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新时期的德育课题:积极应对青少年流行文化。 近年来,学生发现自己喜爱的流行文化开始进入了“大雅之堂”。首先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必修读本(人教社)首次选人了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和金庸的《天龙八部》两篇武侠小说。不久前,周杰伦的《蜗牛》又被收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罗大佑歌曲《现象七十二变》则入选大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2.
当代青少年德育存在不少不良因素的困惑。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揭示了德育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张扬了高尚的民族品格,讴歌了人性的光辉。其主流价值思想,将借着偶像剧的流行元素润物无声地滋润和哺育当代青少年学生。  相似文献   

3.
张淑琴 《宣武教育》2005,(10):32-37
一、选题背景:我校是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基地校之一,九五期间我们参加了《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成功计划》的课题研究,十五期间我们又参加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的课题研究。根据《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整体化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小学生的具体要求和本校学生实际,  相似文献   

4.
[课题]《我是少年阿凡提》 [课型] 综合课 [教学内容] 1、音乐知识:升记号。2、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启发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2、结合歌曲中的休止符,更进一步的使学生懂得遵守交通规则。  相似文献   

5.
歌曲,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一首好的歌曲,能鼓舞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教育。例如《国歌》《歌唱祖国》《亚洲雄风》等歌曲,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因此,把歌曲纳入德育系统中,也可以说歌咏活动是旋律化的德育。 当然,歌咏活动本身不是目的,作为活动的整个过程来说,若将其与德育相联系,那么,思想教育无疑是目的之一,而与这个目的相联系的歌咏活动则是其手段。因此,歌咏活动与德育,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手段与目的的统一。比如演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雄壮、高昂、激奋人心的歌曲,学生心  相似文献   

6.
正【课题】《我是少年阿凡提》【课型】综合课【教学内容】1、音乐知识:升记号。2、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启发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2、结合歌曲中的休止符,更进一步的使学生懂得遵守交通规则。【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认识升记号,并能唱准歌曲中带有升记号的音。2、感受和体验歌曲诙谐、轻快的情绪以及浓郁的新疆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特点,并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相似文献   

7.
王娜 《儿童音乐》2014,(11):78-81
正课题:《木瓜恰恰恰》课型:综合课教学内容:一、音乐知识:切分音二、歌曲《木瓜恰恰恰》教材分析:《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情趣。歌曲分三段体,大调式。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去卖的过程。德育目标:通过欣赏与创编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热爱生活,并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8.
日前,浚县教体局不断创新形式,利用传唱“红色”歌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该县从近百首歌曲中精心挑选出《歌唱祖国》《我爱北京天安门》等30首“红色”歌曲作为全县中小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求师生人人学唱,人人会唱,并通过举办歌曲比赛、联欢会等形式加以传唱,这样在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9.
孙红 《儿童音乐》2016,(3):78-81
教学内容:人音版第十二册音乐 第二课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彝族风味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让学生了解彝族的风情,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歌,能用准确、和谐的声音和欢快、喜悦的情绪演唱此歌曲. 2.体验彝族音乐的色彩和风格,了解相关的民族文化,拓宽民族文化视野.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感悟彝族民族音乐风格,拓宽民族文化视野. 2.热爱我们各民族的民歌,热爱生活,维护民族大团结.  相似文献   

10.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童年不能没有游戏和童谣,同样也不能没有音乐。可见,有童年就必有童谣。回忆我们的学生时代,当青年歌手成方圆弹着吉他唱响《童年》时,几乎是一夜之间,全国的青少年都会哼唱。《童年》之所以流行这么快、这么广,就是因为歌曲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广大青少年的心声。不仅如此,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流行文化与学校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青少年流行文化影响广泛,成为学校德育的新课题。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概念由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概念组成,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在界定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它在载体、行为、形象、话语、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与学校德育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反映出两者存在价值观念上的冲突和内在的紧张关系。学校德育不是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拯救者或终结者。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出现有广阔的社会背景,它本身多样、易逝,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同处于社会转型、价值多元而新文化秩序尚未成熟的时代氛围中,青少年流行文化与学校德育都将面临新的调整和融合。  相似文献   

12.
学校德育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素养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为学校开展科技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研究提供了指导。我校在坚持不懈地抓好基础德育与常规德育的基础上,融德育于科技活动之中,以科技教育为载体,对德育注入新的内涵,赋予新的要求。在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同时,注重隐性德育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从而促进了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学校是教育青少年的主要阵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音乐教师同样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应把爱国主义贯穿于音乐教育之中。1、通过歌曲欣赏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中的欣赏作品,有歌曲、器乐曲等。一般音乐形象比较鲜明,有的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我的祖国妈妈》等。在欣赏教学过程中进行分析、引导,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歌曲内容,领会作品的深刻含义,使他们从思想上、情感上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和教育。如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决定》精神,创造性地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抓实抓好。根据《决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我们要从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入手,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开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新局面。学校德育课程,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工作的学科特点、不同于一般专业课程的教育功能,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我们要依据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和规律,准确规范各阶段德育目标内容,科学设置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15.
近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德育目标、内容、课程、活动、渠道进行了系统规划,以促进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衔接。《意见》指出,青少年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校德育工作规律和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6.
江西红色歌曲是一种具有浓郁革命色彩的音乐形式,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近年来,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江西红色歌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被广泛应用于青少年思政教育、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中。本文从江西红色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出发,探讨了江西红色歌曲的概念界定、思想内涵及对于青少年思政教育的价值、江西红色歌曲的艺术特征及艺术价值对于青少年思政教育的功能分析和江西红色歌曲在青少年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和利用江西红色歌曲的建议,旨在推进其应用于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童年不能没有游戏和童谣,同样也不能没有音乐。”可见,有童年就必有童谣。回忆我们的学生时代,当青年歌手成方圆弹着吉他唱响《童年》时,几乎是一夜之间,全国的青少年都会哼唱。《童年》之所以流行这么快、这么广,就是因为歌曲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广大青少年的心声。不仅如此,《童年》也见证了一代人的成长。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的耳边却响着这样的童谣:“一年级的小偷,  相似文献   

18.
《构建特色德育模式,提高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是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依托课题研究,引领全省中小学在地域、校本、班本三个层面进行特色挖掘与文化的培育工作。通过专题培训、论坛大赛、网络教研、课题研究等形式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了教师特色文化的创建能力和行动研究能力。同时特色德育模式的构建,引领学生价值取向,体现主体内化,注重道德实践,挖掘学生潜能,促进了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陈建浦 《中国德育》2014,(21):70-73
正"孝义"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最基本尺度。早在先秦时期的《孝经》中,就已把"孝义"的规范看作为"德之根本"。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孝义文化"在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化和德性养成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也是进行青少年德育的一种重要教育资源。浦江中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抓住了孝义文化这一重要的本土化德育资源,积极开展了"三生导向"的模块德育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20.
《宣武教育》2008,(1):7-11
德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德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完整和全面的人。尽管近年来15中德育工作成绩突出。然而在成功经验之上学校德育工作还将有待进一步纵深发展。2003年3月学校以《建设校本德育文化,丰富学生道德体验》为题。申报北京市“十五”教科研课题.并提出了一个全新概念。即校本德育文化。围绕着校本德育文化的建设.学校德育工作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