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国新书目》2013,(10):26-28
内容简介:《马克思画传》、《恩格斯画传》、《列宁画传》是国家“十二五”出版规划重点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画传汇集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三位伟人相关珍贵画作图片近2000幅,精选出蒋兆和、董希文等国内美术大师以及苏联杰出画家尼·茹科夫等数百名画家的杰作。  相似文献   

2.
寻找当代社会与马克思当年的思考的内在关联,将会理性而客观地使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呈现”出来。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为这样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文本基础。  相似文献   

3.
1921年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关于新闻自由有一段话:“我们不相信‘绝对的东西’。我们嘲笑‘纯粹的民主’”。“我们要弄清楚是什么样的出版自由?为了什么?为了哪一个阶级?”(《列宁全集》第32卷491页) 列宁的这段话是针对格·米雅斯尼柯夫写的《伤脑筋的问题》一文中的错误观点谈的。米雅斯尼柯夫就当时刚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在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提出给资产阶级以出版自由,列宁批评米雅斯尼柯夫说:我们的毛病多得很。……但是不应当用‘自由  相似文献   

4.
常见有人批评如今一些评论沉闷枯燥不好读。原因很多,其中明显的一条就是:语言上缺乏“动感”。而要使评论有“动感”,就要善于运用动词。且听笔者一句话:“放几个动词进评论!”动词一“动”,满篇皆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段革命导师的评论性文章就很喜欢用动词。马克思、恩格斯的《普鲁士给法兰克福诸君的耳光》,列宁的《进一步,退两步》、《寓言喂不了夜莺》等,其中的“给耳光”、“进”、“退”、“喂”等动态性词语,生动、形象、逼真,令艰深的政治命意通俗化.使人读得懂,听得进,记得牢。  相似文献   

5.
(《竞赛须知》见本期第3页)1、1901年5月,列宁在一文中,论述了报纸是“集体的宣传员,鼓动员,组织者”的观点。A、《从何着手?》B、《革命的任务》C、《军队和革命》2、首先提出工人报刊“喉舌”和“耳目”功能的是?A、马克思B、恩格思C、列宁3、毛泽东在一文中,提出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著名论述。A、《报纸是指示工作教育群众的武器》B、《增强报刊宣传的党性》C、《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4、邓小平同志于就提出了办好报纸的三个条件:结合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A、50年代B、60年…  相似文献   

6.
1880年9月6日,美国纽约《太阳报》上刊登了该报记者约翰·斯温顿发自英国的访问记《海滨漫步》。这篇访问记中译文仅两千字,向读者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当代著名共产主义领袖马克思的思想和形象。马克思在世的时候,不少新闻记者访问过他。对他们发表的访问记,马克思的批评多于称赞,因为这些访问记的作者,通常按照自己的主观构想和政治立场随意制造他们的马克思的形象,并且歪曲马克思在谈话中表达的观点。唯有斯温顿的访问记,马克思是满意的,他写信对斯温顿说:“应该谢谢您在《太阳报》上所写的友好的文章。”马克思从不轻易称赞别人的文章,因此研究被他赞许的文章,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太阳报》是一家每天出版的4版“便士报”,读者对象是纽约市民、工人和小商贩。该报主编查理·德纳原为《纽约每日论坛报》编辑主任,1851——1862年,他经手编发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写的通讯近500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前,回顾一下马克思及社会主义是怎样被介绍到中国的早期历史,是颇有意义的.中国人最早知道马克思的名字,是在1899年.这一年出版的《万国公报》第121期、第123期连载的李提摩太的一篇译文中,曾经两次提到马克思其人(一次译为马克思),称他为"百工领袖",称他的学说为"安民新学".李提摩太是英国传教士,因是译作,不涉及他本人的观点.1902年9月15日出版的第十八期《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梁启超《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提到马克思其人,译作"麦喀士",并称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此后在《新民丛报》、《大公报》上也陆续刊载了一  相似文献   

8.
1976年10月,满目疮痍的中国终于在“四人帮”被粉碎的普天同庆中,迎来了自己的新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报纸被“文革”禁锢的民主之门逐步打开。“一旦新制度建立起来,对报刊的各种行政干预就必须停业,而将依按最开明与最进步的法律,并在对法庭负责的范围内对出版实行充分的自由。”列宁在十月革命刚刚胜利后签署的《出版法令》中的这段话,在我国新时期的新闻发展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印证和实现。回顾新时期的新闻批评,我认为有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对宏观社会现象的总体批评,二是对影响重大的新闻事件的连续批评,三是对党政领导人的点名批评.新闻批评发展到第三阶段,是政治民主化大趋势在新闻事业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1976年10月,满目疮痍的中国终于在“四人帮”被粉碎的普天同庆中,迎来了自己的新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报纸被“文革”禁锢的民主之门逐步打开。“一旦新制度建立起来,对报刊的各种行政干预就必须停业,而将依按最开明与最进步的法律,并在对法庭负责的范围内对出版实行充分的自由。”列宁在十月革命刚刚胜利后签署的《出版法令》中的这段话,在我国新时期的新闻发展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印证和实现。回顾新时期的新闻批评,我认为有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对宏观社会现象的总体批评,二是对影响重大的新闻事件的连续批评,三是对党政领导人的点名批评。新闻批评发展到第三阶段,是政治民主化大趋势在新闻事业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联共(布)中央1938年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讲到《真理报》时说:“它是遵照列宁的指示,由斯大林、奥里明斯基和波利塔也夫发起创办的。”根据1946年俄文版《斯大林全集》翻译的中文版第2卷383页,有一条注释说:“《真理报》是根据列宁的指示和斯大林的倡议创办的。斯大林作为党的中央委员领导拟定《真理报》编辑方针的工作。”1947年《斯大林传略》出版,其中说:“《真理报》是‘根据斯大林的倡议’出版的,他‘为报纸规定了方  相似文献   

11.
《河北科技图苑》杂志到今年3月1日出版的第2期,正是该刊出版整整100期。《图苑》这棵冀地的小树,如今已札下了根、郁郁葱葱。根扎在万千读者中,一枝一叶总关情。可庆可贺。对《图苑》,我这里只赞颂一点,就是:自1988年9月1日创刊以来,每期都有一篇“图苑寄语”设在首页,1600字左右。读过“寄语”的人都知道,其内容大部分是评论,包括表扬、批评、建议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列宁文稿》是把《列宁全集》俄文第五版和《列宁文集》俄文版中过去没有译成中文的列宁文献汇编而成的。《列宁文稿》第一卷、第六卷最近已经出版,第二至第五卷正在排校,第七至第十卷争取在年内发排。下(一丿口)介绍一下《文稿》的编辑和翻译组织工作。《列宁全集》第五版和《列宁文集》俄文版概况《列宁全集》中文版是根据《列宁全集》俄文第四版翻译的,(厂元)书出版于一九四一至一九五○年,计三十五卷,苏(彡夂)二十大后又增补了十卷。中文版只出到三十九卷。从一九五八年开始,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大卫·哈维曾经半开玩笑地说过,凡是认真阅读马克思《资本论》的人,最后总会以写作有关《资本论》的研究著作而告终.哈维自己就是这样的学者.哈维的本行是地理学,可是他对资本和资本主义的研究兴趣很浓,1982年就出版过《资本的限度》一书,1985年出版《资本的城市化》,2001年再出版《资本的空间》,2006年又出了《资本的限度》新版.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再一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哈维就是在同年利用网络开设解读马克思《资本论》的公开课,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众多听众.2010年,哈维一下子就出版了两本相关著作,一本是《马克思<资本论>指南》,另一本是《资本之谜与资本主义的危机》.今年哈维还要出版《马克思<资本论>指南》的第二卷.2011年,另外一位学术大家,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出版了他的人生谢幕之作《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故事》,2012年8月,霍布斯鲍姆带着他的这本著作去朝见马克思本人了.  相似文献   

14.
羚子 《出版视野》2004,(4):44-44
列宁把校对看成是出版最重要的条件。他说:出版“最重要的条件是:保证校对得很好。做不到这一点,根本谈不上出版”。毛泽东对新闻出版工作的要求是“不出”错字。毛泽东同志是十分重视校对工作的,他在编辑《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就亲自做读校工作,一一改正校样上的差错。1938年6月,在《论持久战》发表时,他曾不止一次地亲自校对,在退校样时,还亲自写信给有关同志,说:“都校了,第三部分请再送来看一次,第一  相似文献   

15.
列宁1903-1916年期间,多次论述了党内思想交流的原则,即批评自由,行动一致。1906年6月2日(俄历5月20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的公开报纸《浪潮报》上发表的《批评自由和行动一致》一文,较为集中地论述了他这方面的思想。这篇文章的写作起因,在于当时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孟什维克派委员占多数)散发的一份中央委员会决议。  相似文献   

16.
文摘     
列宁遇刺又一说1918年8月30日列宁遇刺,是谁下的毒手?看过电影《列宁在1918》的人肯定会说:“女社会革命党人卡普兰!”但事实上,“弹无虚发”地枪击列宁的卡普兰当时双目近乎失明。历史学家沙姆巴罗夫最近根据档案材料,提出了惊世骇俗的新说法:是斯维尔德洛夫下令向列宁开的枪。因为除掉列宁后,得利最多的将是斯维尔德洛夫。1918年7月,他已成为国家第二号人物,苏维埃的主席,但当时苏维埃的作用渐微,他的地位急速下降。而且,谋刺列宁的行动是极不容易策划的,党中央事先从不宣布哪位领导人到哪里去讲话,就是列宁也是前一天才知道要去工厂的。…  相似文献   

17.
王向峰教授最近出版的《美的艺术显形》一书,集中显示了他在文艺美学研究中获得的最新成果。全书分为三编,即“艺术的本质与表现”、“艺术的接受与创造”、“马克思《手稿》的美学”,并以多章集中论  相似文献   

18.
洋八股、党八股和“四人帮”的帮八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空而长。直到今天出版物中的“水分”仍然不少,有时明明是九万字的材料,偏要硬拉成十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东西,结果就象马克思当年批评拉萨尔著作时所讲:“长篇巨页,小字密行,满纸都是糊里糊涂的话”。最近读了一本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在彭总身边》,深受教  相似文献   

19.
1922年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中讲到无神论的宣传工作时,列宁强调“要密切注意用各种文字出版的一切有关文献,把这方面一切多少有些价值的东西翻译出来,或者至少摘要介绍”,他同时指出“要像样的译本才能算数,但这样的译本还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有人说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是“对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所作的生动阐发”,并把“人民报刊思想”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为此,笔者查阅了马克思有关的原著和国内几位专家的论著,认为l:述说法值得进一步探讨。一、人民报刊思想提出的背景这个思想是19世纪40年代,在反对普鲁十封建专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中由马克思提出来的。1842年12月,普鲁土境内的《莱比锡总汇报》因抗议国王废除宪法,反对天主教以及发表了民主派诗人海尔维格批评国王的书信,结果遭到查封。这件事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与《莱比锡总汇报》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