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邓小平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根据质和量相统一的观点确立中国社会的历史方位,运用质量互变规律构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以质和量相制约的适度原则谋划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政策。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将唯物辩证法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在矛盾分析中把握事物的质和量,提出了旧的质和量与新的质和量不同方向变化的科学论断,深化和发展了质量互变规律的理论,同时从表质上揭示了战争双方敌我力量的强弱及其转化规律,运用科学的作战原则和方针,促使革命力量实现了由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问题,形成了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即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做出了科学判断;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运用抓主要矛盾方法,确定新时期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运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实施改革开放;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运用质量互变规律,提出先富共富理论;运用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原理,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运用物质和精神辩证关系原理,提出“两个文明”一起抓;运用发展的观点,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新论断;运用矛盾统一性原理,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邓小平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指导中国建设改革发展,具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鲜明特性。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矛盾机制和途径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矛盾机制和途径的新思路,在实践上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原则。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开创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首先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旗帜,是其创始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揭示的社会发展进步的一般规律和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共同方向。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虽然揭示了社会主义最终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基本趋势,但并没有先验地描绘未来新社会的具体细节,只是揭示了未来新社会的一般本质和一般特征,他们反对把科学社会主义变为“一般历史哲学理论”的万能的钥匙,并且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个充满运动、经常变化的历史有机体。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现实形态。高举这面旗帜,就与非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和道路划清了界线。  相似文献   

7.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同时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邓小平概括的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的质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规定,我们可以根据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五句话,借鉴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有关主要指标,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定量研究,从而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论.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和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和特征.本文结合法治的一般理论,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角度,根据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相统一的原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和特征进行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邓小平对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进行了科学运用 ,即灵活运用对立统一规律 ,注重同一性 ;灵活运用质量互变规律 ,注重部分质变 ;灵活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 ,注重“扬”的方面。邓小平之所以能够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并在实践中取得重大成就主要基于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坚持生产力标准,确认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中心任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支点,已经成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1.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今天讲辩证法原理,必须结合邓小平理论:讲矛盾问题的精髓要结合邓小平理论的实质,讲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应结合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讲量变与质变规律应结合先富与共同富裕方针,讲辩证的否定观,联系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浅谈邓小平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历程,就不能不研究邓小平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实践和理论。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要求全党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因此,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重要认识和理论,对于我们党更好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实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的整体转型;总的来说,传统社会主义发展范式的全面崩溃、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邓小平同志的西方经历及非凡的个人素质则分别是邓小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整体转型的现实契机、时代条件、理论条件和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的成立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锐意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为中国社会主义的深度探索提供了绝好契机。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科学归位堪称立论科学、蕴涵丰富、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共同富裕、中国特色、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等方面,使得中国社会主义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衰微中实现了历史飞跃。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法治思想是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思想。他根据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任务,将建设法治国家作为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在经济建设中完善法制,推进从进行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在文化建设和创新中促进法治化的进程,创造法治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参与创立、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并且继毛泽东之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主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从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起了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与多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中关于部分与整体、要素与系统、一般与个别、统一性和多样性等辩证关系的一对重要范畴。邓小平成功地运用一多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催生了邓小平理论体系诞生。一多关系的哲学思想和方法奠定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体系形成的始末,体现在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中。它是邓小平理论的辩证法哲学思想基础,也是邓小平理论中国智慧、中国气派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以哲学家眼光观察分析中国,思考预见国际形势,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发展理论、发展动力、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条件等一系列极具指导意义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概括起来就是邓小平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