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美琴 《广西教育》2010,(28):41-41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语文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一些与新课程理念"貌合神离"的"非语文"现象发人深思。 一、在教学导入处徘徊 [案例]一位教师上公开课《将相和》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副对联。想知道吗?  相似文献   

2.
一导入师:明朝顾宪成曾经在东林书院题有一副对联,知道是一副什么对联吗?(出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师:读了这副对联,你有什么启发呢?(师生交流)师:古人尚且如此关心国家大事,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怎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呢?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将对联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运用到职高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具体做法,如用来导入新课,概括段意,印证内容、写法,揭示主题等。同时对在课外时间运用对联,以及运用对联时应注意的问题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邈邈然已有千载。对联对仗严整平仄协调,句式精练,形式灵活,文情并茂,雅俗共赏。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撷之精华,拾其珠玉,让学生能在课堂上睹其芳、品其泽,领略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自己的积累。一、用对联导入新课用对联导入新课,使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浓浓的文化氛围中,饶有兴趣地进入文本的学习,效果很好。例如:学习《促织》一文,笔者使用了以下导语:“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是郭沫若先生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写鬼写妖”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  相似文献   

5.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对联是中国文艺园地一朵别致的小花。”它具有广泛的实用意义和欣赏价值。因此,我国的传统教育很重视对课,将它列为启蒙教育内容之一。近年来,许多教师继承这种优良传统,将对联引入教学之中;全国高考文史试卷,不时采用对联试题;不少大中学校,举办对联知识竞赛。对联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有鉴于此,笔者也作了一些运用对联辅助教学的尝试。 1.用对联导入新课。导言是上好课的前奏。通常采用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来导入新课。但经常如此,便显得平淡而无新意,令学生厌倦。倘若采用对联设计导言,则有如奇峰突起,或似投石击水,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因为对联能用精美的文学语言唤起学生  相似文献   

6.
对联,在语文课堂闪光彭阳县罗洼中学王凤刚对联──我国艺苑一颗璀璨的明珠。将对联引入语文课堂,不仅别具一格,而且更能显示其特殊的作用。几年来,我将对联引入语文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用对联导人新课。用对联导入新课,会使学生耳目一新,产生一种新奇感...  相似文献   

7.
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指英语教师依据新内容的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思维切入引导和铺垫。导入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有的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效果不佳,甚至是"无效导入"。那么,影响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呢?笔者认为,一是导入目的性不够突出,与新课学习内容的衔接性较差;二是导入缺乏趣味性和新颖性,教师仅从自身角度出发设计导入;三是导入环节占用时间过长,不够简洁;  相似文献   

8.
刘国祥 《时代教育》2007,(6Z):98-98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从每一节课的第一分钟做起。语文阅读教学常见的导入类型有以下几种:结合艺术导入法;讲述历史故事导入法;吟诵诗词、对联导入法;联系生活体验导入法;激疑设问导入法等。无论哪种导入方式,均应注意内容、语言及时间,要根据课堂需要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9.
夏美当 《教师》2011,(28):58-58
一、精心磨刀,蓄势预热 苏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每一课都有"生活在线"栏目,以便学生思维融入文本,教师导入新课。对于这部分内容,大多数老师的通常教法是学生先阅读,后体会,再发言。教师结合学生发言顺利导入课题,导入部分常蜻蜓点水而过。  相似文献   

10.
用对联导入新课举例广西恭城中学赵建章用对联导入新课举例@赵建章$广西恭城中学...  相似文献   

11.
对联从唐宋起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是一种至今仍具生命力的文学样式,不仅如此,对联也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但受关注程度不高。如冯梦龙编纂的话本小说集"三言",近来人们对其中插入的诗词研究较多,但对对联却鲜有提及。文章对冯梦龙"三言"中对联的形式、来源、功用、修辞和艺术特点作了论析。  相似文献   

12.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章回小说大家",其文学史意义不仅在于将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发扬光大,而且在于继承"以诗入小说"的传统,成功地使用对联这一艺术样式,将其引入小说创作,使对联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在小说中发挥了审美功能和叙事、感事功能。对联与张恨水小说的水乳交融,共同构成了张恨水小说的美学特色。张恨水小说中对联的叙事、感事功能是对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通变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对联艺术是一种浓缩的语言艺术,雅俗共赏,生生不息。正因为如此,将对联艺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不但可以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变得凝练生动,创新和审美能力得以提升。一、运用对联生动导入新课恰如其分地运用导语,往往能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关键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我觉得大致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导入诱趣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如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孜孜探求创设了好多导入方法:如插图导入对联导人、谜语导人、故事导入、影视导入、赏物导入、音乐歌曲导入对比导入、创设情境导入、设制悬念导入等等,举不胜举。不管使用吸种方法,只要能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  相似文献   

15.
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要找准有效复习的着力点,才能切实提高英语复习课的效率。一、巧妙导入——找准兴趣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时,就会以积极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中英语复习课中,教师要避免直白式的导入方式,力求让导入激起学生"我要学"的积极欲望。实践证明,采取悬念式、游戏式、互动式的复习课导入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一堂课的成功,必须注重课堂导入语言的艺术,而新课结束语可以起到升华、点明主题的作用。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方法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下面,简要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教学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本人认为,以下10种方法值得一试。  相似文献   

17.
小题·大做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1935年,胡适先生曾登临浙江西天目山。游江南名刹开山老殿时,胡先生应寺僧之请撰写了一副对联:"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副对联后来成为寺中的著名联语。  相似文献   

18.
作文材料自选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导入新课,初识苏州园林。 (三副对联由浅入深、由远及近。以这种方式导入课文,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突出了苏州园林的地位,使学生对本文的说明对象——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有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闵世丽 《考试周刊》2011,(24):201-202
一节新授课,一般包括导入、讲授、巩固等环节。作为"序曲"的导入在新授课中非常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某种程度上说,导入的好坏决定着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20.
梁敏 《学周刊C版》2011,(12):155-156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3.感受毛泽东凡人的真挚情感和伟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过程】 一、对联引入,激情释题1.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有这样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幻灯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