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小说写短评,首先要对小说特点了如指掌。其次,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要把握小说的形象。例如,鉴赏小说《祝福》,我们就必须十分清楚地看到小说塑造了一个祥林嫂拄着竹竿,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碗的乞丐形象。第三,形象把握以后,要能从形象中超越出来,对小说的主题进行理性思考。第四,对小说主题的理性评判并不意味着完成了鉴赏,还要对小说思想匕和艺术[的精妙之处进行体味,对那隐藏较深的涵意仔细揣摩,达到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愉悦。给小说写短评,要看重评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情节安排的巧妙处。在欣赏…  相似文献   

2.
一、合理处理主题图与情景是计算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主题图的适当处理。 主题图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斟酌教材中的主题图。当教材中的主题图不吻合学生生活实际时,教师要灵活进行处理.不能一味迷信教材。主题图中给出的信息做到能针对性地引出课堂教学的计算内容而又不大量占用有限的教学时间。  相似文献   

3.
阚海燕 《考试周刊》2013,(46):28-28
在高中教学阶段文学类文本阅读从高考的角度来说主要有散文和小说两大板块,对于小说的阅读教学来说,做题时要注重小说的写作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因为这对小说主题的把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在散文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散文主旨必须先把握时代的大背景。  相似文献   

4.
面对一篇小说,能否不借助其他资料读懂它,关键要看能否领会其主题。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所在。从一定意义上看,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构思、环境的设置最终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因此,把握了小说的主题,也会更深刻地  相似文献   

5.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以及考试的文段阅读中,我们深深感觉到虽然学生在阅读文字上问题不大,但是要让他们真正能够理解作者的思想,或者在阅读题(特别是文学文本类选做题)上得到高分却不易。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对于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不够深入甚至是不能理解,所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不够全面。甚至在某些微型小说中所表现的被我们看成是生活中的人之常情的主题,学生偏偏就是把握不住,理解出现偏颇。这是由  相似文献   

6.
在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吴摩西与老詹和老詹的教堂图的关系是值得寻味的关系,应是这部小说里亮点中的亮点。刘震云是一个非常坚实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比较倾向于叙写生活中的常事,当我读到吴摩西时,我希望看到更高一点的亮光,能照亮我们。如果能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照亮我们,这个照亮也许比一直是天国的圣火照亮我们更有生活的意味,也更具有文学审美。可喜的是,这点亮光一直都没熄,一直都伴随着吴摩西,一直都埋藏在他的心里,他有可能不知其所以然,可他却感到他的心至死都倾向于它,系于它。  相似文献   

7.
对成长主题来说,小说的压倒性主题是死亡。两个成年白人一个从现代科技的角度,一个从日常生活的角度介入印第安人生活——而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是,这种介入又是必须的——它导致了在这种介入中印第安男人无法把握自己生活的无助。主人公的成长是通过思考死亡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有的小说,主题一目了然,很容易把握。有的小说,读起来你也不能说它主题不鲜明。不突出,但真要你把主题说一说,许多初学者就会感到相当难办,简直无从谈起,许地山的短篇小说《春桃》就是属于这种类型。 既然感到难办,说不出来,那就是说:实际上还是把握不住,是个似懂非懂。 不过,我们读作品只要不停留在故事情节上,而是以此作为入门的途径,再从思想内容方面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主题还是不难分析得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主题是作品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把握了分析主题的方法,对整个作品的认识,可以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拟对叙事性作品主题的分析加以讨论。列宁说:“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我们虽不会完全的作到这一点,可是要求全面性,将使我们防止错误、防止僵化”。(《再论职工会,目前形势及托洛茨基与布哈林的错误》)。同样,要真正地认识作品主题这个对  相似文献   

10.
要写好作文,必须有充实的内容,通过充实的内容来表达深刻的主题。这内容从何而来,是作文指导的关键所在。现就写作中的材料积累阐述我们的一孔之见。一、通过观察积累素材所谓观察就是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它是认识客观  相似文献   

11.
《穷人》一课,是一篇传统名文,主题严肃,构思精致,叙事动人,情感真实,是一篇意蕴深长的美文。教学时,如何彰显其内涵,熏染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值得揣摩的。我们认为教学这篇文章的基本策略是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有感情地吟诵,达到吟诵品实意、美读悟真情的境界。一、把握思想渊源,读正基调《穷人》原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一首诗歌,写的是法国渔民贫困生活和美好心灵。托尔斯泰读后,夸它是“非常出色的经典作品”。于是,他就下苦功把它改编成小说。小说《穷人》正是一曲反映下层人民生活悲惨,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要助人…  相似文献   

12.
自由写作实践(一)主题:虚构小说(原人教版)学生:老师,虚构小说和写记叙文有什么区别吗?老师:当然有。小说主要是通过虚构故事来反映现实生活。所谓“虚构”,是指小说中所写的人和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现实生活的影子。换句话说,小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记叙文则主要是对生活中真实的人和事件进行记叙描写,因此它要求内容真实可信。学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虚构小说呢?老师: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虚构小说,也离不开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小说最主要的要素,因为小说主要是写人的。这…  相似文献   

13.
喻天望(广东深圳松岗中学语文教研组长)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读写天地》将本期的“圆桌读书会放在我校举行,这是对我们极大的信任和鼓励。本期选读的文章是一篇小小说。一般来说,应从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入手理清作品的线索,整体把握作品的意图,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作者在人物形象上寄寓的情感和思想,体悟形象所反映的生活本质,进而再联系环境,认识到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社会意义,达到对小说主题的全面深入的鉴赏语言和技巧的鉴赏,要注意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联系起来进行。下面请大家自由发言可以…  相似文献   

14.
学生作文的一种不良现象是弄虚作假,胡编乱造,这显然是作文之大忌。而另一个极端则是照搬生活,复制生活,要么没主题,要么写到最后才想起来要提示一下主题,随意来几句议论抒情的话,甚至表表决心,就算“大功告成”。我们强调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这是从本质上说的,并不是要照搬生活的原样,而不做选择与加工。文章不是生活的“照相”,就是照相也有选景与构图等诸多因素要考虑,写文章就更不可不慎了。面对生活中真真切切的人、事、景、物,亦即写作素材,要用到文章中去,就必须翻来覆去地观察,既要看到其正面,又要看到反面,还要看到不同的侧面。全…  相似文献   

15.
概念教学要把握“本质”.而把握本质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必须要有踏实仔细、完整严谨的“过程”做支撑.  相似文献   

16.
正高中语文文言文是与时代背景不同的一种文体,它与小说、散文等其它文体阅读方式有较大的不同。要建立有效的阅读教学,必须从建立有效的阅读开始。一、立足于课堂,建立有效阅读主阵地(一)会翻译才会有效阅读文言文不同于现化文,比较精巧,要读懂文言文,首先把握文言文原则。文言文原则一是要做到准确无误,忠于原文含义,不能随意减内容和改变文章的风格。二是翻译  相似文献   

17.
阅读方法之一:片言居要,把握主题阅读,是人们必不可少的,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阅读文章时,如何抓住其本质与主题呢?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一、抓题目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阅读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题目。文章的题目有的直接,有的含蓄,但不管怎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药》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小说单元的一篇文章。教学要求是:了解分析小说表现主题的方法,了解小说中情节、人物、环境对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口头分析作品或发表读后感的能力。二、学生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印象中,鲁迅文章内涵极深且学习难度大。主要原因是学生们不能准确把握文章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因而难以深人领悟内在意蕴。因此课前布置预习作业:1.复述关于“药”的故事。2.搜集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知识。三、教学设计这篇文章背景复杂,主题深刻,为了让学生清晰地感知教学内容,我预备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教…  相似文献   

19.
学生:老师,您说评论小说要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那么,如何着手呢?是从某一个方面评论,还是面面俱到呢?老师:在一篇一千字左右的小说评论中,要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即使篇幅不限,将小说的几个要素全部抓来评论一番,写出来的东西也只能是泛泛而谈,非常粗浅。所以,我们最好抓住某一方面来评论。必须注意,小说的三个要素不是孤立的,人物形象是中心,无论评论情节,还是评论环境,都不能脱离人物,所以,必须立足人物形象来评论小说,这是基本原则。学生:那么该如何围绕小说的三要素进行评论呢?老师:首先,要把握文…  相似文献   

20.
我认为《西游记》的研究应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即作者问题、主题问题、版本问题和方法问题。小说不是魔术,是文化。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各有千秋。《西游记》的特点之一,是宗教色彩特别浓厚,读它的难度超过了一般的小说。儒释道三教思想,都是这部小说的思想资源。我们要把宏观的研究和微观的探讨结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分析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是作者价值观念的反映。小说不是教义,不是政治,而是通过想象和虚构来完成的一门艺术,所以我们对《西游记》小说产生的明代社会思潮要有准确的把握。二、要分析考察作者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