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老舍的爱国精神,分析了他的《四世同堂》以及其他有关作品对全民抗战尤其是当时国民政府抗战的表现,也揭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四世同堂》未能出版,以及老舍因此不愿出文集的原因,并指出了新时期出版的《四世同堂》鲜为人知的被删改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老舍从事过多种文学形式的探索和创新,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尤值一提的是,他将小说和话剧的创作手法融会贯通,从而出现了戏剧化的小说和小说化的戏剧的崭新格局,对当时乃至今天的文学创作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四世同堂》在抗战背景下,对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所造成的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而且这种理性的反思又与作者情感上对家族伦理的眷恋之情相伴随。小说独特的文化视角一方面增强了作品的审美效果,同时又带来了一定的艺术局限。  相似文献   

4.
老舍先生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他不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本文仅就<四世同堂>这部20世纪40年代完成于美国的长篇巨著,浅析老舍语言艺术特色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京味"语言的运用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长子长孙是现代文学作家着重塑造的人物形象,他们具有别人不具有的特殊性,这造成了长子们的悲剧命运。从长子们的悲剧命运中可以探寻出长子身上所承载的特殊意义:从社会心态的角度说,长子形象体现了特殊时期特殊的矛盾心态;从人的精神角度来说,长子形象承载着人的某些精神内核,包括家的归宿、"和"的观念、精神追求;从作家的角度来说,长子形象身上承载着他们的两难抉择,寄托着他们的追求和希冀。《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是现代文学中长子形象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四世同堂》是老舍小说的力作之一,百万字的鸿篇巨制使老舍在选取全知视角的同时,通过对中国民间说书技艺和西方叙事技巧的吸收运用,完成了视角在人物外部和内心的双向流动。这种视角的跳跃实际上为语言的使用和人物的刻画提供了便利,老舍在视角流动切换中对叙述和人物语言的京味儿语言进行糅合处理,以人带事,从而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将纷繁复杂的事件和线索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并从中显示出老舍在抗战时期对文化和社会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老舍小说创作的关键词之一。站在文化的角度,他对于笔下的市民社会生活进行审视,以东西方文化的双向批判意识建筑老舍式独特的文化观。从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的初期创作,30年代回国后的发展,一直到40年代在美国的创作成熟,他一直坚持着对于文化的批判原则,逐步发展完善自己的文化观。以老舍在英美两国创作的《二马》、《四世同堂》为例,着力分析梳理其文化批判意识的发展流变。  相似文献   

8.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在全民族抗战的大背景下,从小处入笔,以细腻的笔法,逼真生动地叙写了北平沦陷后的一个小胡同中各色人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表现.他们的辛酸甘苦与悲喜结局,令每一个读着这本书的人为之落泪、扼腕与欢呼雀跃。更为可贵的是作能够超跃学作品真实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特定人物的生活的层面,同时从大处着眼,站在自觉的民族化反思的高度,对作品中的人物的惶惑、忍辱、偷生、卖固求荣以及觉悟、抗争、自强、自斯等种种心理及心路历程,进行了深刻透辟的剖解分析,使人们认识到中年民族传统化的优质和劣质,从而能够扬长补短.走向自新。因作的这种化反思,也使这部作品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其他作品难以比肩的思想价值与永不黯淡的指导意义。本试就作品对民族化的观照与反思.做一二絮言并求指正  相似文献   

9.
作家的文化身份对其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赛珍珠的《龙子》和老舍的《四世同堂》同样都是以日军侵华战争为主题的小说,但由于作家的文化身份不同,所以他们的抗战小说也呈现出诸多相异之处。以《龙子》和《四世同堂》主要人物为例,分析了作品中的几组同类型人物形象,探析了作家的文化身份对其人物形象书写的影响,归纳了他们塑造人物形象的特色,为研究异质文化身份下的文学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作品集中地描写了市场生活,成功地塑造了市场形象,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再现了市民的性格特征,表现了老舍先生对市民刻画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1.
《四世同堂》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对民族文化进行了反省,对民族国民性弱点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并进行了由这种国民性弱点所引发的痛苦和深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老舍塑造的钱默吟老人正是处在这样血腥残暴的抗日战争中。  相似文献   

13.
《四世同堂》表现了老舍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歌颂,对民族文化的反省,对民族国民性弱点的揭露和批判,以及必须改造这种国民性弱点的痛苦而深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15.
《喧哗与骚动》和《四世同堂》分别作为福克纳和老舍的代表作品,都是关于家族没落的题材,并以此来反映一个社会的崩溃和一个时代的结束,而这一家族的没落直接体现在青年一代的悲剧中。文章以平行比较的方法,对《喧哗与骚动》中的康普生家的三兄妹和《四世同堂》中的祁家三兄弟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福克纳关注家族没落过程中人内在的精神危机,而老舍所塑造的三兄弟的重点在于展示抗战背景下的国民性格。文章探索两者在以基督教文化为传统的美国家族文化和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中国家族文化之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创作于1944年。作品采用市民的视角,从发生在北京小胡同中的事件反映了沦陷时期的北平众生相,在具体的琐事中表达了老舍对国民性问题的思考。《四世同堂》在特定的时空下,描述了各种各样具有独特性的老派市民,从人物的描写中展示了国民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不论哪一个时代哪一个民族的小说,都离不开写人。老舍就是一位擅长写“人”的市民作家,他对现代文学的主要贡献就是塑造了一批其他作家很少提供的,既有典型意义又有个性特征的城市下层人物的形像。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展示了城市下层生活的形形色色的图画,广泛描写了小官僚、小职员、小商贩、车夫、巡警、强盗、艺人、暗娼、地痞、流氓等三教九流、五  相似文献   

18.
19.
长子长孙是现代文学作家着重塑造的人物形象,他们具有别人不具有的特殊性,这造成了长子们的悲剧命运。从长子们的悲剧命运中可以探寻出长子身上所承载的特殊意义:从社会心态的角度说,长子形象体现了特殊时期特殊的矛盾心态;从人的精神角度来说,长子形象承载着人的某些精神内核,包括家的归宿、"和"的观念、精神追求;从作家的角度来说,长子形象身上承载着他们的两难抉择,寄托着他们的追求和希冀。《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是现代文学中长子形象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孝和忠分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伦理观和社会伦理观,在理论层面上具有价值同一性,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中二者之间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老舍在儒家伦理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塑造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中三个兄弟的形象,阐释了自己的忠孝观:孝和忠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但在战争的异常状态下,当家和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国家意识的觉醒与民族凝聚力的加强,可以使二者之间的矛盾暂时消解,这是一种中庸的、体谅的忠孝观念。老舍这种体谅的忠孝观对中国当代和谐伦理文化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