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芥川龙之介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动物形象,这些动物形象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和思想性,而且也是他探讨人性、揭露丑恶、赞美良善的有力武器。文章在分析其作品中动物形象的基础上,探寻这些动物形象的特点及芥川对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显得丰富多彩、生趣盎然。我们常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实则是因其美丽而激发起人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初中课文中有一些描写动物的佳作,在学习时,要特别留意,看一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动物之美的。  相似文献   

3.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显得丰富多彩、生趣盎.然。我们常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实则是因其美丽而激发起人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初中课文中有一些描写动物的佳作,在学习时,要特别留意,看一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动物之美的。  相似文献   

4.
沈石溪关于狼形象的塑造,在当代动物小说创作中占据独特的地位。他的作品既展示了狼在大自然中真实的生活状态,也找到了狼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契合点。作品通过对动物的生存法则、动物间的关系、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动物之间的情感描写,对狼形象做出了全新的诠释,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类社会状况的剖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杨伟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3):102-104
关于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其作品中的动物形象,尤其是作品中动物的行为所具有的拟人化倾向:虽然动物没有开口说话,但所思所感超出了动物的思维程度,进入到了人类的高级思维层次。应该更多地从动物的生物性角度来探讨沈石溪动物小说存在的真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世界中有许多动物的形象成为人类思想和观念的主观反映和表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历史环境和宗教信仰。因此,不同的民族表示同一个动物形象的语言符号也可能引起不同的情感想象,动物形象中注入了不同民族的思想和审美观。在本文中,我们利用有动物形象的成语、俗语、谚语,使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来分析中俄两国文学作品中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创作了许多以动物为题材的作品,其中有些作品是在以往类似作品的基础上深化拓展,融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意愿.这些以动物为题材的作品塑造了大量知恩图报、有情有义、智慧敏捷的动物形象,同时他的笔下也出现了少数作恶害人的动物形象.这些或善或恶的动物形象集中体现了蒲松龄对自身、对社会现实人生的悲叹.  相似文献   

8.
艾特玛托夫在小说中描绘了一个鲜活灵动的人性化的动物世界。动物形象是人物形象的参照,作者理性思考的载体,它们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它们还是作者构筑小说情节结构的艺术手法和审视人类的艺术媒介。动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既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审美容量,又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语言作为人类创造发明的工具之一,记录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人与动物相依共存,频繁接触,因此在人类的语言中必然存在大量的反映动物名称的词汇,存在着丰富的以动物为喻体的成语短语,并依据动物的外貌、颜色、习性等特征赋予它们特定的情感和喻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常常被用来隐喻具有相似特性的人或事物,久而久之这些动物就具有了隐喻性功能,形象、逼真地描绘了一类人的个性、表征或直接称名其他事物。  相似文献   

10.
爱德华·阿尔比的戏剧作品取题广泛,大多涉及家庭、爱情、道德、社会等各个方面。在其作品中,他常巧妙借助一系列意蕴丰富的动物形象,深入探讨人与社会、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并犀利地直面社会问题。从生态理论的视角出发,着重分析阿尔比的代表作《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中最典型的动物形象——山羊,以揭示其蕴含的象征意义,进一步探讨作者通过作品所展现的人类生存状态,从而深入发掘出阿尔比借助山羊原型隐含在作品中的对人类生态文明日益恶化的担忧以及对生态和谐的期望。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艺术发展离不开动物,原始社会的人类对动物有着复杂的情感,他们崇敬又带着畏惧,是人类部落的图腾,因此人类的许多活动都是在受到动物启发之后学习而来的.伴随着艺术史的发展,动物的形象出现了变化,而这些原因离不开宗教的发展,它改变了人们对动物的认知,在是中逐渐加入了宗教人性观,宗教文化逐渐引领着动物绘画视觉艺术的方向与风格,中国对佛教、道教的影响比较深刻,在动物形象与对待动物的观念上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虽然各民族的对待方式也会影响着动物形象的认知,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宗教观念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视觉艺术的考察变化过程理解宗教文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有助于在生活中加深人们对艺术视觉的认识以及改变对动物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曾被称为“另类”作家的沈石溪,他的作品主角都不是人,而是与人一样生于自然、有血有肉的动物。沈石溪说:“动物小说折射的是人类社会。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思考和借鉴。可以这样说,我是为生命而写作。” 今天让我们走进沈石溪的动物王国。  相似文献   

13.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中的动物描写继承了先秦时期动物描写的神化书写——动物神话和动物图腾,以及两汉时期的动物描写的仙化书写——异化神化。魏晋志怪小说中的动物描写呈现出独特的特质:不仅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更加繁丰,而且其形象也发生了变化;动物描写介于人、仙之间,阴、阳之间,书写更加鬼化。这种描写不仅是当时"万物有灵"文化的反映,也是魏晋士子任化虚空的集体社会心理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4.
人类对动物的情感,往往因民族而异,因国家而异,更因文化而异。将英汉动物成语相比较,可以看出:狗是中西文化在社识上反差最大的动物,猫是中西文化中地位相差甚远的动物,马是中西文化均予以赞扬的动物,牛是中西文化褒贬兼而有之的动物,羊是中西文化均视为弱小的动物。  相似文献   

15.
人类常常利用动物的名字构成词组,表达某种感隋、概念、隐喻或某种倾向。现在我们就来领略一下,动物形象进入人类语言产生的奇效。  相似文献   

16.
动物小说普遍具有明显的生命共同体意识。如蒙古族儿童文学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他的作品充分肯定了动物对人类情感创伤的疗愈功能;崇尚自然法则,极力反对人类所谓的智慧设计;积极倡导生命间性理念,反对将生命等级化且带有霸权性质的物种思维。蕴含在其作品中的对生命的理性思考提醒我们,在后疫情时代,人类不得不理性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冷静思考生存与死亡的关系,进而努力构建人与动物的生命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耶罗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和彼得·勃鲁盖尔(Bruegel Pieter)两位画家在自己某些作品中将动物的形象代入画面,探索动物形象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动物图像在画面里都蕴藏着画家对于人性的探索和时代的深刻思考。本文想通过对于两者的作品去研究和分析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动物图像中人文主义情怀的考察。  相似文献   

18.
王颖 《文教资料》2007,(7):96-98
曾以《爸爸爸》《马桥词典》等作品几次掀起新时期小说涨涌浪峰的韩少功,最近几年的创作却大都反映平平,似乎进入了某种小说书写的困境。本文试图在对文本的细读研究中,揭示韩少功小说潜在的创作危机及引起这种危机的原因,并对韩少功超越这种书写困境的可能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人类与动物相处的关系模式很多,人类的日常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生产劳作等少不了动物。在这诸多的联系中,人类对动物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爱护,这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视动物和人的生命为一、珍视动物的特异禀赋、平等看待动物的境遇和情感、爱养家畜、反对虐待动物等等。  相似文献   

20.
韵律     
书法的韵律形象是书写者情性的直接流露或表现,它是书写者按照一定的节律,在一次性的挥运过程中,通过提按顿挫、虚实强弱、顺逆徐疾等编织成的视觉形象。首先,书法的韵律形象以文字书写的节奏性为基础。其次,书法的韵律形象必须以具有方向性的连续书写为前提。再次,书法的韵律形象需要书写者在连续方向性的书写过程中组织、变化书写的节奏为根本。那么,书法韵律形象的塑造就需要书写者在现实的书法创作中一气呵成,从而有效地将自己的情绪、情感映射在作品中以感动观赏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