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采访艺术,是指采访的思想内容及采访等技巧的完美统一。记者采访不仅是掌握大量的事实材料,还应对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事物的特殊属性、相互关系、内部矛盾甚至某些规律。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最基础的活动,是我们从事新闻写作取得新闻素材的主要手段。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查访问活动。好比一位画家,要绘一幅画,首先要构思,方能动笔。当记者先要学会采访,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娴熟掌握的一种基本功,它是新闻写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王小宇 《记者摇篮》2009,(12):35-35
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最基础的活动,是我们从事新闻写作取得新闻素材的主要手段。好比一位画家,要绘一幅画,首先要构思,方能动笔。当记者首先要学会采访。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娴熟掌握的一种基本功,它是新闻写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文如其人     
文风,是新闻工作者每天都要作出正确回答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写过一篇文风方面的专论:《反对党八股》,为我们改进文风指明了方向。 俗话说,文如其人。文风说到底与人的作风有关。 采访作风要深。作风如何,关系到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关系到我们宣传报道的深度。记者应该长期地、无条件地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我们有些记者干得出色。写出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  相似文献   

4.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采访提问是最基本的工作。有经验的记者提问,往往能一箭中的,对方回答起来也顺理成章,只要稍加整理便是一篇好文章。相反,记者心中无数,提问信马由缰,对方自然无法配合,采访工作只能在敷衍了事中结束。  相似文献   

5.
程世来 《新闻世界》2008,(12):48-49
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最基础的活动,是我们从事新闻写作取得新闻素材的主要手段。好比一位画家,要绘一幅画.首先要构思,方能动笔。当记者首先要学会采访。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娴熟掌握的一种基本功,它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作废。”要使采访有的放矢,事半功倍,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诸如采访的内容与步骤、提问的重点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社会新闻是涉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其报道形式大致可分为正面、负面两大类。怎样把社会新闻展现给读者并让读者接受,是新闻工作者应该且必须要掌握的。采访技巧的运用采访是社会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篇好的社会新闻稿件七分靠采访,三分靠写作。美国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作为一名社会新闻记者,掌  相似文献   

7.
“望、问、切”本是祖国中医传统的医疗手法,然而,它也能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采访方法运有于新闻采访中。一个新闻工作者只要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强烈的新闻敏感,丰富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对“望、问、切”的灵活运用,就一定能抓住好新闻,写出好作品。一、望望,即现场观察,也就是记者用敏锐的眼睛对新闻现场仔细察看。这种现场观察不仅要对当事人的一举一动进行观察,而且还要观察他周围的环境和人物;不  相似文献   

8.
除夕,既是爆竹声声辞旧迎新之日,也是千家万户举家团圆之时。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除夕则是春节期间新闻报道的重大节点,是开挖新闻"富矿"的好时机。从2001年除夕开始,除了2008年的除夕当日因岳父突然去世没有采访外,笔者一直坚持在除夕当天到一线、到基层采访,努力抓"活鱼",在春节第一天,为读者奉上一道美味的"节日大餐"。笔者当记者以来的11个除夕,采写稿件12篇,均于春节第一天见报,其中二版头题稿件4篇,被评为当日优稿。  相似文献   

9.
深入最可贵     
新闻报道要深入人心,一个基础环节是:采访要深入。深入采访是记者、通讯员最重要的基本功、能不能深入采访,深入采访的实效如何,是衡量一个新闻工作者业务素质良差、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志之一。行动以认识为先导。对于深入采访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不妨絮语几点。一、深入采访是提高新闻报道质量不可逾越的必需手段。所有的记者,通讯员都希望自己采写的  相似文献   

10.
中宣部关于《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六届政协二次会议新闻报道工作总结》中,在谈到各新闻单位的宣传特色的时候,有这样一段话:“例如北京日报,这次得到了一个采访名额后,这一个记者就采访了12篇报道,使北京日报关于会议的宣传大为增色。”总结里说的“这一个记者”,就是最近被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北京日报政法部记者郑理。他在拚搏会议报道要搞出特色是比较困难的。象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是福建南平市闽北日报记者,1998年9月首次在人民日报发表新闻作品,至今已累计11篇,其中8篇为经验性消息。一位地市报记者能连续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新闻作品,实属不易。他的这篇心得体会讲得很实在,也很有见解,基层新闻工作者读来一定会很有兴味。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在当前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搞活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感到:很有必要倡导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思想作风和采访作风,以便在不正之风面前维护记者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为此,向你们推荐湖南日报1月3日一版的一篇报道《发现口袋里三百元钱以后》,建议贵刊转登。这篇报道中的两位记者是值得称赞的。  相似文献   

13.
正新闻工作者共同认可的一句话是:一篇新闻稿件的成就,30%靠写作,70%靠采访。作为一名从事新闻采访工作7年的记者,笔者还有另外一个体会:一次成功的采访,30%靠现场采访行为,70%靠采访前的准备。先"识玉"再"采玉"面对一个内容庞杂的宏观的采访主题,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找到"哪些内容值得采写"。2012年2月,克拉玛依日报社总编  相似文献   

14.
吴晓 《新闻世界》2013,(9):18-19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新闻写作的前提。一篇好的新闻稿件七分靠采访,采访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在采访中,记者只有掌握了好的采访技巧,才能在采访时得心应手,获取想要得到的有价值的信息。本文主要分析新闻采访的特征,并据此对新闻采访的技巧做了探讨,以期对新闻工作者的采访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在当前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搞活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感到:很有必要倡导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思想作风和采访作风,以便在不正之风面前维护记者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为此,向你们推荐湖南日报1月3日一版的一篇报道  相似文献   

16.
新闻工作者每天都要面对新闻采访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提问是主要的实施形式和内容,因此记者对采访对象的提问在整个采访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毫不夸张地说,采访提问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采访成功与否。一些入行多年的记者常说,新闻采访中的难度大多是难在谈话的提问上。  相似文献   

17.
知识之窗     
类别:新闻采写编号: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通过访问和调查,迅速采集新闻的职业性活动。它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素材、新闻资料的主要手段,是记者最基本的业务活动,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采访是一门学问,新闻采访学,是新闻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事物是复杂多变的,采访方法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新闻工作者可以根据对象、场景、条件,采取不同的采访方式。采访的基本方法有:  相似文献   

18.
当记者20年了,除了两次回报社值班的短暂时间外,我几乎没有离开过记者岗位,一直站在采访一线。如今,我已经两鬓染霜了,依然和20年前一样四处奔波采访,依然和20多岁的年轻记者一起出现在各种活动和事发现场,依然为赶写稿件而废寝忘食,依然为写出一篇有社会影响的“得意之作”而兴奋不已。从现在看来,这记者我可能要当一辈子了。一直到退休身份都不会变化:我始终是一名普通记者,始终没有离开采访一线。也许有人会问:这是否牺牲过大?这是否有点悲哀?这样一直干下去是否值得?有这样想法的人,可能不在少数。尽管我国现在有几十万新闻工作者,但自…  相似文献   

19.
采访,是记者生活最丰富多采的内容。作为记者,最难以忘怀的不是某篇新闻作品,而是为了这篇新闻作品而进行采访写作的过程。采访生活有一个特点,就是多数被采访者没有采访的经历。那么,如果记者采访一个有丰富采访经验的作家,特别是精于此道的报告文学作家,那情形又将如何呢?笔者采访作家赵瑜,使得笔者有了和以往采访不同的感受和体会。硬汉写硬汉必有精采作品当时的赵瑜,正处在新闻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乔新生 《青年记者》2015,(10):43-44
今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一条新华社记者采访政协委员的新闻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名政协委员是著名影视明星,记者采访完之后,主动要求这位政协委员为自己修改稿件。部分新闻工作者认为,这样做是典型的丧失职业操守,是一种非常不专业的表现。记者应当对自己的作品负责,怎么能让采访对象审核把关呢?如果这样,记者岂不成了采访对象的传声筒?但是,也有新闻工作者认为,记者主动将自己采写的稿件交给采访对象审查,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这样做不仅可以做到准确无误,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