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中小学的班级管理中,班干部作为班主任的助手与协助管理者,对推动班级建设、形成班级良好风气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班干部作为促进班级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力量,对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也有着显著影响。因此,正确认识班干部对班级中各种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对优化班级组织和强化管理,形成和谐的群体氛围,凝聚良性班级文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梁红 《教育与职业》2008,(2):172-174
班级中出现的非正式群体是一种客观、正常的现象。如何正确评价和有效管理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使之健康发展、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试从班级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特点、功能几个方面做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受社会、学校和家庭各方面教育力量的作用和影响。在学校内部,班集体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基层组织。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势必就要善于引导、管理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经过学校及班主任老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逐步形成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生活中人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组成不同的群体,言行爱好及影响,形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现象。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在一个班级里的学生也同样有若干个群体。这些群体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班级中的正式群体,如团小组、班委会、学习小组、兴趣小组、值日小组等。这些群体都有固定的成员,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有一定的纪律性。  相似文献   

7.
正式群体主要指在学校老师指导下正式组织起来的班、组或团队组织。非正式群体主要是指由于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相同等原因而自发地经常在一起活动的这种无形的组织,又叫小团体。非正式群体可分为志趣型、进步型、颓废型、怜悯型、敌对型。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最主要功能是满足学生社会的、心理的和生活的需要,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它存在于正式群体之中,对正式群体产生一定的作用。健康的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它们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且能  相似文献   

8.
9.
非正式群体是指几个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小团体。教师可以通过对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及对班级管理影响等问题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这一群体能发挥其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与正式群体共存,对学生身心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班主任要善于引导这种群体的发展,把那些在非正式群体中涌现出来的有威信、有能力的学生选拔出来,担任正式群体中的适当工作,为了集体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积极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一个学校的中心,也是班级管理的重点。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但现实是班级中还存在一些不被老师注意的群体,那就是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是相对于班委会、团小组等一类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自然形成的群体。  相似文献   

12.
非正式群体是指几个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小团体.教师可以通过对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及对班级管理影响等问题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这一群体能发挥其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非正式群体广泛存在于初中班级,其影响具有二重性:首先它对学生个体健康成长影响很大,其次在班级建设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调查,初中班级非正式群体管理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掌握基本管理策略,但对初中班级非正式群体的认识不够客观和充分;教师以开展学习活动为主,班级活动形式单一、频率低;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沟通障碍,阻碍有效管理;家校已有沟通连结,但尚未形成教育合力。基于此,文章提出有效改善现状的对策:非正式群体重视自我建设,积极投身班级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师生共同努力,打破沟通障碍;因材施教,发挥核心人员作用;家校合作育人,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4.
一、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与类型 (一)成因。概括地说,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理想。由于共同的追求、同样的目标而结成群体;二是思想。由于对世界、社会和人生有相同的看法、相近的价值判断而结成群体;三是情感。由于对某些事物的共同爱好或兴趣而结成共同的群体;四是血缘和地缘。因为是亲戚,是老乡,或者是室友而结成群体。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利益在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过程中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15.
一、概念的界定 班级中往往存在若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是相对于班委会、团小组等一类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自然而形成的群体。这种群体的成员间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完全是以个人间的好感、喜爱的基矗群体的成员也有比较固定的相互关系结构及协调性较强的行为规范,会自然产生“领头人”。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学班级中都存在着一定量的非正式群体,最典型最明显的莫过于三五个学生组成的伙伴群体。  相似文献   

16.
当过班主任的老师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在班级中,除了小组和一些代表班级的各类组织之类的正式群体之外,学生中总还有一些人自然地组合在一起,他们三五成群,形影相随,行动一致,彼此之间保持着一种互相信任、互相依赖的关系,这类群体就是非正式群体。  相似文献   

17.
一、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组织的形成及其特点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正式组织,在管理学理论中,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总是相伴而生、相对而言的.反映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学生之间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这些联系会加深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形成某种共识,建立起一定程度的感情,逐渐地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非正式群体,这些群体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学校和班级管理运行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它在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班级管理者,应充分地意识到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必然性及其功能,清醒地区分班级中所存在的不同的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及它们对班级管理的正反作用。对于积极健康的非正式群体给与鼓励和支持;对于消极落后的小群体,则积极采取行动进行引导。使其分解或转向积极的一面,从而与班级发展目标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9.
非正式群体,一般是指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交往活动中,自发形成的群体组织。在中学生中较为常见。由于非正式群体具有积极与消极作用的两重性,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和利用,发挥它们好的作用,抑制或消除其消极作用,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一个班级组建一段时间后,往往会产生班委、兴趣小组、团支部等正式群体之外的,没有正式组织手续、经过个人间的接触和交往自然而然形成起来的非正式群体。如何正确对待存在于班级中的这种非正式群体,对班主任工作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一般来说非正式群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规模不大,却有比较稳定的结构。2.在这类群体中,往往“以友情为重”,自觉不自觉地讲究“哥儿们义气”感情融洽、凝聚力强,但感情多以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为基础。3.这类群体都属于课外交往的圈子,志趣相投,交谈起来无拘无束,谈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