏殊词进行评价,同时晏殊词在北宋时期颇受好评,并拥有很高的地位,而到了南宋晏殊词则受到冷遇,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清人从宋词中总结出的离合之法可分两类:一类是指写景抒情词中景语明离而情脉暗合的创作技巧;另一类概指宋人咏物词中一笔两到、物离神合的表现手法。其他所谓“层层脱换、笔笔往复”、“不犯本位”等技法与离合手法之间实为异名同实之关系。清人借鉴时文理论,以“离合”这对范畴将宋词中不自觉的创作现象总结、提升为一种自觉的创作理论,这样不仅有效推进了清词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宋人在清代的传播情况。此类法则的提出也表明清人对词体特性与主体性情间关系的把握已达到一种辩证的深刻。  相似文献   

19.
本主要考察了三十年代后期深从小说创中出现的一种变化,即:湘相社会变化中的堕落趋势逐渐成为他关注和表现的中心,其体遂注入了更多的现实内容,抒情的笔政中也浸入了越来越多的现实讽刺。这和他原先充满牧歌情的乡土抒情小说相比,显示了沈从小说创作走向现实的倾向。对于这种变化的原因,本从现实的社会政治压力、作家的学观念和创作审美心理的变化等方面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宋词发展至北宋末年,周邦彦集其大成,偏嗜于艺术形式,而内容空虚,致使词体僵化而面临着深刻的危机。南宋以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众多的词人中,辛稼轩凭其卓绝的气质才情,力挽狂澜,通过大量创作,促进了宋词的再度中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