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五个子系统的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客观存在的统一整体,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为: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求得社会在总体上的健康协调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必须贯彻人地关系巨系统优化的思想,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吉伟 《地理教育》2012,(Z2):36-37
区域的发展受到地理位置、资源环境、人口、产业活动、地域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个区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和注重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阶段。不同的区域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主导因素不同,区域发展的特征各异。因此,研究区域的发展要从多个维度入手,下面就从空间、人口、资源、经济和人地关系等五个维度对区域发展阶段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3.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区域发展的主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使自然资源可持续供给,并有相应的新资源观做理论基础。本文就区域可持续发展,新资源观等理论结合“天人合一”思想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古代哲学中的人地关系论精华在时代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区域的发展受到地理位置、资源环境、人口、产业活动、地域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个区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和注重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阶段.不同的区域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主导因素不同,区域发展的特征各异.因此,研究区域的发展要从多个维度入手,下面就从空间、人口、资源、经济和人地关系等五个维度对区域发展阶段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表现。区域经济发展由“单程式”、“消耗式”转向“循环式”、“生态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文系统分析了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其历史发展过程和持续发展目标就是通过适当的平衡过程找到连接社会、经济和生态资源系统的最佳水平。其次从地学的角度对持续发展进行了解译,得出持续发展实质上是人地关系这一古老课题的深层次再思考。最后提出了环境成本效益、资源经济价值补偿,持续发展的环境价值、区域投资优化四大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原理,从而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形成标志着人类、资源、环境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这时建立在以人地关系研究为基础的区域地理学产生深刻的影响,提出把可持续发展理论纳入到区域地理的教材、教法中,作为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内容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措施,指出实现地理素质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在总体和谐的前提下,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区域发展失衡:一是区域差距不断扩大;二是区域关系不太协调.从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看,二者在各有侧重的同时,互为手段、互为条件、互为目的.因此,深刻理解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以社会和谐为核心,以纠正区域发展失衡为契机,及时有效地推进改革.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的,加强区域发展的各种手段和条件,不断增强区域自身实力,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完善国家整体的区域发展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8.
人地关系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而人地关系是地理学埋论的研究重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切发展缺乏后劲.在中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郑真真 《考试周刊》2016,(5):185+161
幼儿园体育活动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自然是幼儿的欢乐之源,丰富多彩的乡土资源为幼儿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体育区域活动兴趣要材料来激发,活动过程要材料来维持,活动发展靠材料来创新。乡土化、自然生态化的体育活动是科学、多元的,充分挖掘地方乡土资源,让体育区域活动贴近自然、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10.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多元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系统内各要素(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多方面的协调与统一.而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系统内各要素即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协调.只有依据区域资源特点,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先进的文化为先导,逐步建立社会统筹制度,建立不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城乡发展,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城乡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1.
区域地理案例、人地关系素材可谓举不胜举,我们应该以"人地关系"为区域地理复习的逻辑主线,保证区域地理复习不是简单、类似重复,又能保证全面、客观阐释人地关系。本文结合"人地关系"的理论和以西北地区为例的区域地理教学案例提出了基于"人地关系"理论下的区域地理复习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我国沙漠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超  王淑兰 《昆明大学学报》2007,18(2):65-67,71
沙漠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沙漠旅游正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积极开发我国沙漠旅游资源,既有利于区域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又有利于全面推进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我国沙漠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将沙漠旅游的客源层分为观光、探险和考古三类,探讨了发展西部沙漠旅游的意义,并对沙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的理论为思想基础,对云南省各县市区的资源本底和人地关系演进状态进行初探。研究发现:云南省大部分地区资源本底和人地关系演进状态都比较好;人地关系演进状态比较好的地区往往是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于那些资源本底状况较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理想的地区应该加大开发力度;而那些社会经济发展相当好的区域,则应该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的构想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21世纪人类将更加重视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人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日常生活、生产中所遇到的人地关系矛盾,促进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初中地理是...  相似文献   

15.
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共生思想为理论基础,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昆明市各县区的资源环境基础和人地关系状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昆明市各县区人地关系状态存在着空间差异性,因此,各县区应结合自身资源环境基础状况和人地关系状态,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资源环境基础较好而人地关系较缓和的县区应加大开发力度,资源环境基础较差而人地关系状态较为紧张的县区应注重资源环境的保护,同时加强区际联系,加大对互补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离不开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区域高等教育要想在社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就要准确地进行定位。在大众化阶段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定位是关键,发展是必然,质量是生命,服务是前提。只有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准确的宏观定位和微观定位,区域高等教育才能健康的、稳步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山地在地球陆地地理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资源保障、流域环境保护源地、重要人居环境等作用,是重要的一类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综合体.由于高度差异,出现了自然的垂直分异,也影响到人类活动的高度差异,二者相互叠加,相互影响,构成了山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垂直分异、高度分层现象,形成了山地高梯度效应.因此,山地高梯度效应研究成为了山地人地关系优化的基础性、综合性研究,可以之指导合理利用山地自然条件、适应山地生态系统承载力、适度进行生产建设活动、构建和谐人居环境、科学进行资源管理、促进山地人地关系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蔡素红 《茂名学院学报》2007,17(5):30-32,42
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中山区的发展情况,是广东省进一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宽裕型小康"建设的关键。从发挥优势、加强合作、关注民生三个方面对山区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学科,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征。区域认知能力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具体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完善了我国教育事业体系,优化了我国人力资源的配置。高职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也是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发展趋势的需要。区域经济作为高职教育办学的坐向标,可以帮助高职教育找准办学定位,促进其优化发展。二者在发展过程中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又相互共生。从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影响、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和谐共生三个方面来阐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